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河道景观生态整治策略研究

2021-12-30贺嘉斌杨高翔谢子懿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

贺嘉斌 杨高翔 谢子懿

摘要:乡村河流既是乡村重要的生态环境空间,又承载着独特的场所记忆和文化属性。文章主要从河道污染源控制、河流形态整治、驳岸形式改善、植被环境营造等方面对其进行景观生态整治建议,旨在营造一个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公共空间。

关键词:乡村河道;河道景观;生态修复

1 引言

在城市化脚步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下,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在部分城市中,还存在着河流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这就对城市周边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此,相关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部门就应该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河道污染的治理问工作投入更多的重视,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河道污染的治理,加大对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从而为治理城市河道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2 河道整治中防洪和景观相结合的重要性

受经济水平、用地紧张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防洪整治强调防洪排涝安全为主,河道越挖越深、越修越直、越做越硬,自然河道越来越渠道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亲水亲绿的需要增加,河道整治思路需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随之改变。河道整治中防洪与景观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安全、生态、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绿道、绿色的产业廊道和独特的文化驿道”五道一体的高标准碧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3 乡村河道景观存在的问题

3.1 治理匮乏,多样性遭破坏

由于过去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粗放,乡村普遍存在工厂污水排放不达标、畜禽养殖排污不合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和农药残留等问题,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严重等问题。然而,乡村河道治理手段匮乏,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乡村河流的生态治理和景观营造迫在眉睫。

3.2 过度开发、人工渠化严重

乡村河道在大规模的整治过程中缺乏实际经验和相关理论支撑,往往盲目照搬城市河道建设的理念和手段,人工渠化和硬质化河道使自然景观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3.3 河道整治缺乏系统性

河道的线性形态决定了其景观生态系统的点、线、面的空间结构关系。“点”即河道中重要的景观节点,是独立的景观斑块;“线”则将节点进行有效连接,是天然的景观廊道和生态能量流通的纽带,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联通作用;“面”作为乡村河道的景观基底和背景,范围更为广阔和全面。如今由斑块、廊道、基质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正在被破坏,廊道被阻隔,流动性减少,河道景观各自独立和单一化,往往只片面考虑河道某一段和某一种景观功能的开发利用,导致景观缺少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难以形成连续高效的游憩网络。与此同时,河道污染问题还间接导致了景观人文价值的丧失,本土文化在河道景观的体现正在消失。

4 乡村河道生态整治策略

4.1 水质生态修复

(1)在水质生态的修复工作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利用水利设施,将受污染水域上游或者附近的洁净水源加以引入,达到冲刷稀释受污染水域的目的,改善水环境的质量。其次,通过人工向水体中冲入空气或者单纯的氧气,让水体的复氧过程能够变得更快速,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对水体中好氧的微生物提供活力,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将受污染水体的水质进行良好的改善,修复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治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2)通过底泥硫酸方式来进行水域污染的治理,这一方法是治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之一,在一般情况下,疏酸污染底泥需要将污染物从水域中进行清除,能够极大程度的削弱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使因内源释放而造成的二次污染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这样的方式能够通过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减少河道所受到的污染,让河道水域的污染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通过生物修复技术来进行环境中污染物的吸收和氧化,减少环境污染的受控或者自发。这一技术主要是通过投放菌种、营养物或者人工投放动植物等方式来进行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令城市河道的污染问题能够得到良好有效的解决,营造了一个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2 注重河道设计的整体性

我国长期的水利工程河道建设中,存在着整体性不足的问题,当下的发展条件下,要完全改变这一局面,生态水利工程理念成为指导思想。在城市内部,已经形成的河道要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规划和建设,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形成相对完整的河道管理体系。河道规划设计要始终将整体性作为指导原则,遵循河道自然演变的规律,减少在河道利用和自然演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障河道建设的合理性、生态性。每个城市的河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河道设计规划中,应以河道独特性作为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比如,某城市西北河道建设中,由于该区域西北地区河道呈现出水少、沙多、比降陡、透水性强的特点,综合这一因素,从生态性的角度来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

4.3 尊重自然规律,修复为主

尊重历史洪水和自然河形,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意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进行河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在不破坏总体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自然景观美化处理,河道景观设计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河道景观。

4.4 河道运营管理维护

保证水利工程设备的稳定运行是河道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河道运营管理维护能够达到河道水质标准,同时保证河道水面的干净平稳、同时对驳岸的生态景观带进行修整维护,提高管理河道运营维护的经济价值,创造美观、整洁的河道生态系统。在正常地维护运营工作中,尤其对于污水排放管道以及小的污水排放口进行大力度管制,实行日常巡视制度,避免对生态环境治理施工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对河道的水质产生再次伤害,与此同时要保证河道的整洁,定期检测水质,提升游客的观感,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水平。保证河道水质长时间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IV类水质标准。制定严格的河道管养方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水生植物的季节性特点以及生长性特点,了解各种杂草水草的生长规律。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杂草水草清理方法,定期对河道水域内的垃圾等漂浮物以及杂草进行清理。

5 结束语

乡村河道景观除了以上的生态整治策略,还应该从空间结构、景观风貌、植物设计等方面对河流进行整体设计研究,重视景观游览体验性,营造“生态共生”的乡村河道景观。

参考文献:

[1]牛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河道景观风貌提升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12):161-162.

[2]高爽. 基于生态共生理念下乡村河道景观的改造与应用设计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3]杨陆暘. 基于乡村旅游的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江西農业大学,2019.

[4]翟航. 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型乡村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5]殷桥. 基于生态修复的乡村河道景观规划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1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