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旧料再生石替代石灰土路基的施工技术研究

2021-12-29沈容啸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433

建筑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松铺试验段集料

沈容啸[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依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设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 号)对绿色公路定义和内涵的解读。绿色公路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在公路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以最少的资源占用、最小的能源耗用、最低的污染排放、最轻的环境影响获得最优的工程质量和最高效的运输服务。

传统建筑旧料处置方式一般是堆放和掩埋。堆砌的建筑旧料粉尘直接污染空气,。堆砌物在雨水的冲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发酵作用下,渗滤出的污水造成水污染,且这种处置方式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本着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的绿色建设理念,对建筑旧料进行再生利用,将再生材料作为路基填料既节约了土地矿物资源,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响应了绿色施工的建设理念。

1 工程概况

G 320 公路改建工程北起北松公路,西至上海浙江省界,包括车亭公路(南北向)、亭枫公路(东西向)。其中,JS 1-4 标段包括车亭公路 K 0 + 0 ~ K 1 + 943.36 区段以及亭枫公路 K 30 + 325.00 ~ K 32 + 196.73 区段,标段道路全长 3 814 m。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 60 km/h,设计年限为 15 a。

本工程设计路面结构如图 1 所示。路基设计采用石灰土进行处理,其中机动车道采用 80 cm 的 8% 石灰土进行处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采用 60 cm 的 6% 石灰土进行处理。石灰土路基采用在拌和场集中场拌,拌和时易产生粉尘污染,对沿线人民生活和环境影响较大,曾受到多次附近居民投诉。首次施工后,恰逢连续低温阴雨天,现场采用旋耕犁、多铧犁等多种翻晒设备进行翻晒,但效果并不明显,含水量依旧较高。石灰土施工时,最佳含水量是一个重要指标,饱水后强度急剧降低。

图1 原设计路面结构图

考虑再生石路基施工基本不受气候条件制约的情况,在保证原材料质量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相对石灰土而言,施工期间的扬尘污染有所降低。本着响应绿色施工的建设理念,提出了将原设计中的部分石灰土基层变更为再生石的技术方案。

2 再生石路基试验段

路基试验段施工是大规模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为全面开展再生石的路基填筑施工,确保再生料的施工质量,在正式大规模施工前,须先铺筑一段试验段进行检验。确定再生石路基的施工工艺参数等,具体确定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获取路基压实沉降差数据和路基回弹值、弯沉值及固体积率等指标,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试验路段位于车亭公路东侧,分为两段,分别是道路中心桩号 K 1 + 625 ~ K 1 + 790 及 K 1 + 260 ~ K 1 + 350,两段总长度为 255 m。试验段中,原路基 80 cm 灰土层采用60 cm 再生碎石+20 cm 灰土替换填筑。

2.1 原材料

再生石由水泥混凝土废料经粉碎加工而成。加工前,必须分离其中的生活垃圾、草皮、树根、腐殖质等杂质,且有机质、易溶盐含量以及液塑限指标、含水率等应满足路基填料要求。为保证再生石填料的均匀性,加工后的成品料应采用挖掘机进行反复拌和,防止集料出现离析现象。加工后的填料在使用前应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再生石应有一定的级配,且最大粒径应 ≤100 mm。其筛分试验结果如表 1 所示。根据 JTG E 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测试其基本性能,且与天然集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测试结果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知,与天然集料相比,再生石集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较大的压碎值、含泥量和吸水率,但其基本性能满足 JTGF 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表1 再生石集料筛分试验结果

表2 再生石集料与天然集料基本性能对比分析

2.2 试验段施工

对原路段的不良土地基采用换填压实的方式进行处置。现场施工按轮迹差来控制,轮迹差不超过 3 mm。再生石摊铺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进行摊铺。通过设置控制填筑厚度的标志来控制高度,具体为在老路路堤侧做标高桩,做填筑分层标记。本试验段再生料填筑分两层填筑压实,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为 30 cm。

再生石的碾压原则是先静压后振动,先弱振后强振,最后静压。具体碾压工艺为静压 1 遍 + 振压 2 遍 + 静压 4 遍。采用 22 t 压路机往复碾压 1 遍初压整型,碾压过程中前后两次轮迹重叠 30 cm,左右两次轮迹重叠 1/3 轮宽,其轮距搭接 ≥50 cm,轮迹差 ≤3 m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打夯机补夯密实。碾压顺序按照先外侧后中间,纵向进退进行,同时压路机主轮在前,错轮位置选在碾压段外,禁止快速起动、急刹车和调头。碾压过程中,路基表面始终保持湿润,表面缺水应及时少量、均匀洒水。

2.3 试验段检测

参考以往试验段试验数据和 JTG E 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初拟松铺系数为 1.15,第 1 层再生料松铺厚度为 0~35 cm。在碾压时,按照试验检测频率,记录其每次碾压后的弯沉值,直至弯沉值达到设计要求,计算得出试验松铺系数,验证机械组合模式和碾压工艺,指导后续的再生料填筑施工。

2.3.1 松铺系数

参考以往试验段试验数据,初拟松铺系数为 1.15。在碾压时,按照试验检测频率,记录其每次碾压后的弯沉值,直至弯沉值达到设计要求,采用式(1)计算松铺系数N。

式中:H1—松铺前标高;

H2—松铺后标高;

H3—压实后标高。

对两段试验段每隔 25 m 检测 3 次,3 次测试结果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松铺系数。将桩号与松铺系数测试结果绘制结果如图 2 所示。由图 2 可知,试验段的松铺系数范围1.12~1.21 ,离散性较小,平均松铺系数为 1.15。

图2 不同桩号的松铺系数

2.3.2 沉降差

对试验段进行碾压,直至弯沉值达到设计要求,测试碾压合格后层顶面标高H3;之后再静压 1 遍,再次测试层顶面标高H4,沉降差h按照式(2)进行计算。

式中:H3—碾压合格后层顶面标高;

H4—碾压合格再静压 1 遍后层顶面标高。

两段试验段选取 3 个代表性测试点,每点测试左、中、右 3 个位置,分别测试第 1 层碾压和第 2 层碾压时层顶面标高,计算试验段的压实沉降差。将桩号与沉降差测试结果绘制结果如图 3 所示。由图 3 可知,试验段的压实沉降差在1.0~5.0 mm ,平均压实沉降差为 2.8 mm,小于设计压实沉降差 3 mm。

图3 不同桩号的沉降差

2.3.3 固体体积率

在两段试验段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第 1 层和第2 层,选取 30 个代表性测试点,分别测试其固体体积率。测试结果如图 4 所示。由图 4 可知,试验段的固体体积率分布在 80.1 %~86.2 % ,离散性较小,平均固体体积率为83.1 %。

图4 不同测试点的固体体积率

2.3.4 回弹模量

在两段试验段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选取 12 个代表性测试点,分别测试其回弹模量,测试结果如图 5 所示。由图 5 可知,试验段的回弹模量分布在 46.4~55.2 MPa,离散性较小,平均回弹模量为 51.2 MPa。

图5 不同测试点的回弹模量

2.3.5 压实沉降差

对两段试验段的弯沉值进行测试,其中,第 1 层机动车道的弯沉值测试 30 个点,第 2 层非机动车道的弯沉值测试30 个点。两层弯沉值测试结果绘制如图 6 所示。由图 6 可知,第 1 层的机动车道和第 2 层的非机动车道试验段的弯沉值相差不大,分布在 172~236(0.01 mm)之间,平均弯沉值分别为 202.4(0.01 mm)和 197.2(0.01 mm)。

图6 不同测试点的弯沉值

3 结 语

(1)再生石路基的松铺系数为 1.15,施工时应分层摊铺,每层厚度为 30 cm;碾压可采用 22 t 压路机,具体碾压工艺为静压 1 遍 + 振压 2 遍 + 静压 4 遍。

(2) 采用 1.15 的松铺系数和上述碾压工艺,试验段的压实沉降量为 2.8 mm,固体体积率在 80%~86% 之间,回弹模量在 46~55 MPa 之间,弯沉值检测结果在 172~236(0.01 mm)之间。其中回弹模量及弯沉值均满足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机动车道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30 MPa,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10.5,非机动车道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20 MPa,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465.8)。试验段的沉降差及固体体积率数据可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3)将再生材料作为路基填料,既节约了土地矿物资源、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又降低了施工期间灰土施工的扬尘污染,且施工基本不受气候条件制约,在保证原材料质量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和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松铺试验段集料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Ⅰ标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研究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性能研究
福建省典型填土路基施工的机械碾压组合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路基高填方土石混合填料快速填筑的施工技术
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在沪宁高速公路照明试验段的应用
昔格达土用作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工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