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做暖心事

2021-12-29闫冰

军嫂 2021年11期

2020年12月2日,一句“军嫂请客”在网上刷屏,感动很多网友。

那天,军嫂闫冰在出差的高铁上偶遇一群退役军人返乡,就自掏腰包悄悄为他们订了午餐……

如今,闫冰也用心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2015年10月,王小飞和闫冰婚纱照

“一定要到部队去,哪怕不穿军装也行。”2007年5月大学毕业前,听说驻京部队在招聘文职人员,我就有这个念头。

我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被军人高大挺拔的形象深深吸引。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也能当兵,该多好啊。

为了进入部队工作,我拒绝了几个公司的邀请,通过几轮考核,进入原解放军装备学院。在学校,我主要在教研室工作,有时候也承担外语教学等任务。近距离接触军人后,我深知,他们刚强坚毅的背后,是训练场上的流血流汗和生活中的无私奉献。

2013年7月,我离开了部队,但我的“军缘”却还在继续。2014年夏,我认识了陆军某部的王小飞。他人高马大、阳光帅气,还酷爱运动,是国家一级运动员。我也很喜欢运动,这让我们有了不少共同语言。

王小飞最吸引我的,是军人特有的勇敢和担当。有一次,我和他在公交站等车,突然“砰”的一声,一名横穿马路的行人被车撞倒,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围观的群众没人敢上前。而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招呼肇事司机把伤者抬上车,还叮嘱他们到最近的一家部队医院抢救。那一刻,我从心底给他“亮起了绿灯”。

2015年9月7日,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我们开启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做了军嫂,亦苦亦甜。每次去丈夫单位,看到他柜子里装满的荣誉证书,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每当听到那么多战友亲切地喊我“嫂子”时,心里总是暖暖的。

爱人的单位在大漠深处,每年夏天都会组织来队家属观摩部队训练。2014年9月,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充满好奇。一早,我开着车从北京向大漠进发,越走人越少、越走越荒凉,一直开了好几百公里。跟着爱人在手机里的引导,终于看到了雄伟的营区大门。我往营区里又开了几公里,才见到了迎接我的爱人,他朝我招手,脸被晒得黝黑。

那次之后,每年我都会到爱人单位去几次,除了看他外,还会给他的战友们带些好吃的。所以一到夏天,战友们就会问他:“飞哥,嫂子什么时候来?”

爱情的世界多是甜蜜的,而婚姻生活却是酸甜苦辣,一样都不少。2018年夏,我们把公婆从湖北宜昌接到北京,照顾刚半岁的孩子。一天中午,孩子突发高烧,为了方便看病,我带着孩子回了离医院不远的娘家。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天凌晨3点多,婆婆突然打来电话,说公公突然发病昏过去了,我抓起一件外套就往30公里外的家里赶。到家后,我和婆婆根本搬不动不省人事的公公,只好打电话找朋友帮忙。把公公送到医院安顿好,天都亮了。幸好送医及时,公公的身体没有大碍,我的心才落了下来。

丈夫常说:家有贤妻,助夫一半。这句话给我力量,让我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会迎难而上。我想,这应该也是军嫂最基本的“属性”吧。

日常生活中,绿军装总会时不时在我脑中萦绕,成为我内心深处的一份牵挂。但具体牵挂什么,我又说不上来。

2020年6月,我入职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出差成为家常便饭。当年12月2日,我到河南洛阳出差。上午9点上车后,刚找到位置坐下,车窗外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群退伍老兵胸戴红花整齐列队,正与送行的战友道别。他们面带笑容,脸上却挂着泪。我知道,年底的退伍季到了。看着站台上欢送老兵的情景,我用手机拍了下来,分享给丈夫。

一会儿,退伍老兵上了车。9点22分,列车缓缓开动,站台上送别的战友一个个离开视线,退伍老兵们哭红了眼眶,车厢内寂静无声。我用微信告诉丈夫:看见他们没军衔了,好想哭。

2020年8月,闫冰一家

丈夫安慰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部队好好干,才对得起当兵的经历。

我发现,退伍老兵们一直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中,不少人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沉默不语。我给丈夫回复: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人都是有感情的,真到了离开的那一天,多难受啊。

过了一会儿,列车员询问老兵有没有订午餐?一名老兵说没有。我灵机一动,当即和丈夫商量:退伍老兵没订午饭,我想偷偷给他们把饭订了。

2014年春节,闫冰在丈夫单位包饺子

“可以!”丈夫一听来劲了,怕微信说不清楚,直接打来电话说:让列车员帮忙数一数,有多少算多少。挂掉电话后,他立刻转来1000元。我回复了6个字:不用,军嫂请客。

事不宜迟,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我偷偷找到列车员帮忙。列车长得知情况后,十分感动,要求留下联系方式,有机会宣扬一下。我谢绝了列车长的好意,并请她保密,只说自己是一名军嫂。由于当天乘客很多,价格最低的盒饭都卖光了,列车长问我,还要不要订?我也没想那么多,就告诉她:“不管多少钱,要保证退伍老兵吃口热乎饭。”

尽管这件事很“隐蔽”,但还是“暴露”了。一名老兵走到我的面前说:“嫂子,谢谢你!”聊天中得知,这名老兵叫杨涛,曾是一名特种兵,当兵5年,有着敏锐的“嗅觉”,当他看到乘务员突然问他们退伍老兵有多少人、坐在哪儿时,就感觉不对劲。他还留意到我跟着乘务员来回走了两遍,随后便偷偷探知了事情真相。

杨涛告诉我,这趟列车上的战友是某特战旅的退伍老兵,他们参加过很多大项军事活动,本来计划9月退伍,因执行任务而推迟到了年底。我鼓励他们到了地方也要不怕困难,像在部队一样拼,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当我在洛阳龙门站下车时,老兵们也跟着下了车。他们整齐列队,突然转向我,齐刷刷地敬礼并高声喊道:“嫂子,您辛苦了!”那一刻,我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内心的幸福和感动,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件事被火车上的一名退伍老兵编辑成短视频发到网络上,又分别被《人民日报》、央广军事等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转发,收获了一个又一个“10万+”,很多网友留言点评。《解放军报》《人民陆军》也做了报道,一时间我“火了”,亲戚朋友纷纷转发报道并给我点赞。

对这一切,我坦然待之,就像丈夫常说的“荣誉只属于过去”,以后我要继续坚持做好自己。我感觉,“军嫂请客”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是军嫂,也姓军。

(作者丈夫单位:陆军某部)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