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丸子”
2021-12-29吴李宝范紫姗
吴李宝
2019非洲马里
转眼间,已是2021年春节,我可以和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了,这让我这个退役老兵感到十分珍惜。在部队的16年时光里,多个春节都无法与家人团聚,记忆最深的是2019年在马里维和期间的那一次。
2018年5月16日,我作为中国第六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第一梯队人员从山东济南出发,到非洲马里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其间担任炊事班班长。
维和期间,联合国日常供应的食材单一且限量,主要是土豆、洋葱、玉米,吃上一段时间就会腻,平时官兵每餐只有两到三个菜。我经常对炊事班的战士们说:“一个土豆可以切成丝、剁成块、压成泥,还可以炒、爆、溜、煎、炸,哪怕是每天吃土豆,也要做得让人想吃才行。”我爱做饭,也爱研究怎么把饭做得更好。入伍前我曾在饭店工作过,到了部队又当炊事兵,可以说是干上了“老本行”。
到马里不久,战士们就给炊事班的4个人起了外号——“四喜丸子”,他们开玩笑地说,一看到我们,就知道有好吃的了。每次听到这个外号,就觉得特别亲切,心里特别美:这证明我们的手艺不错,大家吃得高兴。老话说“吃饱了不想家”,我们炊事兵得让战友们“吃好了不想家”。
虽然条件有限,但部队非常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准备月饼、元宵节煮汤圆、腊八节熬腊八粥……这样能够让官兵体会到家的感觉,消解思乡之情。春节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自然会准备得更加隆重,处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很有年味。更为关键的是,离家在外的我们都渴望在大年三十吃上团圆饭。身为炊事班班长,我也把这顿象征团圆意义的午餐当作一项“重要任务”,给在祖国万里之外的战友们做一顿中国味十足的饭菜。
离大年三十还有三四天,我们就开始准备菜单。结合供应的食材,我特意准备了几道“硬菜”:炖鱼、炸丸子、烤全羊……当然,也少不了我蒸的白馒头。
初到马里时,我发现当地供应的低筋面粉只适合做面包,蒸馒头不行。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便开始琢磨怎么让官兵吃上“正经”的馒头。面发不好,馒头自然就蒸不起来,低筋面粉韧性不够,我就调整碱量,在和面时反复按揉,甚至来回压了几十次,为的是让面更筋道。经过我的一番“折腾”,一个个又圆又有嚼劲的馒头出锅了,官兵一个劲地点赞:“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吃上这么地道的大馒头,真过瘾!”
烤全羊是一道“硬菜”,我在内蒙古当兵时有过烤羊腿的经验,但要烤三只整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烤熟一只整羊需要三四个小时,部队提前在当地买好羊,大年三十早上7点钟,我们就把羊放进烤箱,接着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厨房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板房,条件比较简陋。马里的气温有40℃,再加上烤箱运转散出的热量,我们4个人热得汗流浃背,但也顾不上休息,洗菜、切菜、炒菜……一直忙到12点开饭,12道菜终于端上餐桌。我有水果雕花的手艺,特意把一个苹果雕成孔雀状摆上盘,增添几分喜庆和美感。
战友们赞不绝口,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边拍边感叹:“真要大饱口福了,没想到还能吃上烤全羊!‘四喜丸子’给力!”
趁着午饭时间,我和妻子进行了视频通话。马里和国内有8个小时时差,通话时正是中国的除夕夜。
我和妻子相识于2011年,她是蒙古族女孩,性格开朗,当兵这些年,她在背后给了我很多支持。她说从电视里了解到马里很危险,担心我在国外怎么样……我一向报喜不报忧,此时赶紧把镜头转向桌上的饭菜,告诉她不用担心,我吃着丰盛的团圆饭,还是自己亲手做的。视频时,坐在我旁边的几个战友也和她亲切地打招呼:“嫂子过年好!我们在这边挺好的,您放心吧!”她也露出笑容,同样热情地问候着他们。虽然之前不认识,但大家熟络得像一家人,充满了暖意。
那天的年夜饭是牛肉胡萝卜馅饺子。从下午开始,我们炊事班和所有官兵一起包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仿佛在家里一样热闹。我们把饺子包成各种形状,有的像元宝,有的像麦穗,有的捏出了小花边……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包出了形态各异的饺子,每一种都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2018年12月,我服役已满16年,按照规定应脱下军装。但由于那次维和任务,直到2019年6月回国后,我才依依不舍离开军营。记得部队领导满意地表扬我们炊事班——平时做得很好,不用操心;过年时做得更好,让人放心!我虽然没有在巡逻执勤的一线,但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感觉也为维和任务出了一分力。感谢维和任务,让我的军旅生涯得以延长,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惊喜,更是收获。退役后再回首那段异国过年的经历,依然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着光亮,激励着我不忘本色,继续前行。
(吴李宝为退役军人)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