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及其干预的研究
2021-12-30吴春红
吴春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5)
学业自我效能是学习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与成就具有较大影响,在个体的自我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业倦怠的学生常常体现出较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与2008年的23.35万人相比,增长近70.3%。随着国际教育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自身的“质”,培养高质量的国际人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目前,针对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来华留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干预。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及其干预的研究,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我国国际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一、来华留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
学业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取得学业成功、规避学业失败的判断、信心与能力,是对学习的心理认知的构建。Schunk指出,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自身具有某种学习能力或本领,对自己是否能够利用这些能力去实现学习目标所产生的信心水平的评价”[2]。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等具有一定的主观认知、信念和能力。这些主观因素会影响学习者在学习上的投入量、持久性、承受力,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心理体验、思维认知、情感调节等也都有影响。
来华留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是这些个体在不同于自身原有学习情境下对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评判。作为对学业顺利完成进行预测的重要变量,留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决定了他们对完成在华学习所需的动机、认知、资源与行动的运用程度,体现了他们对取得学业成就的信心与能力的主观认知。在学习中,来华留学生要克服语言与文化差异,从思维模式、情感体验、文化交际、个性人格等方面对内在自我心理与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调节、平衡。显然,来华留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高低体现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内在动力的强弱。具有较高学业自我效能的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中更能对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做出预测和判断,具有更加充足的引起、推动和完成学习的主观起点和动因。
二、来华留学生的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一般来说,“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和终端设备(智能手机、Pad、电子阅读器等)的支持下,根据自身需求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信息、资源或服务”[3]。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设备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习者能够借助先进的学习媒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全新的学习体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数字化的变革。这种有别于传统学习的学习技术与学习方式具有移动性、情境性、交互性特征,能有效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使他们能更多地利用信息手段主动、自主学习。
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移动学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很多高校已建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教育设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来华留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学习媒介随时随地、便携地学习。借助学习者与终端间的简捷、情境化交流平台,来华留学生能够在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习成为自然发生的个体行为。移动学习能帮助留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与环境限制,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使每位留学生任何时间与地点都能有效学习。但是,移动学习也呈现出数字媒体所具有的社交化与娱乐化特点。来华留学生在通过智能手机学习的过程中,也随时面临各种手机游戏、视频、聊天等移动社交过程中非学习内容的吸引。对手机娱乐的沉迷、视屏时间过长,无疑会造成他们对学习的厌倦等消极影响,客观上动摇了部分自我效能较低的留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因此,来华留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转向需要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培养其对知识获得、学习状态、思维习惯等的积极判断和信念。
三、对来华留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干预
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取得学业成功。移动学习背景下,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碎片式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但是,调查显示,新媒体对学习的多元性压力应激因素复杂多变,存在不少不良影响。留学生如果视屏时间过长,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情绪。对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进行干预,提高其对学习结果与效能的预期,能使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目标定向、成败归因等方面的心理认知更加成熟,从而在学习、人格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
学校应基于来华留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建立个体心理干预机制。这种心理干预机制是过程性的,会对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进行系统、全面的干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一心理干预机制将评测并提高他们对学习能力的信念,包括确立实现学习的“目标感”、过程投入坚持的“努力感”、知识认知构建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环境的适应融入的“环境感”等。另外,学校需要构建心理干预机制的技术体系。对个体学业自我效能的干预机制是对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环境的多元干预。因此,学校要重视移动学习过程中基于智能手机的技术元素的影响。在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中,学校应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移动学习特点,构建基于先进技术的智能化教学平台,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实现对学业自我效能随时的、过程性的良性促进。
总之,增强来华留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可以提高他们在华学习成功的信念。提高学习环境的技术水平,构建有利于个体学习发展的学习环境,能使留学生获得过程性的系统心理引导。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调节学习行为表现,取得更高的学习成就和充分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