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研究

2021-12-29邢志瑶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大学生文化

邢志瑶

(辽宁科技学院 外语系,辽宁 本溪 11700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1〕。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在高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使大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他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会进一步带动全社会对传统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重地作用,完成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1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实现传承和发展的途径

1.1 学校做好整体规划,加强与社会联动

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高校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地方高校要提高对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传承联动,做好整体规划,明确和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健全传承工作保障体系。高校可以与地方传统文化艺术部门、公司、团体、优秀文化艺人、社会学者专家等合作,将地方传统优秀文化以舞台演出、影视播放、展览、讲座、培训等方式引进校园,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大力宣传;同时,鼓励号召学生走出校园,多参与地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地方高校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提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办法,如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挖掘、对传统文化内涵的通俗化解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带头推动相关研究,并推出研究成果,促进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承和发展。高校要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兼顾各个学科领域,避免课程种类、形式、内容单一。鼓励教师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加强师资培训,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聘请传统文化学识丰厚的教师参与教学。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1.2 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把握好这个首要环节,教师就要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设计好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选材上,要选取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华内容,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度、人性的解读。避免以自身的偏好和立场,造成选材单一,要真正满足大学生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需要。教师可以将所选内容进行分门别类,例如文化与艺术、哲学与道德、科学知识、地理历史知识等。对理工科学生要加强传统文化常识和通识教育的力度,对文科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更高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课堂中也可以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元素,找到所学专业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点,既增加学生专业知识,也提高其文化素养。教师要对所选内容进行系统地把握和理解,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让大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有价值和影响力的东西,既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有利于培育其人格和精神。教师要善于整合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时代需求,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结合,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认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增强价值观自信和民族文化自信,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将优秀传统文化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序地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全面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思想观和价值观。授课方法应根据授课内容自身的特点以大学生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单一的课堂理论讲授难以展现优秀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更难以触动大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创新授课方法,例如可以借助影视赏析、角色扮演、服化道具、短片视频拍摄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传统文化学习纳入考核,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使传统文化教学取得切实有效的效果。

1.3 课堂教学要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与特色,引导学生主动深入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深入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来增强文化认同和自信。例如教师可以挖掘整理当地民俗民风、思想信仰、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民族特色等,探析其中积极因素,认真解读其释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给学生。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馆、地质馆、民俗文化村、工业遗产群、爱国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等参观,游览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参与当地传统节日庆祝,品尝当地特色食物。学生结束实践活动后要写实践报告或者以优秀诗文写作、朗诵,短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体会心得,让学生在了解区域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发扬。

1.4 拓宽教育渠道

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除了在课程体系上专门设置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学科授课都可以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正常的授课内容上加入传统文化会增加授课量和时间,而每门学科总课时有限,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确保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时间和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微课、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充分利用线上各种资源,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最大优势,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传统文化,如规定每周学习时长,并将其纳入教学评价,既使传统文化深入其心,又可提高其个人文化素养。

高校要不断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渠道大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创新创业训练,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比赛,如书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国画、传统手工艺展演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大师走进校园,展示民间艺术,加深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印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名人名言、文化专栏、图画、雕塑、景观环境等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学习积极性。

2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灵滋养过程。高校要发挥好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探索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协同配合培育体系,切实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