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2021-12-30赵艳秋
赵艳秋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我国现代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竞争力,需要基于就业市场,对办学理念进行创新。高校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一、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在高校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综合性。该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电气设备工作原理,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气控制基本原理与方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但是,在目前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为了可以满足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的同时,可以做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且,随着我国行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空间变得越来越广阔。在该时代背景下,该专业课程改革方向需要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中,结合职业教育和行业迫切需求,使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更加满足社会需求和符合科技发展。在实际改革中,高校需要把以下几点作为改革方向:第一,课程设置和内容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强化学工结合模式;第二,体系化培养学生,和企业进行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实习平台、机会;第三,对师资建设进行优化,从硬件入手,提升高校先进水平。
二、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重新划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在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课程结构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把素质与能力作为核心,并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改革,把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2]。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基于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根据专业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固有的课程,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根据该要求划分出几条主线。例如,“变频技术”“PLC编程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整个这三门课程,教师可以清晰明了地梳理课程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总结,列出若干工作任务,利用任务教学法,把项目作为驱动,进而实现个课程融合。如“恒压供水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任务,教师指引学生根据课程整合的形式,逐步掌握电机变频调速原理、PLC和变频器的连接方法与变频器工作原理等。然后,学生通过系统安装和调试,对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绘制方法进行掌握,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故障检修方法进行掌握。这样,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二)不断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以往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以至于教学质量受到影响,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需要不断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施,进而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首先,高校可以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教材内容,并科学合理地分配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教材内容足够的重视,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充分融合[3]。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目的、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翻转、微课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查找更多的教学内容,进而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效果。最后,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所以高校在课程设置工作中,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当调整课程,引入最新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进而使学生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学生日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和企业进行结合,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较强操作性和技术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高校可以结合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扎实掌握岗位知识与技术,满足企业要求。其次,高校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结合,指引学生到企业实践和实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和电气自动化产业进行直观接触,加深学生对产业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并且,在实习实践中,学生可以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升实践能力。最后,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实践教师,对学生实施面对面实践教学;或者是开展讲座,把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经验,还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生产过程,有助于学生日后就业。
(四)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推进、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体系。例如,在“电动机典型控制的PLC系统设计”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人,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该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进行学习,教师指引学生对任务性质与目的进行分析,学生自主对学习指南与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查阅,对实施方案进行拟定,并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或者是利用实物演示,激起学生感性认识。紧接着,教师指引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方案按成任务。最后,教师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技能、知识、素质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教学做合一,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五)注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设备投入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自动化设备更新频率相对较快。若高校中电气设备不及时进行更新,仍然利用陈旧的设备,即便学生应用设备能力再高,也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5]。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设备的投入工作,应结合产业发展情况和设备更新情况,对实验设备进行引进;结合设备更新,科学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设备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成为高技术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
(六)组建一支具有较强能力和素养的师资队伍
高校想要有效改革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组建一支具有较强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使教师可以扎实掌握更多的、先进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与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其次,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学术交流,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对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动态进行了解,对最新设备和使用情况进行掌握,进而有效提升教师技术能力。最后,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定期、不定期参与一些社会技术研讨会和产品展会,开阔教师视野,使教师可以全面掌握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注重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为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把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