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及渗透
2021-12-29彭刚
彭 刚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城北学校 四川德昌 61550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思想水平却越来越低。这不仅无法为青少年带来积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还十分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生价值观逐渐成型的重要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越来越必要。高中语文教育者要主动肩负起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职责,以为国家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化内涵的丰富,教学不能只看眼前质量,而是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要将传统文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真正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助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能够满足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又能够满足学生未来个人的发展,其重要性不可忽视[1]。
此外,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层次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等的学习机会。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通过长期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越来越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重视传统文化,并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来看,其中仍存在较多影响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目前高考仍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老师为了更好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分数,通常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在教学中缺乏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时间。其次,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仍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仍处于被动服从状态。长期以往,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低,自然也就导致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持续下降的连锁效应。最后,大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未融入创新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不仅会影响传统文化的渗透,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借助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渗透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有想要学习传统文化的想法,所以,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对创新教学形式的运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性。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所以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2]。
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老师要让学生着重读一下作者关于荷塘美丽景色的描写,在学生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趁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荷花的文章?”由于学生之前学过和读过相关的文章,很多学生都说出了《莲花》《爱莲说》等文章,老师可以顺势将这两篇文章与《荷塘月色》课文结合起来,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对莲花反映的高贵品质进行学习,实现了预设的传统文化渗透目标。
(二)借助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求老师将大量传统文化内容插入课堂中,如果以那样莫名其妙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无法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探寻有效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并越来越认可与感悟传统文化,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才能够达成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师说》一课时,老师在深挖课文内容后,可以借助“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子,趁机融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文化,在此熟悉的传统文化内容中,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并对古人不耻下问,不耻相师的精神进行学习,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后,实现了学生对“谦卑”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弘扬,进而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
(三)借助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便利。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才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比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时,由于网络中有大量相关的视频素材,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影视剧的赤壁之战片段,让学生将课文与实际的视频片段进行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在视听思的学习过程中,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达成渗透传统文化的理想目标。同时,在此种创新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会更高,能够为后续传统文化渗透活动的更深入开展奠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契合新课改、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从教学情境、深挖教材内容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同时,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