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2021-12-29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罗荷花黄小红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罗荷花 黄小红
在分析我国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够合理、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教学科研不够融合、金融学人才职业适应性不高、办学特色和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并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加强教学科研融合、增强金融学生“应用性”培养、打造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来促进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在教育部启动与实施“双万计划”战略背景下,各地高校纷纷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前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已成为各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金融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许多高等农林院校纷纷开设了金融学本科专业。但由于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开设时间相对较晚,与综合性、财经类高校相比,其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学设施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想要在未来激烈的生源竞争、专业发展、办学特色等方面中取得优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学专业建设。本文以HN农业大学为例,分析目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难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努力把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建设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一、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建设普遍取得较大成绩,已初步形成自身特色,有利于将金融学专业建设成一流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金融人才。HN农业大学是地方性高等农林院校,其金融学专业起始于1993开设的农村金融专科,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金融学本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的专业,2014年获得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2019年金融学已成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发展,该校金融学专业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专门金融人才。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已具备基础和优势,可以建设处省级乃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典型代表性。
(一)形成特色的专业定位。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往往会考虑学校办学特色、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等,制定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的金融学专业定位。HN农业大学金融学的专业定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培养能够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知识,具备金融业务技能,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胜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专业工作,既了解农村、有服务农村的热心,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应用型金融人才。尤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定位将“三农”与“金融”结合起来,形成更具特色的专业定位,不仅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地方性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通过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对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其特色的专业定位。以HN农业大学为例,其金融系课程设置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顺应金融学一流学科走向的课程体系,开设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市场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等理论课程。同时,注重金融学学生的实践要求,开设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训、金融沙盘实训、VBSE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把理论与实践更好融为一体,大幅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具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系往往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名校博士、积极派送青年老师外出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梯队明显、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HN农业大学金融学系有专职教师共1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和省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人选各1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和省青年骨干教师各2人。从职称来看,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为64.39%;从学历来看,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2.86%;从年龄来看,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78.57%。HN农业大学金融系已建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水平。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主持国家级课题10余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省自科、省社科等省部级课题40多项,获得省、校级科研成果奖10多项。
二、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还不够。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开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引进高水平的博士,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还不够。一是高等农林院校注重和引进优秀博士,目前金融专业的教师博士比重较高,这些博士大多数学术科研能力较强,但实践经验和实务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金融学专业还普遍缺乏实力较强的学科领头人,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的金融专业人才。二是高等农林院校由于财力有限,组织教师外出进行专业知识和实务教学培训、学术交流活动的较少,影响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
(二)课程体系设置还有待完善。
随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需大量高素质的农村金融人才,对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还有待完善,表现在:一是课程体系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实践课程开设较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不能够较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二是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大部分为传统的金融学专业课程,没有体现出高等农林院校的涉农特色。三是金融专业课本不能快速更新,内容过时,不能反映学科前沿知识与变化。
(三)教学科研还不够融合。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教学科研还不够融合的问题。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师未能妥善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往往没有意识到教学和科研应该要相互融合。大部分教师将科研作为工作重心,过于重视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工作,往往花费大量精力申请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也还有一部分教师致力于课堂教学,却疏忽了科学研究,导致教学和科研出现分离现状。
(四)金融学生人才职业适应性不高。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着培养的金融学人才职业适应性不高的问题。目前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虽然已建设教好,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仍有许多不足,导致培养的金融学学生职业适应性不高,表现在:一是高校未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金融学学生多,而实习企业数量少,大多数学生只能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二是缺少专业性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学生在校外实习时遇到的问题缺少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成果,实习效果较差,影响其职业适应性。
(五)办学特色和优势还不够突出。
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关系到金融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与综合性、财经类高校出现同质化现象,具体的课程设置几乎重合,开设货币金融学、西方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常规性课程,但对于某些核心课程缺少深度拓展,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展现出高等农林院校的自身定位和优势。总体来说,在金融学专业建设上,高等农林院校既没有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合理的专业设置,也没有充分体现其自身作为农林类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三、促进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打造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等农林院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结合自身定位,明确需要引进什么样的博士或教师。在引进博士或教师时,需要结合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目标等方面充分考虑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考察博士或教师能否促进学校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对于新引进的博士老师,需要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水平;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访学,学习成功经验。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二)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国内外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经验,结合学校特色,对已开设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不仅要开设理论性课程,还需要结合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开设一些紧贴现实需要的实践课程。在理论课中灵活增加案例教学内容,鼓励老师们编写专业课程案例库。同时,加强与当地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二是高校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机构等农村金融知识,将学科前沿知识、教师的科研成果等融入课程当中,可以突出学校金融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
(三)加强教学科研融合。
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应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科研融合发展,以此促使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加入科研成果,使得科研成果向课堂教学转化,向学生传授当前最新科研成果。二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指导毕业论文、吸纳学生当科研助手等方式将科研和学科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优势,有效推进“教学与科研融合”发展。加强师生教学科研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促进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三是构建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基地,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四)提高金融学生职业适应性和应用性。
高等农林院校在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上应当注重提高金融学生职业适应性和应用性。一是高校要充分了解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对金融学人才的需求,并且与各企业、金融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学生输送到各大企业、金融机构实习,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和应用性。二是聘请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在校外实习的专业指导,提高其职业适应性。高等农林院校打造专业网,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人才培养立体化,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五)打造办学特色和优势。
高校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促使专业建成一流本科专业。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可根据自身定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办学特色和优势,突显专业建设的差异化发展。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金融人才,将“三农”与“金融”结合起来,建设成为特色化的金融学一流专业,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的金融人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