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军嫂”
2021-12-29贡伟
2021年11月8日,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由中宣部出版局主办、中国期刊协会承办的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公布最终结果,93篇(组)作品入选,本刊2020年第3期专题报道《致敬“红旗手”,绽放“她力量”》(组文)榜上有名,这也是本刊文章第三次入选“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详见本期封三)。
成绩中有本社采编人员的心血,同样也离不开作者的用心创作,离不开读者的热心支持。不少稿件的发表,都经历了作者与编辑的共同打磨、推敲,时长日久,常有作者与我们分享收获的喜悦,编辑也在工作中得到了历练、成长。本期选发两名采编的日常随感,也借此感谢大家的一片热忱之情。
邹韬奋说:“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赓续红色血脉,记录时代精神,恪守职业操守,坚持守正创新,苦学、细研、深思,力争把《军嫂》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欢迎。
加入《军嫂》杂志社之前,我对军人的了解,仅限于上学时军训和在电视上观看国庆阅兵仪式。有幸到杂志社工作以来,我对“军嫂”这个特殊群体的理解,也如摄影聚焦一般,逐渐从模糊到清晰,慢慢变得形象生动、鲜活生姿。
2021年8月,在报道“小家大爱,平凡至伟”优秀军嫂事迹分享会活动时,几次联系采访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党工委委员赖燕丽,她都没能抽出时间。近60岁的她,依然像战士一样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她的丈夫、儿子和儿媳都是军人,一家四口聚少离多,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样,“85后”军嫂刘俊兰跟随丈夫到某深山哨所,成为“夫妻哨”里的“编外战士”。驻哨8年多,她既要协助丈夫完成巡线、看管洞库、盯守监控等任务,后来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在她们身上,我真切看到了军嫂的无私奉献精神,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被她们的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翻阅《军嫂》刊登的文章,很容易捕捉到一些高频词:军旅情结,聚少离多,甘于奉献,你守国、我守家,一家不圆万家圆……这些词汇聚集起来,就像土石成山,虽积于细微,同样令人仰止。
军嫂在生活中看似很平凡,细究她们的精神却让人敬佩。
她们身上既深具中华传统美德,又焕发出现代女性独立自强的时代精神;既不舍儿女情长,又深怀家国大义……让人观不尽,赏不够。
除了“军嫂”的特殊身份外,她们还都是普普通通的女人。世上没有两枝相同的花朵,世上也没有两个一样的女人。在采编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军嫂在各自的生活中经历着艰苦的蜕变与修炼,努力地做好诸多角色:女儿、妻子、儿媳、母亲、职业女性……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可能用心经营却走得磕磕绊绊,可能默默付出却收获甚微。作为军嫂群体的“代言人”,《军嫂》同仁努力做的就是,真诚地体会她们的情感,描绘她们的历程,赋予她们更多前行的精神力量。
曾经有人问我:你不是军嫂,也不熟悉部队和军人,怎么能够做好《军嫂》杂志呢?我的答案是:学习、理解和敬意。军嫂的一颦一笑,需要认真体察;一情一事,需要用心记录。我想以绣花针般的字行,细密展现军嫂的别样风采,彰显她们的精神追求,提升一名《军嫂》采编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