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12-30张永延
张永延
(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新疆阿克苏 842000)
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对各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机械制造不仅是中职教育非常重要的专业之一,而且包含高职教育涉及的专业教学内容。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在其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内容普遍比较多,专业性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才能保证机械类专业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职业院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更加专业的人才,以满足当前人才市场对各类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机械类专业一直是中职、高职的重要专业之一。同时,市场上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普遍比较大。因此,为了实现对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职业院校就必须结合现实要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将新课程标准改革作为基础,实现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保证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教师在具体实施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时,要将专业技能作为基础,还要将基本的知识单位作为划分模块的依据。这种合理应用的方式有利于突破传统课程教学体系的限制,还可以根据最基本的训练要求,将涉及的所有理论知识全都渗透到对应的技能训练活动中,最终在实践中形成具有一体化特征的模块。首先,教师要对当前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模块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也就是要在实践中结合现实要求,严格按照职业院校的基本要求,以机械制造的专业操作技能为基础。比如,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钳工技能操作作为基础,或将钳工技能操作作为辅助,而将金属切削作为主要内容等[1]。经过这种划分后,下一级模块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模块通常就包括孔加工、钳工的基本技能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其继续划分得更细致,也就是将其划分为第二级模块,如钳工的基本技能模块就可以划分为锉削、锯削等。这些二级模块又可以被更细致地划分为对应的三级模块。依此类推,按照逐渐递进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职业院校机械制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现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其次,在实践中,教师要结合现实要求,对机械制造专业模块进行合理的划分,还要将三级模块划分成各类对应的实习课题[2],将这些课题对应的目标、任务等作为基础,对机械制造行业的整个教学内容、要求等进行客观的分析。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最终形成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一体化课题模块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阶梯式设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职业院校在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和优化时,要结合现实要求,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多个环节和角度出发,最大限度满足当代学生日常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在机械制造课程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具体应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呈现阶梯性特征。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个性化要求。除此之外,教师在对课时进行安排和设置时,也要体现阶梯性的基本特征。比如,学生自身的理解性障碍相对比较多,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模块等相关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当尽量留出课时,提供相应指导[3]。对于金工实习这种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内容,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时尽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实现对现有理论知识的合理应用。在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阶梯式的教学,让学生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知识内容,实现对学生机械制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通过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的应用主要应落实在技能训练上,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最基本的动作要领,客观、真实地展示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这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落实方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机械制造理论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比如,在车刀刃磨技术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方法。比如,常见的45°或90°、螺纹等不同类型的车刀在进行刃磨时的具体步骤、方法及技术动作要领等,都是该环节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这些内容,紧接着,讲解有关车刀及砂轮等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在车削的加工理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为基础。在零件车削的加工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切削的用量、编制及其他加工工艺步骤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尽量让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这样,学生就会对螺纹轴这种具有典型特征的零件对应的车削加工技术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也会对整个加工流程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在开展实训活动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相关零件的图样,主要涉及对车削整个加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对不同工序的具体操作方法、流程、步骤等进行深入分析等,还要让学生自行分析零件车削的整个加工编制步骤。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在整个加工环节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及时纠正现有问题,为其机械制造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证。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我国现有教育教学体制不断创新和优化,对职业院校各专业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中的机械制造专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将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应用其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