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探究
2021-12-30徐叶
徐 叶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214153)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塑造良好形体的重要时期。但是,在高职学校的调查中能够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对外在美的追求,经常出现盲目减肥的现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足,这造成众多学生出现营养不良、身体亚健康状态。基于此类情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全面、深刻认识体育教育中形体训练的价值,深度挖掘形体教育的优势,为高职体育教学增添新方式、追求新成果。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
(一)引导学生感受形体美、追求健康美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形体训练内容广泛,具有代表性的时舞蹈和音乐。二者能够跨越语言的限制,直接表达人们心中的情感与想法,通过音乐节奏的设定,给予人们别样的听觉感受,再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以肢体语言的直观形式刺激视觉感官,引导人们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作为人类艺术领域中的关键环节和部分,不同种类的舞蹈均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
高职教师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也能够向学生展现音乐与舞蹈的美。随着不断推进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学生能够在富有韵律的环境中认识到形体美的多种表现方式,在学习进程中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韵律感、协调性,丰富自身情感表达,进而感受形体美,追求更健康的身体美。
(二)推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综合发展
形体训练是体育运动形式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进行身体锻炼,进而获得身心全面发展与提升,在对学生心中的人体形态美感进行升华的基础上,能够锻炼人的身体机能,提升人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将形体训练课添加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基本情况和实际能力作为基础,合理安排训练强度与时间,在提升自身能力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改善综合素质。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实施强度适宜的体育锻炼也能够适当缓解其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使学生追求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其综合发展和终身成长。[1]
(三)帮助学生迎合社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承担的压力也随之提升,形体训练在高职院校开展和深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形体训练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外在形象的锻炼和培养,能够增强其综合能力与素养,拓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在就业之后,高职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残酷性不容忽视。想要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需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端庄的外在形象、匀称健美的身体状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开展形体训练能够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2]。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对策
(一)了解学生心理,科学开展教育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基于学生当下的关注点开展形体教育。对于女生数量较多的“文科类”班级,教师可以选择健美操、韵律操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身的柔美,通过教学展现人体魅力与青春活力。在形体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明确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针对男同学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肌肉训练、平衡训练等,针对女生则需要增加韵律、柔美等训练内容。男生在系统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上,接受能力较弱,而女生在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形体教学中“有所得”“有所长”。
例如,在高职体育“太极拳及其学习方法”的教学中,教师针对男生和女生的太极教学可以进行一定区分,男生可学习变化种类丰富、动作力量感明显的吴式太极拳,女生则可以学习动作较为舒展的杨式太极拳。两种太极拳均具有养生保健、舒畅身心、强化形体的作用,也能够符合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性别、爱好差异,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地位,规范教师引导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高职阶段的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价值观等均处于发展的雏形阶段,在此期间,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十分重要。高职体育教师在进行形体训练之前,需要保证自身气质优良、教学语言规范、教学动作标准、教学态度良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能够产生“榜样效应”,进而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对自身加强要求,明确自身不足与差距,进而追求形体学习的进步与自身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进行“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练习与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当规范自身的着装、形象,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教学氛围。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当秉承鼓励、帮助的态度。对于一部分身体韵律感较强、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加以鼓励,并将学生树立为班级内部的榜样,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班级整体水平提升。针对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也不应一味批评教育,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弱点,逐渐克服困难、解决困难,让学生获得自身成长。
(三)明确学习目的,扩展课外教育
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形体锻炼划分出目标和方式,如保健操、减肥操、健美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宜自己的训练形式。例如,学生希望培养自身良好的身体形态和素质,需要塑造匀称的身材。教师在设定教学动作时,就需要针对学生的训练需求,帮助学生完善身材。当学生希望塑身减脂,教师在设定形体训练内容时,就需要注意动作的多样性、强度、简易性,帮助学生达到减脂目的。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形体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课堂之外的坚持与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就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而言,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足,并且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打游戏、逛街、聚会、社交等。以上时间均可进行一定调整,将更多的碎片时间、零散时间用于形体训练,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和关注。教师可以举办校园活动、体育竞赛、健身展示等,让学生将生活中更多时间用于体能训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同时,学生也能够丰富课余生活,展现出中国青年的热情和风貌[4]。
三、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形体训练价值的介绍,引导教师与学生端正体能训练态度、明确体能训练意义,为高职体育教育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形体训练的措施论述,能够明确形体训练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严格执行教学方略,帮助学生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成长。鉴于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整合,发展出具有代表性、先进性、针对性的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