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2021-12-30王惠惠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惠惠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竞争[1]。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生活压力交织,严重影响了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健康[2]。如若放任不管,这一问题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就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十分必要[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与以往有所不同,现代大学生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社会环境,因此,所需承担的压力也更大。如若长期遭受压力而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他们就很有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纵观现阶段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其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不高,存在严重的依赖性。第二,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等均不高。进入高校后,没有了以往严苛的教学环境,学生的自律性大大降低。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各种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学及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第三,人际交往不适应。相较于中学时期,大学的人际关系往往更复杂。一些学生对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适应性,逐渐感到孤独,自我闭塞,不希望同他人往来。长此以往,他们在心理层面、认知层面及情感方面就可能存在偏差。第四,恋爱困难心理,情绪、情感波动较大。恋爱失败经常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第五,抑郁情绪。部分学生意志不够坚定,对自我的认识不充分,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高。特别是特困生或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的学生,普遍存在该方面心理问题。第六,就业恐慌心理。部分学生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准备不充分,过于急功近利或盲从。第七,意志力不够,压力与动力并存,有坚定的信念但无法保持下去,人生规划不清晰等[4]。

二、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影响

该因素实际上是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诱因之一。大学生在校园中所表现出的多方面问题,相当一部分在其成长过程中早已埋下了种子。该方面问题的处理需要家人的配合和积极参与。不同的家庭教育形式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施加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与个体成长和素质养成息息相关。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学生与家人彼此影响,其心理逐渐受到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出现方向性偏差,就会导致学生进入高校后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二)校园影响

大学生是独立的,又是典型的集体生活的一员。大学生不但要生活自理,而且要保持较好的团队协作与奉献精神。因为现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所以,他们在个人自理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常常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可能由此感到孤单、抑郁,出现其他心理问题。

(三)社会影响

就社会层面而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等均会导致人们出现强烈的紧迫感及巨大的压力。个人对生活目标的择取机会越多,无法兼顾的矛盾就越大,会导致人们内心冲突凸显,出现无所适从的恐慌、焦虑情绪。各方面生理及心理、社会问题的交织,很有可能导致现代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三、教育应对策略

(一)设置专业课程,举办专项讲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各院校应将相关教学课程提升至更高的高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国家需要明确教学大纲,明确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方向、措施及原则等。各院校均应有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师资储备。部分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院校可以结合不同的时段及对象,举办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各院校教学人员应当具备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将该方面内容渗透到日常课程中。

(二)拓展网络教育渠道

新时期,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无疑已是社会发展的热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频繁出现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这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近年来,各高校已实现了全面的网络覆盖。大学生群体无疑是网络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网上学习知识、寻找乐趣等。而将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搬至网上,无疑可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更好及更为便捷地引导现代大学生积极健全自我心理。现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利用校园网等面向院校大学生,锻炼其心理素质,辅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常见的模式包含网上心理咨询、训练、辅导、测试等。相比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网上教育方式在信息实效性、信息量及覆盖全面性、隐秘性等各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这也表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未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式。

(三)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心理干预

各高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并聘请专业心理导师,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以更科学地维护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主要基于心理学有关知识及理念,借助互动交流等形式,为学生解决心理及生理问题提供各种帮助,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更健康的自我。对于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必要的心理咨询活动可以为其提供有关经验,促使其在自我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更好地排除困难;对于心理层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必要的心理咨询活动则可以帮助其纠正之前存在的错误思维及行为模式,转而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除此之外,相关机构日常也可面向院校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

(四)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其心理素质建设更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内心品质。比如,团结友爱的校风可以提高学生对集体及团队的重视,促使其更积极地融入团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表现出互帮互助、为集体荣誉而积极奋斗的特点。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以健康、愉悦的心理面对各种问题。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及学术活动,在校园内逐步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宽松环境,激励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不断提升自我。

(五)采取多样化措施,磨砺学生意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社会竞争已非常激烈。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旦遭遇问题,势必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情绪失控、精神消沉等。这对个人的发展没有任何积极帮助。磨炼学生意志,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能使其正确面对各种挫折与问题,积极探寻有效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对自我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把控,更客观、科学地正视自己各方面的需要,逐步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学生如果在这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那么,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达到新层面,自我教育能力会随之提升,个人情感管控将更为稳健,自制力也将更强,无论什么面对情况,都可以规避负面情绪,推动自我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如今,随着外来文化不断对国内文化产生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观及世界观逐渐趋于复杂。一些学生可能实现了更好的自我,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误入歧途,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无疑是解决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此,各高校应当意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以往的错误认识,结合学生特点及现代社会发展环境,科学、合理地采取各项教育管控措施,科学引导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