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文旅资源群建设
——以九龙坡区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为例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九龙坡区文旅融合

杨 池

(九龙坡区文化馆 重庆九龙坡 40005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的互动、互促、互融,必将产生1+1>2的效果。九龙坡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总体来看,文旅资源挖掘推广还不足,规模化、品牌化有待升华,整体实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恰逢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好环境,为我们有效整合区域文旅资源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诗和远方”走到一起来了, 如何更好发挥文化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优势和影响力,如何更好发挥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市场化优势和旅游公众参与人多、传播面广等优势,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发展”,就需要我们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内容和途径。为此,九龙坡区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以“文旅地标群、文旅产业群、特色品牌群、博物馆群和文旅志愿群”建设为抓手,让文化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效地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奋力开启了都市文化旅游强区新征程,助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一、统筹规划,推动文旅设施地标群建设

依托九龙坡历史禀赋、独特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大融合、大手笔、高标准谋划,推进文旅设施地标群建设,构建九龙人文精神栖息地。聚沙成塔,健全公共文旅设施。有效利用重庆动物园、重庆奥体中心、华岩旅游区、文图博“三馆”等现有的文旅设施,优化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布局,推动重庆音乐厅等项目落地,新建改扩建部分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探索非国有图书馆和文化馆模式,打造以喜马拉雅书屋、钟书阁为代表的非国有图书馆和文化馆。实施“长江沿岸”治理提升行动,优化城市天际轮廓线,打造一流滨水空间,形成一批标识性的步道系统、公共空间、观景平台,规划设计富有地域特色的多语旅游标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文化符号,培育各街区文化生态,提升黄桷坪艺术街、杨九路工业文化艺术休闲街等街区的文化品位,策划打造走马观花古镇、石桥铺电子竞技体育街区等特色街区,以文兴街、以街引商、以商带旅、以旅促消。匠心独运,塑造城市文旅地标。建成五洲世纪文创中心、钟书阁等“最美书店”,集合西西弗、喜马拉雅等网红书店优势,打造创新型、体验式、智慧型的文化地标,形成“最美书店聚落”。策划“地心九龙”文旅项目,打造中国首个集生态文明、工业文化、地心体验、浸入体验等为一体的低线公园。抓住黄桷坪川美当代美术馆承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雕塑分展区的有利契机,策划国际雕塑展览比赛活动。把雕塑文化融入九龙半岛规划,将九龙人文艺术半岛打造成雕塑之城。

二、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产业集聚群建设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契机,以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为依托,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优化文旅产业结构,有效提升文旅产业集聚群建设。精雕细琢,打造都市旅游线。串联钟书阁、黄桷坪涂鸦街、交通茶馆等网红景点,打造具有艺术特色的都市网红旅游线;串联成渝铁路沿线的重庆建川博物馆、龙凤寺、铜罐驿天主教堂等文博景点,策划改建城际铁路文化漫游线;以铜罐驿田园综合体、走马观花度假区等项目为载体,创建乡村文化乐园、特色文旅小镇,策划都市休闲旅游线。做优做强,打造影视动漫园。支特高新区广播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京渝国际文创园、重庆电影创客小镇、巴国城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做优做强,积极引进智崴飞行剧院、重庆广电集团“智慧广电”数字文化、西部电影小镇等项目落户,加快VR、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聚合创新,打造文化艺术区。布局文化艺术企业总部、重庆国际音乐小镇,整合天籁教育、春声艺教等艺术培训资源,支持城上音乐剧中心、space 酒吧等演艺品牌集聚发展,形成涵盖美术、音乐、舞蹈、广播影视等艺术产业集聚区。珠联璧合,打造温泉康养谷。整合区域内贝迪、天赐、上邦、海兰云天等温泉资源,关联医疗康养、体育运动等产业,打造重庆西部温泉康养谷。

三、多措并举,深化特色文旅品牌群建设

通过挖掘整理文旅资源,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激活文化基因,丰富“九心归一”的九龙人文精神内涵,讲好九龙坡故事,深化特色文旅品牌群建设。萃取民间文化,做优非遗品牌。用活九龙镇中国民间文化(楹联)艺术之乡、走马镇中国曲艺之乡、走马故事等国家级非遗品牌,提升白市驿川剧、含谷火龙、等市级特色文化品牌内涵。深化金凤龙舟、西彭歌舞、华岩荷花展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项目,推进“一景一品、一地一品”建设。强化交流合作,做靓节会品牌。办好走马观花旅游文化节、黄桷坪新年艺术节、开放的六月川美创谷艺术游、德国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亚太地区)决赛等精品文化旅游节会。挖掘本土特色,做强文艺精品。做实做大文艺创作扶持基金,搭建文艺创作平台,打造文艺创作基地。发挥吴文、梁芒等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文艺骨干的作用,挖掘巴渝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非遗文化等本土资源,创作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力作。

四、传承创新,推进泛主题博物馆群建设

立足九龙坡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策划启动“百馆工程”建设,推动历史、抗战、革命、工业、乡情等泛主题博物馆群建设,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留住城市的根和魂。围绕区域资源,培育科学与艺术博物馆、重庆民防博物馆、国防主题博物馆、华岩佛教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围绕历史脉络,策划九龙坡区史志馆,升级九龙坡规划展览馆,推动建设白市驿驿道民俗展览馆。围绕发展沿革,以学校、医院、企业的发展历程为展陈内容,有计划分批次策划建设行业主题陈列馆。围绕本地名人,根据周贡植、黄复生等历史人物轶事,策划九龙坡区名人纪念馆;依托李云迪、罗中立、沈铁梅、樊建川、邓婕、刘传健等名人优秀事迹,策划名人事迹展览馆。围绕乡村振兴,深入挖掘各镇各村的村史村情、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情陈列馆。围绕研学旅行,依托周君记火锅工业园、重庆市农科院研学基地等市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打造-批教育体验馆,让文旅资源在文旅融合中实现效益增值。

五、优化服务,实施文旅志愿服务群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施文旅志愿服务群建设。将九龙文艺志愿队和文明旅游志愿队有机整合,成立九龙坡区文旅志愿服务队。组建文明旅游、文艺、喜阅、文博、非遗、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等文旅行业志愿服务分队,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服务群众,以大讲堂、大舞台、大展台为主要形式,用心、用情、用智做好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旅游服务、文艺演出、艺术普及、技能培训、展览展示、产业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走专业化服务道路,塑造文旅志愿服务品牌。

六、主动作为,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理念

文旅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一起来了,尤其公共文化服务部门,要尽快转变观念,主动作为,积极投入到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在继续坚守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优势和影响力,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内容和途径,做到公共文化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是要树立以文促旅的理念。需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和职能, 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发挥文化单位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功能; 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作用;重视文化文物单位的观赏功能,促进旅游业发展;重视非遗技艺与旅游业的融合;拓展文化文物单位服务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职能。

二是要树立以旅彰文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旅游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要充分发挥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优势和旅游公众参与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有效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繁荣,有效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受众面和覆盖面,对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要树立和合共生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才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新的增长点,才能持续开创文化创造活力、旅游发展质量提升、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涌现的新局面,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总之,文旅融合是当今发展方向,也是新课题,“诗和远方”的结合,有利于文旅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相互促进,需要我们创新发展理念,站在全局统筹的角度,既要坚持文化的事业性和社会性,又要兼顾旅游的市场性和经济性,因地制宜,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载体,画出最大同心圆,践行“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发展”的融合理念,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向繁荣兴盛的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九龙坡区文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前进中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 产业融合促进发展 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九龙坡区“讴歌十九大,畅想九龙坡”诵读会在铁路中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