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

2021-12-30张春艳姜东旭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育人时代政治

张春艳 姜东旭 徐 玮

(1.南京传媒学院;2.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计算机等多项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股推动力,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加快变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教育未联系实践而过于理论化、教育未与时代接轨、教学模式僵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兴趣,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思维方式,立足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同步,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大数据时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变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思维指导行动。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大数据”思维,才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普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不能跟上这一变化,势必会影响最终的育人效果。例如,大数据时代下,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频繁且多元化。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停留在原始阶段不做出变革,就无法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那么,在遭受更为严峻的国外思想入侵时,我们的学生就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浪潮的冲击,从而出现政治思想不坚定等问题。

(二)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变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变革是科技进步下的必然。在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各行各业几乎都受到了大数据影响。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必须做出对应变革,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出具备大数据时代精神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变革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使得大学教师和学生处在相同的数据和信息环境中,有时候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甚至多于大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就会存在教育内容僵化、刻板等问题,势必无法调动起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不及时转变教育思维模式,最终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变革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1]。

二、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

(一)构建整体思维方式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变革时,我们需要逐渐构建起整体思维理念。在大数据时代来临前,人们在研究问题时,一般会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分析、提取共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解决相关问题。如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抽样调查方法收集几所不同高校的部分学生信息,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诚然,这种通过局部或样本分析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大数据技术普及前解决了诸多问题,但大数据时代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样本分析并不能真正替代大学生整体共性,也就是说大学生群体不能完全代表大学生个体,而每一个大学生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都不应该被忽视。在大数据技术普及前,这种对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全员监测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在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获得了多项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上述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教育工作者应该构建起整体思维理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每一位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全方位的把握大学的整体思想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构建开放性思维方式

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在大数据时代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就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鲜血液进行体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应该培养开放包容的思维意识,要对不局限于“大数据技术”在内的新事物新知识新事物抱有求知欲,积极探索,力求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与此同时,高校应该站在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支持和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结合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以“线下”教育为主的思维方式。这种在同一空间和时间下的面对面教育交流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灌输式教育方式,有时候未必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保持开放性思维观念,积极转变教育方式,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整理、筛选和分析平台收集到的学生数据,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为不同学生个体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这种依托“线上”大数据分析和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时会比面对面的“线下”教育更为高效和精准。

(三)构建前瞻性思维方式

构建前瞻性理念,简言之就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当主动出击,将“在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问题后再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转变为“在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问题前即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美国物理学家艾伯特拉斯特巴拉巴西提出了人类大部分行为都可以预测,而大数据技术提供的预测功能很好地验证了这一观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监测学生相关数据变化,来提前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政治问题并对问题予以解决。例如,近年来,大学生自伤、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作为一线思政教育者,我们不应该是等到恶性事件已经发生了再进行应对,而是应该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对大学生的行为动向、思想观念进行预测,第一时间发现大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疏导,从而有效预防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2]。

(四)构建统筹发展的思维观念

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受到了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教育者需转变思维方式,构建统筹发展的思维观念,积极推进高校建成“大思政”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达到协同育人效果。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未形成有效合力,依然沿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两条线。思想政治教学是思政教师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同时在其他专业课中,极少涉及思政教育。这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大数据时代,为了更有力地抵御互联网的强力冲击和不良因素的影响,高校需要摒弃脱离时代的“独立作战”式思维方式,培养构建统筹发展的思维观念,统筹所有的教学和管理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基于统筹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一是利用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加强学校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育人合作,如利用学工部、党委宣传部、财务部、后勤部等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作育人的和谐氛围。二是强调思想政治育人工作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某一方面的事,其他各专业课都需要担负起自己的育人职责,在课程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教育协同效应,打造高校合作育人新格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就必须重视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包括构建整体思维、构建开放性思维、构建前瞻性思维以及构建统筹发展思维观念等。需尤其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变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除了需基于长远发展角度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成果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对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等保持长期关注,及时结合当前环境转变教育思维方式,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以此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时代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