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融入课堂,智慧绽放云端

2021-12-29陈雯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1年4期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不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延迟开学、居家学习、网络授课……疫情是危机,也是机遇。百年前,加缪在《鼠疫》一书中写道:同鼠疫斗争,唯一的方式就是诚挚……就我的情况而言,诚挚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身处疫情期间的教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变局中开创新局,迎接挑战,突破自我,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疫情期间,笔者以在线学习平台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赋能,以渗透学科素养为目标,利用疫情这一时空教学素材,开展符合时代背景、学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时事播报:关注疫情变化,彰显学科素养

每节课前5分钟的时事播报是笔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渗透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平时,笔者会要求学生每天关注《人民日报》的“新闻早班车”,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新闻1+1、北京卫视新闻等官方媒体的节目。每节课前,由一位学生准备时事播报,一般要求准备三则社会热点或痛点事件制作成PPT展示。每则时事播报需要有类别、标题、主要内容、新闻引用出处,做到图文并茂。学生须结合学科知识解读新闻事件,并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疫情期间,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前所未有地提高。他们关注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变化,关注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关注身边的疫情发展状况……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利用腾讯会议线上授课时,要求每个讲述时事播报的学生准备与疫情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并用学科知识解读社会热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对于布置的各个任务,学生反馈都比较积极。

以一则时事播报为例。首先,该学生展示了疫情防控的相关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将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其次,又列举了与该法律相关的具体案例:北京网民谭某故意编造“新发地8 300人检测结果:5 800人阴性,其余2 500人阳性,这个比例太恐怖了”的虚假消息,通过微信发送给吴某,后吴某将该消息在多个微信群中散播,造成不良影响。二人被丰台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

再次,该学生结合学习的法律知识对此案例进行点评,认为:第一,法律具有规范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为我们在疫情期间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二,法律具有保护作用。谭某和吴某的案例体现了法律通过制裁违法行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该学生给出了自己从该案例获得的启示:公民面对谣言应有理性辨别的能力,不听谣、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智者;中学生应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学生的展示,笔者惊喜地发现,这则时事播报将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与具体案例相结合,运用学科知识点评社会热点,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分析到位,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政治学科素养中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其他学生也积极展示自己关注的社会时事并用学科知识剖析,展现了良好的学科素养。例如,有学生分享了疫情期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值守,协助做好疫情防控的感人事迹,以此倡议同学们要从小事做起,尽己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良好的公共参与意识。

也有学生结合人物事迹,分享了疫情期间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主体珍视生命的故事,真正感受到“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倡导同学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坚持生命至上的生命观。

还有学生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疫情防控采取的不同政策和实施效果,从而对国家政治制度产生深深的认同感,感慨生活在和平、稳定、安全的国家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总之,通过线上时事播报这一教学环节,能够促进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提升思考问题、看待世界的方式,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主题探究:书写中国力量,渗透育人目标

疫情期间,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需要继续保持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学科特质,将真实教学情境带入课堂,积极利用鲜活的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为此,笔者利用教学平台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旨在从多个方面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全面认识、理性对待和处理问题,致敬平凡英雄,践行法治理念,感受制度优势,体会中国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笔者以“小切口,深立意”为原则,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设计思路上,先确定探究主题,明晰探究目标,提供探究方向。接着,让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探究目标和探究方向,查阅文献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分析,撰写探究成果。最后,探究成果以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并选派代表分享。

以“敬畏生命”这一探究主题为例,分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群体在疫情期间的行为选择:以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雷神山”和“火神山”施工者、志愿者群体为代表的“最美逆行者”和因为害怕被隔离、被限制、被指责而故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并对他人与社会造成伤害的“行程隐匿者”,要求学生探究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辩证关系。在探究任务中,学生需要对不同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判断,如“最美逆行者”最打动你的品质是什么?你认为社会应该给予“最美逆行者”哪些保障?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你应当如何选择?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做选择题,题目的背后是其价值观的体现。面对生命,“最美逆行者”和“行程隐匿者”做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因此,在主题探究中,对他们价值选择的探讨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个人诉求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我们赞美心中有大义的英雄,但也拒绝一个无条件做出牺牲的社会;我们强调个体的权利,但也拒绝一个各私其利的环境。此主题探究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又如,以“中国力量”这一探究主题为例,分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不同主体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为国家、人民所做的贡献,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党中央、国务院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团体、非政府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顾生死地冲在疫情的第一线;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开展疫苗研发;全国各省份奋勇争先,捐资援助;海外侨胞心系祖国,挚情关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凝心聚力,勇闯难关”,这一切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新时代的最好诠释。根据这一探究背景,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新闻事件和所学知识,自拟主题,用自己的所闻所感书写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通过学生的书写和分享,笔者看到了不同主体身上展现的爱国奉献、责任担当、团结互助、明礼诚信等精神品质,在世界各国抗“疫”的对比中,越发能感受到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虽然疫情给中国带来了创伤,但共同经历的抗疫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将一份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情自觉融入学习和生活。

以疫情为背景的主题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能力。抗击疫情会成为这代中学生不可磨灭的记忆,带给学生的信念支持和理性思考将是他们未来前进路上的精神力量。

三、深度思考:优化云端课堂,共探教学模式

相较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如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能够随时共享;学习超越时空限制,能够随时发生;根据学生特点,能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此,线上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思考,改变原有教学思路,以课标、教材为基础,以疫情下的社会热点为内容,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注重研究学生线上学习状态和学习模式,用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一)用技术赋能,灵活运用线上平台

笔者积极探索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和小程序,为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实际教学中,可利用腾讯会议平台直播授课,借助优幕在线学习平台随堂小测,借助作业簿小程序发布、收集、在线批改学生练习并及时反馈。

(二)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引导思维互动

在主题探究式学习中,通过教师指导、资源提供、互动参与和实时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指导。例如,准备主题探究材料,设计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又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云游”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云游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连麦互动,让生生、师生之间能够在线充分沟通,思维互碰。

(三)以平台为工具,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笔者通过线上随堂检测、阶段性检测和期末检测的形式检验线上教学效果。每节课结束前,利用优幕在线学习平台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一单元结束后,会以线上测试的形式做一次单元练习,检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学期末,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行线上期末考试,利用腾讯视频,在家长的协助下,规范考场纪律,严格监考,了解学生学习成效。

可见,线上教学可以成为线下教学的重要补充。例如,课前预习阶段,笔者将预习视频、预习学案下发至学习群,学生下载后自主学习;课堂上,采用讲授、合作探究、情景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巩固阶段,采用线上测评的形式,让学生在优幕在线学习平台上完成检测,教师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线上答疑,查漏补缺。此种“线上—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能够补充、促进、改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利用线上教学超越时空限制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笔者将班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对于不同层级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建立不同的线上学习群。例如,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高分突破,接近满分,要求他们能够构建知识框架,运用所学知识精准分析社会热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稳中有升、逐步提高,要求他们能够做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达精准;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缓慢上升,要求他们真学真懂,能够在课堂和试卷上熟练表达学科观点。

同时,建立不同层级的学习群,下发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学生所需的资料,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不同层级的学生也会根据学习进步状况,适时进行层级间的流动。

疫情尚未结束,如何继续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服务于后疫情时代,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作者系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