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学学习四步法

2021-12-29李家财

宁波通讯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私欲心学下功夫

阳明先生的心学,有四个阶梯,逐层递进。首先,是“知行合一”,这是门槛;其次,在“知”的基础上引导出什么是“良知”和“良知”的重要意义;继而,明白“致良知”及“致良知”的意义;最后,即是“此心光明”的境界。

第一步是入门的阶梯——“知行合一”,这是先生心学的门槛,也是学者(学习的人)最不容易把握的。先生要告诉我们的是:“知”与“行”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体两面而已。“良知”和“良行”相统一,“非良知”和“非良行”相统一,“良知”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自喻。

理解“良知”是学习的第二步。先生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良知”是每个人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得到的,这个接近于老子讲的“自性”;第二,“良知”是不受人的私欲支配的,是“觉知”的境界,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已经内化成人的一种本能,一种自觉的意识。

那如何达到“良知”呢?这是学习的第三步,就是先生说的“致良知”。先生告诉我们,“良知”是由心上所发,所以在“致良知”这个问题上抓住“心”,在“心”上下功夫,就是学习的不二途径。既然是在心上下功夫,那么“致良知”就要不断地做减法,不断地打磨“心”。故此先生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第四步是体悟先生“此心光明”的境界。学到这一步基本掌握了心学系统,但要达到这一层境界,需要的恰恰是把上面三步倒着走。先从“心”上开始去私欲;私欲不存之时,“良知”显现无碍;继而自然是“知行合一”,所思尽善,所行尽美。这就是圣贤的境界,是大公无私,是“此心光明”。

猜你喜欢

私欲心学下功夫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党史学习教育要在“悟”和“行”上下功夫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回声
探讨王阳明借用“树”与“根”对“致良知”的阐释
在办好代表建议上下功夫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