APP下载

新时期计量工作的形势分析与对策

2021-12-30姚新宇冯淇瑞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2期
关键词:计量监管人才

姚新宇 冯淇瑞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 401121)

计量检测是非常敏感和高、精、准的一种特别的工作模式,是国家宏观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贯穿于人类古代文明至现代文化的全过程。不管是基础农业、现代化工业、科研军事还是民生生活,都与其息息相关,它既是丈量社会秩序的一把尺子,也是衡量优胜劣汰的一把筛子。但是,尽管计量工作举足轻重,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却对其知之甚少,很多方面都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1 当前计量工作形势分析

1.1 专业技术型人才匮乏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计量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事业,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使得计量专业性人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计量专业较其他专业偏冷门,就全国范围而言,各大高等院校计量专业设置偏少,以及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代表性的计量专业性高等院校也是屈指可数,导致计量人才缺口较大,甚至大面积的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是基层力量薄弱,大多数区县级基层计量所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比率不够、学历层次不高、人员结构单一等现象,使得基层计量工作出现资源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系统理论知识缺乏等问题。

1.2 监管不严,违法成本低

计量工作,关乎民生大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菜篮子”、“钱袋子”和生命安全[1]。计量监管作为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它直接关联着人类幸福指数的高低。然而计量又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行政监管执法人员对于计量技术这一领域往往学而不精,对强检计量器具的界定不准确,对计量技术性能的法定要求掌握不牢靠,对检定证书与校准证书的理解不深刻,使得计量成为行政执法人员监管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关于计量违法的法律责任以及行政罚款都还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标准,就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计量行政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使得不法分子选择铤而走险。

1.3 计量关注度与重视度有待提高

计量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一系列活动,终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一直以来,计量工作因其本身的特殊使命一直为各行各业提供发展动力。但多数企业在追求“效益优先”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计量并未直接参与和产生效益而被企业边缘化,甚至某些企业参与计量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计量行政许可,主观上没有真正地对计量工作引起重视。在其计量管理工程中,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经常会出现计量检测超期、应检未检、逃避检测等一系列计量违法行为,造成计量器具失准,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对策分析

2.1 强化监管,牢守底线

一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以及在重要时节加大计量抽查频次,加大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眼镜制配企业、零售商品称重等计量领域的专项检查,筑牢计量安全底线。二是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应转变工作模式,探索建立“企业自控、全民监督、政府监管”新机制,在计量监管过程中,主动积极靠前、提前进入、逆转以往事后监管的工作模式。三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努力提升计量标准能力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根据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新兴产业检验检测体系,以保障新业态在计量方面的能力支撑。同时,强化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努力做好计量行政部门的执法协助,提供监管的技术支撑,做好计量监管的排头兵和守护者。

2.2 创新激励,引进人才

古语有云:“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可见,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在计量工作纵深推进的今天,各单位以及企业更应该把人才培养贯穿于单位发展的始末,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科技创新措施,在平台建设、机制构建、强化培养等方面加足马力,积极构建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体系[2]。在创新激励方面,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简化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服务保障人才机制。比如可以通过加大人才津贴保障、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岗位优待等一系列措施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挖掘人才,让更多的计量优秀人才在计量领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3 优化服务,强化比对

全面提升计量检测服务,利用“互联网+计量”思维,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整合分析,了解基础民生,精准提高服务公众水平。一是实施政务与信息电子化,拓宽计量检测需求渠道互联网化,电子证书有效化与普遍化,实现检验检测记录电子化与科学化,最大程度的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提高计量检测的有效性与规范性;二是落实注册计量师管理制度,加快计量检定员向注册计量师的有效过渡和衔接,加强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和提升计量履职水平,保障计量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扩宽计量比对与国内国际相融合,鼓励具有资质能力的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治理,提高各个实验室在量值传递过程中的协调与统一,促进各参比实验室的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计量国际化水平。

2.4 加强宣传,提升影响力

一是积极改进以往固有的宣传方法,重视计量宣传工作,在“3.15”、“5.20”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自媒体、电视广播、科学栏目、报纸报刊等各个渠道大力宣传计量科普工作[3],强化普通老百姓对计量的思想认识;二是通过“计量进社区”、“计量下基层”等计量惠民工程让老百姓喜欢计量、热爱计量、重视计量、关注计量;三是强化民生计量工作扎实稳固推进,增加民生大众的信任感和幸福感,提高营商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5 资源整合,构建区域合作“新常态”

新形势下,随着机构改革稳固推进,对于计量检测机构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市场与经济的复杂变化,只有不断探索新方向,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区域计量检测合作新常态,提升计量服务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一是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改革经验和理念,推动计量检测向市场化发展,打破以往的法定检测机构的垄断,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二是要建立计量协同发展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战略合作、不断凝聚计量事业区域协同发展的主线,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强化计量薄弱环节,做好底层设计,特别是针对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计量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指导,以强化专业计量队伍的建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计量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新要求,计量工作者唯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与职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以需求为导向,紧扣能力建设,强化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引进人才机制,推进区域合作,激发市场活力,才能助力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计量基础。

猜你喜欢

计量监管人才
人才云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