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未来产业发展
2021-12-29江锡军
文|江锡军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酝酿突破,科学技术多源暴发、交汇叠加,由其赋能的未来科技、未来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实力的前瞻性产业,可以说谁掌握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的规划和政策中,布局未来产业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同时,未来产业正成为“十四五”时期区域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例如,安徽将实施“3+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产业;江苏提出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技术、空天与海洋开发、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积极开发商业化应用场景,抢占产业竞争发展制高点;浙江则提出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超前布局发展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未来产业具有科技突破、创意牵引、跨界融合、场景驱动等特性,需要有重大科研平台做支撑,需要把孵化器、投资、产业、企业、研发、人才、政策、体制机制等多元主体和多种要素统筹集成。从根本上来说,布局未来产业就是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创新范式已变,培育未来产业需要打破成果转化惯性思维,转变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建立一套全新的组织推动机制,构建勇于试错的高能级生态。
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谋划布局,发展壮大以未来产业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宁波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高起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宁波需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一是建立未来研究和发现机制。邀请科学家、战略专家、智库学者、企业家、非政府组织人士等,共同组建未来产业研究院,支持在国家重大专项、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科技计划中设立未来研究专项,持续跟踪世界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动态。关注“独角兽”等新物种企业,从创业热点领域洞见未来技术创新及经济形态新趋势,培育形成未来产业。
二是建立前置性产研共创新机制。研发即产业,未来产业是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共同参加的一项事业,要培养一批创业型、有创意的企业家人才,让企业家走到创新前端。支持建立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开展以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投资者早期共同参与的新研发模式。
三是建立“耐心资本”赋能机制。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探索税收优惠与投资期限相挂钩,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共同参与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长线资金在未来产业培育中的参与度。
四是建立场景—赛道驱动机制。依托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衔接企业创新需求,建设一批未来生产生活场景。编制场景机会清单,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共同参与场景建设,通过新赛道的挖掘培育和规划实施,力争在全球率先形成若干有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未来产业。
五是建立试错和容错机制。对处于研发阶段、缺乏成熟标准或暂不完全适应既有监管体系的未来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允许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企业在“安全空间”内试错、创新。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制度,明确“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原则,将新技术新产品以前置审批为主转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