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废旧物品自制棋材料
——中班自制骰子案例分析

2021-12-30张佳颖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
关键词:涵涵硬纸板骰子

张佳颖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200)

一、背景

我园的幼儿每次玩棋类游戏时,发现总是找不到骰子,特别是玩地面棋的时候,小骰子一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没有骰子怎么办?”“能不能用别的方法代替骰子?”“买很多骰子放教室里面怎么样?” 幼儿因为“骰子”事件进行了大讨论,教室里的热议声此起彼伏,一场关于骰子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启……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就在儿童的行动力,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里。”随着“骰子事件”的持续发酵,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看到了他们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幼儿内在的冲突矛盾,能够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笔者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支持他们在“问”“答”的道路上动手动脑,不断学习、探究和成长。[1]

二、案例分析

(一)费劲的正方形

要做大骰子了,跳跳、涵涵和糖糖三位幼儿格外兴奋,可是手头上什么材料都没有,跳跳首先站出来说:“那就拿很多板,把它们拼起来。”一边说一边做着动作。大家马上就理解了她的意思,涵涵说:拿什么材料做呢,“硬纸板啊!”跳跳首先想到了拿硬纸板来做,“对,要一个大纸箱才可以。”她们找来了一个大纸箱。“我们还需要尺子,老师你有没有尺子?”老师对她们摇摇头。“好吧,那我们再找找什么东西可以当尺子的。”他们找了一会,看到了一块类似尺子的小铁板,“这个不错,长度也刚刚好。”跳跳把它拿到了大纸箱上,涵涵,跳跳和糖糖三个人蹲在地上开始了测量。“我们应该在纸箱这一面中间画一个正方形”“你固定好尺,我来画边框。”说着他们用小铁板仔细测量着每一条边,中间好几次尺子歪了,又重新画线,经过多次反复测量和描边,三个孩子终于画好了一块正方形。

“好,接下来我们要在上面画点点了,我来画个六。”跳跳马上就开始画起了点,“哎呀,你现在画没用的呀,我们把正方形剪下来最后画好了。”涵涵着急的说道。“那好吧。”跳跳接受了涵涵的建议。“那我去拿剪刀来剪正方形。”此时,跳跳拿着剪刀看着厚厚的硬纸板,纳闷了:“这怎么剪?”涵涵说:“要扣个洞,然后从洞里开始剪。”于是,两人分工各自负责一条边开始戳洞,两个人费力地戳着、砸着,“这个纸太硬了,跳跳快来帮帮我。”跳跳这边也喊着“ 你要使劲把剪刀头戳进去。”“那我试试把剪刀头扭一扭看啊能钻出洞。”糖糖也拿着剪刀沿着直线反复划着,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一块正方形板终于做好了。

分析: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他们敢说,想说,勇于实践;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探索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也好问、好探索,往往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点子。在自制骰子的过程中,跳跳想到可以用硬纸板拼搭成一个骰子。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骰子作为正方体物体的代表,他们在观察和分析骰子的基础上,运用绘画、测量、裁剪等一系列手段进行制作活动,他们动手、动脑操作材料中,感知正方形纸板和正方体骰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动手操作制作骰子的乐趣。尤其是在测量活动中,他们先尝试寻找尺子的替代物—长铁板,再根据“先画边框再用剪刀剪”“先剪完正方形再画点数”等计划行动,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面对这么厚的硬纸板他们不放弃,用“戳”“钻”“敲”“划”等方式尝试把正方形扣下来,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幼儿通过反复观察、调整,巩固,自我认识逐步提升,朋友间的相互合作,默契配合也有所发展。[2]

选择做一个“懒”老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失误,更有利幼儿的发展。一开始,老师选择拒绝为幼儿提供尺子,而是启发幼儿想办法解决工具的问题,“用什么工具可以代替尺子?”“怎样绘制正方形呢?”抛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支持幼儿运用找到的工具长铁板动手操作,从而感知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怎样才能保证四条边要一样长?”在绘制过程中老师再次抛出问题,幼儿有了方向以后,反复测量,最终绘制好了一个正方形。同样,幼儿在裁剪厚厚的硬纸板时,教师没有选择帮助和更换材料,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和鼓励他们用各种工具、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

(二)骰子做好了

骰子的一面做好了,把三个孩子累的够呛,她们抱怨着这块硬纸板实在太厚了,应该找薄一点硬纸板做才行。说着三个人又开始寻找材料了。“我们就拿这个盒子吧。”涵涵拿着米罗可儿硬纸板兴奋地喊到。糖糖和跳跳摸了摸纸板,也觉得这个硬纸板很合适。“那我们再剪一些板。”“好,我们重新量一遍吧。”跳跳说着拿着长铁板准备再次测量,涵涵这时候想到一个好主意说:“我们直接把这个剪下来的板放在上面,描一下不就好了。”说着她把刚才剪裁好的正方形放在了米罗可儿盒子上,沿着它的边一会就画出了个正方形,跳跳直呼“这样可真方便!”按照计划她们又拿出剪刀开始沿着线条剪,发现硬纸板变薄了,轻松了很多,很快六个正方形板就都剪裁好了。

“我们来画小点点吧”,“你画一,我画二,他画三”涵涵分配了任务,三个人合作把所有的点都画好。“那怎么把它们拼成一个骰子呢?”“要用胶枪的,只有胶枪才可以粘起来。”“可是我们没有胶枪呀。”“老师不是有的吗?”对话过后三个人齐刷刷的跑去找老师,“胶枪太危险了,老师你来做,我们来递板”,涵涵对老师提出了建议,老师表示同意。于是,在老师胶枪的帮助下,骰子终于做好了。他们往地上扔了几下骰子,“很不错,骰子很结实!”老师表扬了她们,并且鼓励她们在全班面前进行成果分享。然后,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骰子的秘密吗?”经老师这么一问,幼儿们又充满了好奇心。

分析:第二次制作骰子过程中,涵涵她们选择了比较薄的米罗可儿硬纸板盒子来做骰子,经过上一次的辛苦裁剪,她们“吃一堑长一智”,找到其他材料并作出猜想:“也许薄一点的硬纸板更容易剪出正方形”。幼儿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为了验证猜想,她们通过亲身实践探索材料,最终得出结论:“薄的硬纸板更容易裁剪”,从而积累了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中班幼儿合作的目的性和稳定性有所增强,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两人合作发展到多人合作,合作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涵涵等人经过上一次的磨合俨然成为了默契的合作伙伴,第二次自制骰子时能够做到相互配合,分工合作,还邀请老师加入她们的制作活动,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良好发展。

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先驱,当老师提到“骰子的秘密”,幼儿马上生起了好奇心,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探究,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好奇好问,想要知道这些事物的一切。老师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从好奇心和兴趣入手,充分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究。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你们知道骰子的秘密吗?”调动幼儿的发散思维,维持他们的探究欲望,以引导他们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为了维持幼儿的探究欲望,老师还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这次活动中老师应该认识到自制骰子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幼儿探索的过程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全班幼儿,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增强他们积极创造的信心,接下来也会追随他们的兴趣,将骰子的秘密继续深入探索下去。

三、总结

我园这一次利用废旧材料自制骰子活动是幼儿的自发性活动,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好奇心、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称为良好学习品质。幼儿和废旧材料相知相遇,过程中常常与材料,与周围的人、环境等进行充分互动。其中,包括失败的经历和成功的经历,这样多彩的体验促使幼儿不断成长,在探索中不断经验重组,可能他们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一次特别的行动,都会给老师和父母带来惊喜。老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幼儿仍将保持探索的姿态,勇敢的解决问题,获得更多学习经验。

猜你喜欢

涵涵硬纸板骰子
软梯攀爬记
硬纸板老鼠
站立的花
硬纸板变存钱罐
小小管理员
汉族
可汗
骰子不见了
巧猜骰子
来玩拼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