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驱力提升初探
2021-12-29欧阳琼云
欧阳琼云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福建泉州 362000)
作为一种颇具前瞻视野的教育指导思想,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习)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事实上,学生群体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动机,已从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新课标强调,生物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以有效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生培养的质量。
一、素养缺席,知行不一
当前,针对新课标提出的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不少高中生物课堂仍缺乏有效教学策略。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建立健全的生物学科学习意识,用生物的学科眼界去开启全新的认知视界。即新课标提出的“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方法,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核心素养的缺席,最终将限制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1]。
二、信息化引擎,科学性引导
(一)动态化提升认知内驱力
根据经典教育心理学理论,内驱力划分成三部分,分别是自我提高、认知以及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驱动力占据最重要和稳定的一环,诉诸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机提升学生的兴趣,灵活的设置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以及生活背景进行结合[2]。提升内驱力的方法,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新一代高中生无疑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如何利用网络的作用,发挥正向引导的功能,是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的题中之义。基于合理的教学设计,高中生物课堂可以社会责任以及生命观等素养内容为主,科学的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技术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阐述中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制抗疟药膏青蒿素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进行引导,阐述她查阅卷帙浩繁的地方药志和经典医书,拜访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做出超2000张资料卡片,收录超过600种草药,并最终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的经典案例,继而有效输出不忘初心,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二)交互式提升自我提高内驱力
实验是高中生物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合理的对实验教学过程和计划进行设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例如,教师在实验前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实验过程的重点讲解,然后根据学习通、雨课堂等APP的自动分组功能,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选择各组中实践能力最强的作为组长,通过小组间竞争,提升学生责任感及荣誉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相关内容,如目的、原理等,让其在思考中了解实验意图,促进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提升探究能力。同时,此类学习APP,还可适时地将实验结果反馈在平台上,针对实验得到的结果,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实验事实,利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演绎及推理,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提升其理性思维,整体效果便捷,实验过程清晰,信息化功能展现十分完整。此外,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形式,赋予学生一定的集体地位,如,设置学习通学习小能手、雨课堂习题辅导员等,进行组织和管理,提升学生群体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三)开放式提升附属内驱力
个体为保持长者或是权威们的认可和赞许,将体现出一种将工作或学习做好的需要[3],此需要即为附属内驱力。在高中生物课堂,这类鼓励亦可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教师应该及时的表扬之外,还可以利用钉钉家长群,进行话题互动,甚至引入课堂的开放式直播。例如,对于颇具人文情怀、生命观念以及担当意识等课题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开放平台,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钉钉软件进行收听,并要做出肯定以及表扬,基于不断的正向激励,让学生打牢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以“传染病”一课为例,其中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先了解各个部分功能,再了解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新冠”疫情所采取的措施来了解传染病预防的措施,教师可以增加任何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
三、结束语
综述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生物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且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任务,除了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的培养之外,还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内驱力,全面的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