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5位司令员,为何都是湖南人?
2021-12-30青史佐酒
□ 青史佐酒
彭德怀元帅
陈赓大将
邓华上将
杨得志上将
杨勇上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志愿军入朝参战。志愿军7个月内连续发起5次战役,扭转了战场形势,迫使美军退回38线以南。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元帅,也第一次让不可一世的美军见识到了中国军人的硬实力。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志愿军总司令只有彭德怀一人,这其实和真实的历史是有偏差的。志愿军1950年入朝,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但为了防止美军卷土重来,以及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战后重建,直到1958年10月,志愿军才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而在1952年4月,彭德怀元帅就因病回国疗养,病愈后留在国内主持军委工作,1954年9月正式辞去志愿军中职务。在彭德怀之后,其实还有4位接任的志愿军司令员:
陈赓大将(1952年4月~6月志愿军代司令员)。
邓华上将(1952年6月~1954年9月志愿军代司令员,1954年9月~10月志愿军司令员)。
杨得志上将(1954年10月~1955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
杨勇上将(1955年4月~1958年10月志愿军司令员)。
志愿军前后5位总司令,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百战名将,并且都是出了名的会打仗,名副其实的战术大师。并且这5位总司令,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湖南人。再加上先期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却因病未能赴任的粟裕,和志愿军总司令有联系的6位将军,都是湖湘子弟。这真的只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渊源:“中兴将相 什九湖湘”
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清朝咸丰二年,曾国藩奉命在湖南训练团练,他摈弃满清八旗和绿营旧俗,仿明朝戚继光之营制,招募乡民,组建新军。湘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湖南人天生一股蛮劲,骁勇善战,湘军的出现更是凝聚和激发了湖湘子弟骨子里那份的勇武精神,也开启了湖南尚武的风气。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晚清能力挽狂澜的名将大多出自湘军一脉。此后,维新变法谭嗣同,辛亥革命黄兴、宋教仁,护国运动蔡锷、程潜,在近代的历史变革中,湖南人一直冲锋在前,这是一种地域精神的传承。
革命先驱,名将大省
抗日救亡时期,黄埔军校1至5期湘籍学生2189人,占总人数四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陈赓大将,就是黄埔军校最优秀的学生,和他并称黄埔三杰的蒋先云、贺衷寒亦是湖南人。而在国内工农运动时期,湖南人也是最积极的。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华、杨得志出身湘南起义,杨勇则有过苏区工作的经历。这也不难看出,志愿军的5位总司令,其实都是在湖南革命的大风潮中抓住了历史的契机,为国为民挺身而出,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正因为湖南的革命运动和抗日救国运动的敢为人先,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资历和能力都非常出色的元勋将帅。1955年授衔的10大元帅、10大大将,湖南就占了9位。57名上将,湘籍19名。177名中将,湘籍45名,都是居全国之首。所以如果在元帅至上将这个层面选择符合志愿军司令员条件的将军,单按比例计算概率,湖南人是最高的。所以志愿军5位司令员都是湖南人,如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促成的一种“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