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助力小乐器进课堂

2021-12-29武雯静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1年7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到,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

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普遍只有40分钟,如果选择学习难度大或者体积大的乐器,将会耗费大量时间,不利于课堂的整体教学。小乐器区别于管弦或民乐类乐器,简单易学,携带方便,因此,笔者将尤克里里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选择用微课助力音乐课堂教学。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不仅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1]。借助微课,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使后续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编写教学读本,确定微课内容

笔者在前期已经编写好小学音乐课上有关尤克里里的教材读本,共10课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主要分为尤克里里基础乐理知识和音乐课本歌曲弹唱两个模块(如图1)。尤克里里基础乐理知识模块主要教学生看和弦图和节奏型;音乐课本歌曲弹唱模块则是笔者从音乐教材中选取基础的C调歌曲,对其进行和弦与节奏型的编配,然后提供给学生练习弹唱。这样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既能完成音乐歌唱课的教学目标,又能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

接下来,依据尤克里里教材读本确定微课的制作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二、录制微课资源,上传平台共享

信息化时代,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录制微课,不仅不受空间、时间的约束,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经过功能对比与筛选,笔者选用了优势较强的手机App“Cute Cut Pro”作为微课的录制工具。首先,根据微课制作内容在图片轨道处插入对应的读本页,接着分别在声音和文字轨道处进行录音与文字编辑。然后,对视频进行美化处理,如调整视频色彩对比度、亮度,选取视频、文字、图片的出场形式等。最后,为微课制作片头和片尾,完成录制任务(如图2)。

综合比较之后,笔者选择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媒介共享微课资源。学生和家长无须安装复杂的App应用程序,免去软件注册信息等步骤。他们只需打开微信搜索,关注“快乐UK”后点击“课程资源”中的第一项“微课学习”,即可观看系列微课,从而提高学习的时间弹性。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后台还有统计功能,可以帮助教师获取微课的使用情况。如从用户分析的常读用户指标中了解到常读用户的比例,从内容分析的数据趋势指标中看到近期发布微课后阅读次数以及阅读人数的变化曲线(如图3)。通过以上反馈,笔者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教学诊断,进而调整微课教学策略。

三、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解决重难点问题

笔者将微课上传至教学平台后,在每节课前将其推送至班级群,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习完尤克里里第三课时的基础乐理知识和指法后,笔者就会开始让学生用尤克里里弹唱课本歌曲,丰富常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稍息立正站好》的微课中,笔者先出示歌曲需要用到的四个和弦图和一个扫弦节奏型,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总体认识。接下来,再插入视频弹奏的完整演示,让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感知。整首歌曲的和弦顺序为C、Am、F、G,要找到歌谱中对应的字才能进行和弦转换。对于这个字,笔者会在歌谱中提前标记并展示出来。如在“噼里啪啦”的“噼”字上写着“C”,意思就是到了这个位置,左手要用C和弦,而唱到“乒乒乓乓”的“乒”字,左手则需要换成Am和弦。右手节奏型的部分,笔者在微课中会先提醒扫弦的手型和姿势。考虑到部分学生家里没有尤克里里,笔者在微课视频里邀请学生进行的是模拟演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全曲讲完后,在微课的结尾处,笔者会再针对微课内容中的重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对于学生观看微课过程中产生困惑的地方,笔者鼓励他们将自己的问题输入公众号推送的留言框,等待教师在线答复。如果遇到用文字表达无法说明的问题,笔者会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经过课前的微课自主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整体结构,跟着教师学唱歌曲也完成得很快。后半节课开始进入尤克里里的学习环节,笔者就歌谱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现场演示,主要是实际弹奏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左手和弦转换如何准确对应右手扫弦节奏型、左手和弦怎样按到位等。最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求教与自学相结合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歌曲的弹唱。

如上,微课的铺垫既节省了课堂时间,让小乐器教学活动在音乐课堂上得以有效开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形式。

四、课后评价反馈,微课及时互动

为了解学生运用微课资源学习的效果,笔者9724e61104b09cb340c836ebcdf65b907ce69169b3e3d1acee0abf128d7996e4设计了每月“快乐UK”学生评价表(见表2)。此表有4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阶段测试及实践能力。同时,细化评价指标,让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主体为自我、同学和教师。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是指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则是对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事例进行的引导性评价[2]。分析收集到的“快乐UK”学生评价表,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一项中关于微课的使用平均分有15分 (共20分),说明学生课前能较好地运用微课资源完成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及时调整小乐器教学进度。在集体教学中进行整首曲目的乐器教学时,笔者可能无法顾及每位学生,因此课后要对学生的乐器学习分批进行定期抽查,让学生通过微信上交录制的视频作业,了解他们的乐器学习情况。对于优秀作业,笔者会在微课中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对于需要改进的作业,则会在微课中注意教学引导,及时纠错。针对学生乐器学习的反馈信息,笔者利用微课及时优化乐器教学活动,保持师生互动,有效地发挥集体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乐器演奏要领,真正做到在课堂上普及乐器教学。

如上所述,笔者借助“快乐UK”微信公众号,以“课前微课学习+课堂重难点解决”教学方式开展小学音乐器乐课堂活动,使学生能更自主、灵活、有兴趣地掌握相关知识。在微课的助力下,学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课余时间完成课前自学,对知识点有整体的把握。同时,教师也能减少课堂上的“说”,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前的微课自学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个别存在惰性的学生容易在观看微课时走神或忘记观看,导致课堂上跟不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节奏。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和家长共同发挥合力作用,加强督促,必要时增加线下单独辅导时间。又如,微课如果一成不变,缺乏趣味性,长期下来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要让学生愿意看、主动看、积极看,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微课制作的创意性。

总之,微课助力小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实践应用,是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革新,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完善,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的深度融合。

注: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第五批(2020年度)课题“基于微移动的小学尤克里里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KTG13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还原中小学微课本质[N].中国教育报,2014-11-05(006).

[2] 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6):18-22.

(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航空新城小学音乐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