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第40卷(2021年)总目次

2021-12-30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

专家视域

北齐“乐府新声”及其文学意义

李德辉(1,1)

人工智能与新媒体传播双重视域下高校美育实践的改革创新

张 建,高 尚(4,1)

用量子统计方法对双原子分子气体振动热容量的研究

刘国跃(5,1)

“恐惧”的符号现象学分析及其社会功能

谭光辉(6,1)

甲骨文夜间时称的分布

邓 飞(7,1)

志怪小说“树神”意象之审美解读

李天道,魏春艳(9,1)

如何文学?怎样革命?——论茅盾的革命文学观

吕周聚(10,1)

王志国(11,1)

印第安生态批评与主流白人文学生态:对话、解构及重构

胡志红(12,1)

博士论坛

“乐天”“超物”与“忘美”——萧公弼的审美境界论

谭玉龙(7,37)

乡土中国的觉醒与乡土文学的动向——以贺享雍“时代三部曲”为中心

周 毅(7,45)

汉语新词语构词模式探微——以《100年新词新语大辞典》(中卷)为例

武晓丽(7,51)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比较政治学:议题、理论和方法

钟 点(7,56)

关于H-矩阵Hadamard积的一个行列式不等式

刘俊同,李 龙(8,1)

纤维素降解菌XW08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姜立春,朱 兰,顾相悦,费 禹,曾文佳,徐中文,李晓琴(8,4)

从生态批评读本观照生态批评的演变及其主要特征

何 新(10,26)

德国生态批评概述

马双兵(10,32)

冲突与对话:《饿浪潮》中的后殖民生态思想解读

王 洵(10,37)

网络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以米兰Lady为例

邓韵娜(10,42)

推动在绵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探究

董国豪,黄正夫,汪红军(10,49)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

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凝聚力量的百年生命线

杨祖恩(7,7)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回顾

廖 胜(7,13)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宝贵经验的基本方法

罗一鸣,孔庆茵(7,22)

“七二一方针”辨析——兼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侯有前(7,29)

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的价值研究

王德炎(10,7)

疫情防控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蒋永强(10,15)

思想变革与主体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两个转变

高欢欢,汪庆玲(10,20)

课程思政专栏

量子力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思考

黄玉梅(6,8)

新生研讨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态环境与绿色高分子材料”为例

姜 曼,丁月涵,周祚万,李金阳(6,1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为例

韩晓娟(6,18)

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刘兴萍,张大鹏(6,23)

西夏学研究

俄藏西夏文《佛说宝雨经》卷十译释

张九玲(3,1)

俄藏西夏文《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八释读

王 凯(3,7)

俄藏西夏文《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释读

任景琦(3,14)

网络文学专栏

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背后的粉丝、情感与资本:以《庆余年》为例

郭 洋(9,8)

根植传统,锻造精品——阿菩作品论

汪晶晶(9,15)

瓯越文化薪火传,一片匠心在玉壶——评陈酿网络小说《传国功匠》

杨春燕(9,20)

网文时代的地道说书人:天下霸唱小说创作论

徐 晨(9,25)

思想政治研究

图像叙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

刘 钊,李崇陌(4,6)

北平抗日救亡刊物的国族意识——以《大众知识》为中心的考察

梁建华(4,11)

科学与人文的相互整合——民族精神价值的姿态转换

黄群芳(4,17)

自媒体时代群众利益协调整合机制的创新

柯 健(9,31)

论《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光明前景及显著呈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的分析

张建东(9,36)

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构建的实现路径

彭 陈,郭林凯(9,41)

哲学研究

印度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梯次传播及启示

张 雷,刘 昉(3,23)

叙事的漏洞与弥补——再思利奥塔的叙事理论

李永旭(3,30)

霍米·巴巴杂合性概念及其意义——以哲学解释学为视角

竺丽妮(3,36)

隆礼乐与大一统——从哲学范畴论先秦儒道哲学中的“和”思想之辩证演化

唐佳红(3,42)

论克罗齐心灵化的形式观

何利娴(3,49)

“巧于因借”园林景观审美

蔺 若(6,28)

杀马特的美学解读

周乾坤(6,33)

论西方哲学历史上形而上学潜在的思想暴力

张玉武(6,38)

论伯纳德·威廉斯的道德相对主义

云兵兵(12,9)

资本逻辑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诱导及策略研究

陈茂华(12,15)

心理学研究

长江经济带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环保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吴 弦(7,64)

逢迎的效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述评

董 超,赵小云(7,73)

四川省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调查

徐 砺,唐海波(12,147)

法律研究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制度的运行困局及发展路径探析

彭晓辉(1,9)

禁止重复诉讼制度的多元化规范

孙宇凝(1,14)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量刑建议问题研究——以50个案例为研究样本

王春艳(1,20)

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认定标准重构

梁天晴(1,28)

新《著作权法》视角下对转播行为的法律规制路径

申韵倪(6,44)

自洗钱行为独立成罪之法教义学分析

曹翊群(6,50)

论《民法典》中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的司法适用

黄静茹(6,56)

论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偏离与矫正——以讯问录音录像应否限制性使用为切入点

贾紫涵(6,63)

论平台经济领域中轴辐协议的适用

邹佳城(10,54)

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以告知同意规则为视角

张俊雄(10,60)

论《民法典》第146条第1款的司法适用——以房屋买卖合同为视角

毕明珠(10,66)

经济与管理

企业家精神、政策支持与企业价值——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陈支武,崔博鑫(4,21)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对竞争优势促进效应研究——基于市级分行的样本检验

苏 虹,胡亚会,张同建(4,27)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宋 林(4,34)

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发展路径研究

陈 圆,黄清平(4,40)

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陈君锋,唐 玲(9,4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工业旅游行为意向研究

谢泽氡,马遵平,汪丽敏(9,5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创新型开发模式选择研究

甘 露(9,57)

环境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机制: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王姚娟,王雪连,王 平(9,62)

新闻与传播

《中国丛报》对中国历史人物的译介研究

谢志辉(1,54)

抖音平台上泉州城市影像的媒体形态研究

王美清(1,58)

情感分析技术下的“直播带货”常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孙景乐(1,62)

中西二元文化视角下的《金锁记》及其传播分析

吴俊蓉,吴 静(12,21)

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原因和策略研究——以《延禧攻略》在越南热播为例

黄华宪,尹馨萍(12,27)

教育教学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课程群构建

赵海红,华正宏(1,33)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困境与实践路径

付文武(1,38)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以《哈姆莱特》和《瓦尔登湖》为例

李 玉,高建国(1,43)

论幼儿教师惩戒教育的“度”:惩戒权的界限与启示

毛 晗,卢 清(1,48)

可教的时机:疫情下我国公共精神的检视及提升

余 桥,林 群,华正宏(3,55)

开发非遗校本课程,丰润学校文化特色——以北京市赵登禹学校为例

徐 唯(3,61)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例研究

何蔚涵(3,68)

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

张钺奇(3,73)

例证的运用及其意义和价值——关于文学批评课程教学的再探

孔明玉(4,46)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动态调整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模型研究

马芳华(4,52)

用户需求视域下网络在线教育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基础教育领域在线教育为例

王琦博(4,59)

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

曾 玲(4,64)

教师职业幸福的伦理审视

黄正夫,杜华明(7,82)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困境初探

王书林,陈芷寒(7,87)

新文科背景下商科专业“12345”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基于绵阳师范学院的实践研究

王力宏,杜 漪,肖 静(7,92)

教育精准扶贫:“一村一幼”项目对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研究

李洪玉,刘丽英,戴仰祖,张 霞,马超群(7,97)

关于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李小建的《经济地理学》(第三版)教材为例

韩剑萍,刘长秀(9,68)

NCRE考务管理风险防控研究

蔡 莉,蔡 伟(9,76)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办学主体竞争力提升研究

蒙玲梅(9,80)

审美视阈下高师语文专业教育对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

熊维娟(9,85)

二胎家庭长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吕 林,刘 阳(10,72)

精神生态教育:一种新兴教育范式之探析

冯 芳,黄斯欣(10,79)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和地方统战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付鹏飞,蔡文婷(10,85)

小学教育惩戒的实施困境与突破

宁倩倩,薛 娟(10,91)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研究:视角、观点与趋势

黄承国,陈 慧,王 磊(12,32)

三方协同开展四川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研究

陈擘威,欧俊才,吴逢高(12,38)

俄罗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赵琴琴,王晓红,范伟弘(12,42)

高校学生入党材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田姝婷,韩晓娟(12,47)

语言研究

三十年来《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的变化探析

王 利,刘 飞(1,86)

平武白马语的体标记及其自知功能

冯诗涵(1,92)

四川方言“飞”之程度义探源

王 蕊(1,99)

“红楼”考

李 超(1,104)

极比义构式“X千万条,Y第一条”

王光和,赵 球(6,69)

译者研究视域下的杨宪益研究述评——基于CNKI2000—2019年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王 晶(6,76)

朔州方言所见近代词语例释

张丽梅(6,82)

四川南充方言音系及近八十年来的变化

陈 林(6,87)

基于语料库的图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主语语言特征研究

凌 民,周绪琳(6,94)

字书字料库本借关系标注相关问题刍议

冯宝成(12,53)

汉语“称赞”义动词的历时演变

谈嘉媛(12,61)

语串“开个玩笑”的交际功能

祝 赫(12,71)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侯雨婷(12,80)

文献与校勘

“四面楚歌”史实考述

李默涵(1,69)

金代石刻文献职官词语例释

宁祥华(1,74)

《说文解字》“食”部字与饮食文化探究

谢月涵(1,79)

河南汉唐墓志商补举隅

杨继光,鞠 雪(4,70)

隋唐墓志俗字考释九则

范文阳,何 山(4,75)

五代石刻生僻词语考释十二题

何林梅,郭洪义(4,79)

《佛说华手经》词语考释

胡勇慧(4,85)

《清水江文书》俗字考辨八则

倪荣强(4,91)

《山海经》文献疑误校证十则

贾雯鹤(12,115)

《太平治迹统类》曹效曾校订本的面貌及其价值

刘子轩(12,120)

方回《桐江集》版本考略

代雪莲(12,126)

近八十年来《艺概·诗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吕 叶(12,130)

古代文学

馆阁文臣王士熙的诗歌创作与大元气象的书写

戴欢欢,任声楠(3,134)

胡震亨对李白及其乐府诗的整体论析与“二次批评”

苏 焘(3,140)

中古士族婚姻严士庶之别现象的剧班理论分析

梁慧婷(3,144)

论李白山水诗“本真自然”的审美风格

杨文洪,严雯韬(3,151)

孟浩然诗中的“归”与“泊”

高媛媛(4,96)

由“腐儒”之自嘲解析杜甫文化精神

安奇贤(4,102)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张 谦(4,108)

祖师赞与请赞——无准师范赞研究

易 喆(4,116)

对李白由安陆移家东鲁一些问题的探讨

杨栩生(7,103)

即圣而天:浅析扬雄《法言》中的“征圣”思想

任敬文(7,110)

《文心雕龙·神思》篇“驯致”考辨

王建成(7,116)

百年唐诗诗学理论批评研究综述

谢雨霏(7,121)

论《文心雕龙》中“绮”之义涵与美学特质

刘林云(10,96)

论“晋宋间人”对姜夔的影响

李苑榕(10,102)

论宋诗的中医元素与构思心理——从“诗脾”说开去

成天骄(10,107)

现当代文学

在卑微与抗争之间——孙频小说论

毛郭平,盛金雪(3,102)

抗战后期云南话剧市场化管窥

周 君(3,109)

浅论周梅森战争小说的艺术特点

徐雪涛(3,116)

论《妈阁是座城》的创作思想——从遗传学谈起

童颖瑶,杜明业(3,123)

严肃精神与时代现场——论郑小驴长篇小说《西洲曲》与《去洞庭》

秦红玉(3,129)

沉默中释放生命的灵韵——论《森林沉默》的生命意识

操礼和(6,124)

中国童话的现实主义流变

聂亭潇(6,129)

现代化的疼痛与现实主义的光辉——评罗伟章小说《声音史》与《寂静史》

杨 雅(6,135)

陶晶孙1920年代小说的“新浪漫主义”特质

董卉川,丁玉晓(9,91)

王朔成长题材小说主人公解读

王 馨(9,96)

论阿Q性格与空间环境之关系

刘 星(9,102)

论阿来《云中记》的声音书写与精神意蕴

赵泽楠(9,107)

一个故乡,三种况味——《故乡》新论

常稚雅(9,115)

真挚的乡土情怀及其深沉的咏叹

冯 阳(10,115)

乡愁叙事:还乡者永远在路上——散文集《我的语文》乡土美学叙事的构建

钱 粲(10,122)

秩序重建中的性别力量——对小说《琅琊榜》女性群体书写的再思考

邹金金,王小英(10,127)

外国文学

基于语料库的短篇小说隐性进程识别探究——以《刻花玻璃酒缸》为例

周楚汉(1,110)

异乡人的成长之旅——论詹姆斯《专使》中的旅行叙事

蔡沛珊(1,117)

木兰西游记——木兰传说的跨文化改编

周俊宏(1,123)

从外聚焦视角的运用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女性主义叙事

张皓琳,王 欣(1,130)

论共生视域下《瘟疫与人》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高 虹(4,123)

成长小说视角下族裔女性的自我探寻——《喜福会》与《芒果街上的小屋》的比较研究

蒋 歌,李红梅(4,128)

《无声告白》中美籍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

余 杨(4,134)

再析《呼啸山庄》——从伊格尔顿的小说批评观视角

王 栋(4,141)

简·奥斯丁小说《劝导》与《沙地屯》中的城市空间

林永辉(4,146)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主人公焦虑心理的霍妮式解读

周 隽,余凝冰(4,151)

“叙事先锋”博尔赫斯的“先锋”叙事

李宇娴,陈 才(7,126)

论川端康成《睡美人》的阴翳之美

花信淮(7,131)

《玻璃动物园》中的女性人物创伤解读

张瑞宇(7,137)

《玻璃城》的“物”叙事

郑可欣(7,143)

自体的崩解与重建:《宠儿》中丹芙的心理成长历程解读

耿梦洁(7,149)

故乡无觅处——《上来透口气》中怀旧主题解析

阙诗涛(10,135)

论《无人生还》对传统侦探小说的颠覆

佟 瑶(10,141)

革命诗人的浪漫:短暂与永恒——新批评视域下弗瑞诺《野金银花》中的悖论

王晓萍(10,146)

美感与情感的微妙交融——论庞德《少女》中的意象主义表现

肖 丽(10,151)

文艺学研究

流别批评: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方法

方志红(1,135)

“草木意象”与《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展开

林木阳(1,140)

论钟嵘《诗品》的“兴”与“怨”

李晓静(1,145)

异象空间的象征化书写——残雪《山上的小屋》的文本分析

刘洁雯(1,149)

克里斯蒂娃诗学符号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匡存玖,彭 若(12,138)

艺术研究

《第一次的离别》的乡愁抒写

蔡 颂,路美莎(6,140)

绵阳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景观营造对策研究

王 超(6,144)

从审美经验角度谈艺术治疗

贺婉欣(6,149)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与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张善庆,邢 瑜(9,120)

论白马藏族服饰的形态特征与美学意蕴

龚美迪,田炳英(9,126)

绵竹年画的境遇变迁及在乡村振兴中的墙绘再现

谢 兴(9,130)

历史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益州财富的非正常东流

付开镜(3,77)

礼坏乐崩与《诗》应用的变迁,从歌《诗》、赋《诗》到引《诗》——以《左传》文本为考察核心

施春华,王贞贞(3,84)

神话图像建构商周政治权力——张光直神话研究简述

田桂丞,倪峰山(3,91)

东汉三公考——以明、章两朝为中心

刘晨亮(3,96)

中国灵璧钟馗画的历史形成

刘志兵(6,102)

基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信研究

薛朝广(6,107)

新科“明法科”的兴废及其影响

韩新芝(6,112)

晋东南地区农业生产责任制研究(1978—1983)

秦治遥(6,118)

吴郡陆氏的侧影:东晋《陆祎碑》研究

刘运杰(9,135)

秦代官印制度考述

张润锴(9,142)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番薯名物考辨——以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权春燕(9,147)

论佛罗伦萨城市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奢侈性消费

刘华英(12,85)

高句丽时代灾异及灾异观研究

李 祥(12,90)

晚清士人的邻邦认知与自我审视——以吴广霈《南行日记》为中心

罗小霞,周城敏(12,98)

《救荒活民书》版本研究诸层面

张明成(12,104)

举一隅而辨整体,多元汇聚共塑中华文化——兼评《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

王 淼(12,110)

数学与统计

理想流体的Laplace方程有限元解法

陈 瑶,郭元辉(2,1)

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出行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舒孝珍(2,6)

二元Barycentric-Newton混合有理插值

李 霜,陈豫眉(2,10)

基于SMC方法的餐饮企业疫情防控统计分析与复工管理

贾天理,贾 可,严 峻(5,6)

改进的自适应NSGA-II求解多目标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张 伟(5,11)

基于SPSS的高校试卷质量分析

曾如明(5,18)

无失效数据场合威布尔分布失效概率的Bayes估计

曾 春,李云飞(8,12)

Pell方程组x2-(k2+k)y2=1,y2-bz2=4的公解

罗长盛(8,17)

关于魏尔斯特拉斯在数学分析中的两个重要贡献

高 义(11,7)

上半凹函数和下半凸函数的一阶粘性导数的存在性

汪元伦,胡小平,任秋道(11,14)

优化新概念教学提升大学生探究能力——以“数学期望”教学实践为例

罗 原(11,16)

Douglas-Rachford分裂算法的Mann迭代形式的收敛性及其应用

赵 旭(11,20)

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

拉萨市低层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杨 兴,廖偲含,鲁同所,卫 东(2,16)

基于MIMO-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在煤炭矿井中的应用

梅 蓉,张友能(2,22)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以“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例

张 宝,徐小军,娄建国,戴文俊,梁继俊(2,28)

以双创教育贯串工程实践课程的专创融合方法探索——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倪 雨,谢 刚,赵永先,张 良,段守富(2,32)

大学物理教学中基于Matlab GUI的驻波动画研究

黄 河,谭 荣(5,23)

基于MOSFET的小功率双向变换DC-DC变换器设计

谢 驰,孙幸临,刘 影(5,27)

基于虚实技术结合的电子电路三合一实验箱设计

彭文竹,王 钦,杨 璐(5,32)

晶体双折射理论的回旋分解波法——以单轴晶体为例

何 健(8,22)

超混沌系统的控制研究

周群利(8,30)

基于电机械技术的制动机构分析与教学实践

靳华伟,王国荣(8,35)

狭小空间袋装货物机器臂设计

谢隽贤,程 鹏,李 维,旦增罗杰,吕海涛(8,41)

手机壳式暖手宝的设计

沈周锋,郑慧珍(11,26)

基于聚焦算法宽带信号测向研究

李雪静,曹 兰(11,31)

PWM与移相结合控制DAB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汪强林,张 春,童泽军,高鹏程,吴 爽(11,35)

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

富含羟基的SMP低聚物在钻井液中的性能研究

彭 波,郭文宇,王怡清,张龙军,周腊梅(2,38)

Fenton氧化处理高含油工业废水实验及动力学分析

陈艺敏(2,42)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

王萍萍,何登良,刘树信,唐 杰,陈 宁(2,48)

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的含量

李 娟,龙 丽(5,39)

新师范化学教学论课程思政构建与实践

王晓军,王后雄,刘树信,唐 杰(5,45)

影响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探究

黄宝美,贾 琴,何 晓(5,51)

皂角米中六种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张 彤,罗登琴(8,46)

壤塘民族文化资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董 军,张荣帆(8,51)

茶叶水溶液改性TiO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探究

庄晶杰,谢君铨,余嘉琪(11,41)

TBHP促进(异)喹啉与苯甲醇的交叉偶联脱氢反应

冯寅寅,李泽琼,晏利琴(11,48)

桃胶中Cu、Zn、Mn、Cd、Co、Pb六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杨葵华,罗 欢(11,55)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

涪江绵阳城区段水鸟生境适宜度评价及验证

白若梅,孟仁丹,傅晓雪,胡宇轩,蒲璜羽,刘 昊,石红艳(2,52)

水稻和大豆对重金属Cd的富集效应差异性比较

赵怀敏,李 艳,刘丽萍,陶泉宏,胡 钰,李 芯,官天培(2,60)

基于科研成果阅读与讲解模式的“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探讨

张燕南,朱利君,杨丽红(2,65)

基于应用导向的地方性高校“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吴 倩,解红霞,姜立春,甘 潇,陈希文(2,70)

外源芸苔素内酯对栝楼幼苗受草铵膦危害的缓解效果

吴 燕,乔晓燕,牟雪姣,高青海(5,55)

五株大豆疫霉鉴定及其致病力差异机制初步研究

刘 冬,胡九龙,李坤缘,李 萍,刘 枭,高智谋(5,61)

甘肃省天水市药用动物资源调查

叶文斌,陈耀年,胡文斌,杨 文,张 龙,周天林(5,66)

曼地亚红豆杉精油组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徐 迪,苏 超,张 洋(5,75)

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和多样性

唐 敏,廖家红,覃海芬,赵振坤,钱 前,杨凯霖,陈红州,毛世平,谢坤军,陈哲宇,陈 伟(8,57)

车前草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杨鸿淋,张欣钰,何金玉,邹利娟(8,64)

四川省平武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龚屹鹏,兰 军,王化东,杨尚虎,阿耳尔呷,江洪波,张志强,罗明华(8,69)

中国鹿属动物近30年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刘家林,熊 欢,罗华林,游章强(11,60)

24孔板培养毕赤酵母GYW-1合成谷胱甘肽条件的优化

洪 伟,孙浩浩,王 洲(11,66)

近10年我国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效应探讨

陈桂芳,谢维爵(11,72)

木芙蓉研究进展

孙艺铭,石小庆,刘晓莉,权秋梅(11,78)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一种新型带门限回归单元循环神经网络的信息安全评估算法

魏明桦(2,75)

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遗传算法求解策略分析

杨 平,谭代伦(2,81)

基于FFO算法的QoS组播路由服务性能优化研究量

崔玉胜(2,88)

基于Spring Boot的源码资源托管平台设计与实现

戴家树,徐 涛,杨星雨,林晓康(2,94)

改进的分数阶微分算法在图像增强中的应用

林雪华,陈雁冰(5,80)

基于GCC编译器向量化的数据结构布局优化研究

朱广林,赖庆宽,何先波,王博生,陈燕生(5,85)

计算机网络中脆弱节点快速定位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李 庐(5,90)

基于移动终端的多媒体教学数据传输优化研究

党 毅(8,77)

智能厨房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设计

边玉亮,王秀友,余世干(8,82)

基于蜂窝窄带的物联网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宋 扬(8,86)

基于可解释学习的物联网安全通用入侵检测系统

魏明锐(11,83)

基于1+X证书制度的《前端交互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杨 茜,赵丽梅(11,90)

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

云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李 婵,吴映梅(2,99)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王旭熙(2,105)

基于GIS的四川省市域常住人口分布特征研究

何建波,陈 涛(2,111)

基于ArcGIS的四川省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史 科,晋云浩,李 新,单倩倩,罗 珊(2,117)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张小青,吴坤华(2,125)

涪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杜华明(5,95)

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多尺度分析

邓小菲,韩剑萍(5,101)

游客旅游活动对广安市响水滩水库水质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余 波,钟雪雯,赵红梅(5,108)

与学科竞赛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贾 俊,胡运海,董廷旭(5,115)

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建设与实践——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林孝先,叶 立,陈 浩,严 霜,董廷旭(5,120)

基于引力模型的云南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马立呼,潘玉君,华红莲,牛福长(8,91)

福建省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关系研究

李培竹,徐胜兰(8,97)

2017—2020年达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年际变化特征

黄 杉,郑 清,王铁森,权秋梅,朱晓华(8,104)

源于免费定向培养的深度贫困县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以绵阳师范学院环境类专业为例

赵 龙,邓小菲,韩剑萍,喻发美,杜华明,蒋婷婷(8,110)

校企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与实践

王建华,董廷旭,李 辉,杨佩晔,张新合(8,116)

川西北旅游区县域旅游资源禀赋综合评价

苟春宇,欧阳纯烈(11,95)

基于PSR模型的德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

王 飞,董廷旭,刘富刚(11,101)

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桂林入境游客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彭安近,吴忠军(11,109)

衡阳地区红土剖面微量元素Rb、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郝丽婷,熊平生(11,118)

“川九路”裸地斑块的成因及防护措施评价

徐 亮,杨 洪,刘 美,潘 倩,袁 川,谢奇言,邬 锐,周登杰,陈 艳(11,124)

体育与健康教育

FIFA11+Kids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吴 薇,周沈斌(2,130)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影响

邓闿林(2,135)

乡村文化视域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演化路径探析级

杨壮壮,张华江,后赵兵(5,126)

信息技术视域下羽毛球教学的创新研究

张艳华,杨希军(5,131)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体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

孙文杰(5,135)

新冠肺炎疫情下健身气功传播路径、问题及变革策略

李龙飞(8,121)

大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态度评估模型构建

程美超,王 舜(8,127)

探究中国男子体操备战东京奥运会发展策略——第47-48届世锦赛成绩分析

焦明奇(8,133)

体能导向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付成君,张典英(11,129)

乡村治理视域下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黄书朋,蒋东升,唐元超(11,135)

书评

巴蜀文化与美学精神研究的新成果——评谭玉龙《巴蜀美学史稿》

郭碧琪(9,154)

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侯小兵博士《教师创新教育素养研究》述评

张学敏(12,153)

猜你喜欢

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造价超预算预防管理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