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开展课堂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29张丽娟廖珍杰
张丽娟,廖珍杰
(广州华商学院 工商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1300)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过往相比,他们的民族意识相对薄弱,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不够坚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冲突中容易受到物欲诱惑和控制,导致自我迷失〔1〕。如何维持人的尊严、智慧和理性,以及人格独立性,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2〕。《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王阳明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教育是强国之本,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而教育应该从道德开始〔3〕。因此,从拓宽和深化两个维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势在必行〔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大力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并行发展。在这样的倡导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5〕。“课程思政”通过一种完全综合的教育形式〔6〕,推动思政理论与专业课程并行,大力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7〕。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8〕,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和资源〔9〕,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的育人责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10〕。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战场。教育者在讲授各类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课程中的德育因素,使各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11〕,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育环节的根本任务,从而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这是一种综合育人的教育理念〔12〕。
1 “中国旅游文化”课堂思政整体设计与实践
开展“中国旅游文化”课程课堂思政教学,需要挖掘”中国旅游文化”教学各个环节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对“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中现有课程资源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积极探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中国旅游文化”课程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的优化设计、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的创新设计三大方面,按照问题导向、同向同行、广泛融入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中国旅游文化”课堂思政教学与专业教育有机契合。
1.1 课堂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的优化设计
1)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多种文化特性及实现手法。
2)课堂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情怀。具体而言,本课堂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三方面入手,解构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多种文化特性及具体的实现手法。
能力目标:作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播者,进一步提升学生们承担起讲好中国园林故事,传播中国园林文化的使命的专业能力,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领略祖国锦绣河山,美丽景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审美教育等功能。
具体而言,本堂课主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重点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其一,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该如何更好地为游客讲解园林文化?其二,作为游客,该如何更好地欣赏园林文化?
1.2 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过集中研讨和对比分析,发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本身的思政特色和育人内涵主要体现在:针对旅游业的主体(旅游消费者,主要指国内游客,今后未从事旅游行业的本专业毕业生)和介体(各个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今后从事旅游行业的本专业毕业生),在专业教学中,通过旅游业的客体(博大精深的中国旅游文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专业技能)的日常学习和熏陶,增强凝练和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
1.3 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的创新设计
1)教材。课堂使用的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丽华主编的“中国旅游文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中的第四章“旅游园林文化”中的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
2)素材。在本堂课的备课过程中,首先系统梳理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后,结合思政课程的元素,重新设计好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元素,最后选定出具有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传统价值观的素材——旅游园林文化;其次,考虑到课堂中的学生多来自广东省,在课后实践环节安排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各自选取广东省的代表性园林进行参观和汇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案例教学。案例1:游客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案例(图片),比如在园林建筑体上随意刻画“某某到此一游”的现象,对中国园林传统文化的破坏等(不文明旅游案例)。通过案例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案例2: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园林的过程中,大多数现象就是导游任由游客随意游览和参观,游客在某园林景点处拍照留念。游客在此次园林旅游文化体验过程中,对中国园林旅游文化的了解非常肤浅(肤浅旅游案例),无法更好、更深刻的体验、理解中国园林旅游文化的深刻内涵,更无法依托旅游体验的过程,来建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更无可以建立文化自信可言。课堂中,以案例为导引,引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案例3:中国著名的园林,比如江南三大奇石,北京拙政园、上海豫园、扬州个园等。分别从园林造景目标、造景手法、艺术法则等进行介绍。通过专业课程课堂上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领略祖国锦绣河山,美丽景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审美教育等功能。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主要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教学手段:线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线上的中国大学MOOC学生自学的方式。在线下课堂上,首先,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主轴,通过案例教学法和播放中国古典园林视频的形式,主要从学生实际经历的旅游活动和经历的各种旅游文化体验中去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观的正确建立,建立民族自豪感。其次,鼓励同学们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将小组参观的广东省园林的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总结和课堂汇报。在线上课堂上,提前整合中国大学MOOC当中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精美的视频等,利用腾讯课堂、QQ群,在线下课堂授课以前,给学生发送链接,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线下课堂上与学生对线上自学内容的疑惑等进行交流和沟通等。
2 “中国旅游文化”课堂思政教学内容
2.1 课前热身
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游览园林的旅游经历总结一些旅游现象。
1)肤浅旅游。一些游客只热衷拍照留影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问不知不感兴趣。
2)不文明旅游。对园林植物、建筑雕刻文字等现象。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结合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不文明旅游或者肤浅旅游的思考和关注。提倡大家今后要内涵旅游和文明旅游,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2 学习目标
1)职业道德与素养。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该如何更好地为游客讲解园林文化?
2.中国公民文化素养。作为游客,该如何更好地欣赏园林文化?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文化观。
2.3 基本知识点储备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这个理论知识点,从中国汉字结构入手,通过“园”的繁体字,带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六大组成要素的知识点:假山:筑山;水池:理池;花草树木:植物;围墙等:建筑;动物;匾额、楹联与刻石。在让学生感叹中国汉字造字的博大精深的同时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导学生宽广的文化观。
2.4 本堂课主要知识点讲解
下面以教学单元“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为例,就“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思政进行案例教学分析。
1)崇尚自然。采用艺术手法将概括提炼后山水的自然形象再现于园林中,比如:中国古典园林筑山的方法是叠石堆山,如何获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呢?学生需要懂得叠石所用石料常见的有湖石和黄石两种,通过湖石和黄石的图片对比,让学生用眼睛和心灵亲自发现:湖石美在了“瘦透漏皱丑”的自然;黄石美在了纹理雄厚的厚重和质朴;采用因借方式,彰显自然之美,通过图片教学的方式教会学生何为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是打破空间局限的重要手法。
2)重视含蓄。采用抑景的表现手法,表现深藏不露的审美意趣:如: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使用暗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反映园林主人的思想与追求。
3)追求意境的美学境界。利用对空间的包装处理追求意境,例如:对景、漏景、框景的构景手法,掩、隔、破的筑池手法等,通过在课堂中的讲解,润物细无声地将这些知识点融入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也让学生选取一个园林,扎扎实实地模拟旅游工作人员,从而提升同学们的专业能力,旨在培养同学们作一个过关的、合格的中国旅游文化传播者。
总之,在本课堂主要知识点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以教师讲解为主、同学们主动参与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参观”并一路领略祖国古典园林的真正文化魅力所在。
2.5 课后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广东省内的园林,进行参观。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角度,深入分析你所参观园林的“魅力”所在;其次,通过拍摄视频、照片,制作PPT的形式进行小组课堂作业汇报。采取课外实践教学法,通过本专业课程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播者,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亲自社会实践的形式喜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同时,承担起讲好中国园林故事,传播中国园林文化的使命,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结语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思政、课堂+地方、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专业认知和掌握专业知识能力,更能促进学生通过旅游的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课堂的主要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思政的教学模式特色。通过课堂中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通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领略祖国博大精深的园林造景手法和寓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审美教育;二是课堂+地方的教学模式特色:课堂中鼓励同学们以自己家乡作为小组研究个案,搜寻家乡有特色的园林,进行视频制作+案例分享+PPT汇报,增强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和喜爱,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三是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特色:带领学生前往广州番禺等岭南园林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模拟导游的形式对园林景区进行讲解。通过本专业课程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