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体系”让长青老龄大学“长青”
2021-12-29
下午两点多,家住南山海珠社区海印长城二期的退休居民李艳和郝秋萍就来到小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始挂上横幅,摆好课桌椅。不多时,老师和近50名学员先后到来,大家陆续亮起嗓子,准备开始长青老龄大学的声乐班课程。
在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分布着488所各级长青老龄大学,区、街道覆盖率达100%……如此星罗棋布、经纬交织的体系网络,在全国的老年大学格局中独树一帜,不仅有效实现了特区老年人“家门口上大学”的目标,更绘就了银龄生活的“满园春色”。
“满园春色”得益于市长青老龄大学体系标准化建设这一助推器。从此,新时代的长青老龄大学迅速由条线办学转向全域办学,由经验积累升级为标准引领,推动深圳向着打造“学有优教,老有颐养”这一民生幸福标杆更进一步。
“对标”: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近年来,如何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成为市委老干部局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无标准,难成器。办学就要“对标”办事。长青老龄大学按照“市级立标准、区级作示范、街社强服务”的思路,坚持全生命周期教育理念,率先制定标准化建设指引,出台了《关于推进长青老龄大学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绘制了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明确了“六个统一”的建设标准,从思想政治建设、阵地建设、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育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制定18个项目、40条标准化建设指引,实现市、区、街、社一体推进。
同时,建立教学质量全流程制度管理体系,出台长青老龄大学《教学督导实施办法》《教学质量测评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为全市四级网络化办学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疫情期间,搭建网上“云”课堂,率先实现“停课不停学”。建立在线直播教学管理平台,在市、区两级长青老龄大学建设课程库和师资库。联合市委党校等院校机构,打造“银智e学堂”慕课平台,入库课程186门。通过科技赋能,让特区老年教育插上“智慧化”的翅膀。
“牵手”:与高校联合办学激发新内涵
2020年9月1日开学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长青老龄教育学院正式揭牌。市委老干部局充分借助高校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探索长青老龄大学专业化教学运营新模式。
在“开放融合、共建共享、分类分级”的创新办学模式下,长青老龄大学还在创新发展路径上做了有益探索,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校内涵发展新动力:
——跳出老年大学课程“单打一”的建设模式,以老同志需求为导向,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突出各自重点和特色,构建特色鲜明、符合老同志特性的学科、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群结构体系。
——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打造健康、文化和艺术等门类精品课程7门,创新开设精品研修班13期。小班制、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常规大班课的有益补充,受到学员们的普遍欢迎,他们一致表示,这样的课程安排,让他们的选择更多样、学习更有深度。
老有所学,还要老有所为。学校围绕“银领鹏城”品牌体系建设,以“深爱学·圳长青”为理念,为老同志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打造发挥作用的平台。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来,四级长青老龄大学有机联动,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员们健康向上、乐观自信的身影常年活跃在红色宣讲、文化惠民、艺术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一社一亮点的生动局面。其中,连续27年举办“同乐舞台”,每年3000余人次参与;长青老年钢琴交流活动辐射到粤港澳地区;长青志愿者服务队“银发义教”项目累计完成教学190余次,辅导幼儿5000余人次;盐田区沙头角街道“银龄学社”累计开展主题活动25场,服务居民2万人次……去年,四级长青老龄大学共申报“银智学堂”子品牌27项,其中3项入选年度优秀品牌项目。
引领:特区“拓荒牛”永远跟党走
长青老龄大学的学员很多都是特区建设的“拓荒牛”。为引导老同志听党话、跟党走,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融入日常,坚持办好“两课一堂”——开学第一课、思想政治公共课、长青讲堂,营造常态化的思政学习氛围。
同时,依托市、区两级党校资源,推动以市、区长青老龄大学为载体成立老干部党校。在市长青老龄大学各系和教师队伍中成立9个临时党支部,在各教学班、活动组织设立148个党小组。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学校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学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党员带头宣传、带头落实、带头引导,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做好返校复学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正常教学。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各级长青老龄大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旗帜鲜明把握正确办学方向,街道和社区级长青老龄大学创新设立“双校长”制,由在职的街道组织部部长或社区党委书记和老同志一同担任校长,确保讲政治和重业务“两手抓”“两不误”。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专家、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倪赤丹认为,长青老龄大学标准化建设是深圳全面推进“老有颐养、学有优教”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力推进了深圳老年教育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共享城市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