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线服务探析

2021-12-29李丽娜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指南新冠大学

李丽娜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办公室,江苏连云港222006)

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之后,根据各州应对疫情的具体政策和要求,美国大学图书馆先后闭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少数馆舍陆续恢复开放,但图书馆服务总体仍以在线服务为主。笔者以2019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前100名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以网络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上述高校图书馆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服务的内容、方式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筛选、分析和概括,旨在探析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在线服务情况。

一、疫情期间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线服务原则

(一)围绕教学科研,提供无时不在的服务

被誉为“现代图书馆事业之父”的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于1883年至188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致力于“为大学的教育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1],凸显和强调图书馆支持大学教学科研的功能,这也逐渐发展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赓续至今的工作理念和业务传统。2020年3月,随着美国新冠疫情形势越发严峻,根据各州的疫情防控政策,美国高校图书馆相继闭馆,线上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首选和主流服务方式。各高校图书馆将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提供在线资源保障和服务支持作为核心工作,提供包括数字资源扩展、疫情信息服务、科学研究指南、数据管理服务、课程储备在内的在线服务内容。哈佛大学图书馆在新冠疫情专题页面宣称“我们的图书馆员、馆长努力确保哈佛的教学和学习实践保持卓越”。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杜兰大学图书馆在其首页醒目位置强调,要致力于支持教学,研究和学习,保持图书馆服务的连续性。美国东北大学图书馆提出“无论你身在何处,我们都将提供服务”。伊利诺理工学院图书馆呼吁所有馆员“在COVID-19病毒期间保持对学生、教职员工的负责任的持续服务”。贝勒大学发起了教学科研信息随行(Infor to Go)活动。乔治城大学图书馆启动了“教学连续性保障”项目。

(二)注重版权保护,强调合理使用

美国是一个极其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家,美国著作权法的图书馆相关条款对图书馆的复制权、馆际互借、规避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弱势群体的阅读权利保障等进行了系统的规范[2]。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针对数据库资源使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的版权问题,各高校图书馆和数据库商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高校在由课堂教学转向在线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版权问题。基于这种背景,美国各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在线服务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版权保护,强调合理使用原则。如佐治亚大学图书馆在其发布的新冠疫情紧急情况下版权和合理使用指南中明确指出,“法律应该允许我们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情况下,复制部分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用于紧急在线教育。但是,也要认识到,合理使用条款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明智的做法是一如既往地谨慎使用当今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本研究调查的前100名美国高校图书馆都通过不同方式在网站的不同位置提供了版权信息服务。疫情期间各高校图书馆通常在临时扩展的数据资源页面、课程储备服务页面、在线课程页面、研究指南页面提供关于版权信息的链接或者PDF格式的版权信息指南。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版权信息中心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的版权政策变化进行了说明,指出合理使用原则提供了“允许教师在紧急情况下浏览更广泛的课程材料”的法律弹性。布朗大学图书馆的版权信息中明确指出,教师有责任确保课程储备中的所有物品均符合图书馆的版权许可,在确定合理使用或获得许可方面需要帮助的教师,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向图书馆寻求帮助,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合理使用评估并获得许可。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提供PDF格式的合理使用清单或版权使用指南供用户下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图书馆提供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关于“合理使用评估程序”的链接,以供读者借助该程序评估版权风险。

(三)帮助用户平等和自由地获取信息和知识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在《国际图联全球愿景报告摘要》中将“致力于帮助用户平等和自由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作为图书馆界的最高价值观[3]。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国内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实言论和虚假消息充斥媒体,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恐慌。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约50%的美国人坦言自己“很难区分”有关疫情的真实消息和虚假言论[4]。基于这种情况,美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道,通过帮助公众获取权威信息、增强信息鉴别力缓解恐慌情绪和负面心理。

叶史瓦大学图书馆在其新冠肺炎疫情信息页面显示,“每当有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一个可能会引起恐惧和恐慌的新闻,错误信息在很大概率上会有意无意地传播。虽然考虑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一直非常重要,但在这些情况下,鉴别信息来源变得尤为重要。”乔治华盛顿大学号召“通过信息与恐惧作斗争”。为了帮助读者核查信息的真伪,密歇根州立大学图书馆在“新闻素养”页面,提供了新闻事实核查fact-checking视频和相关步骤。

二、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线服务方式

(一)建立疫情专题页面,提供聚合化服务通路

除南加州大学、塔夫斯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图书馆外,其余98所大学图书馆都在图书馆首页醒目位置设置了“新冠疫情图书馆在线服务指南”“图书馆对新冠疫情的响应”“新冠疫情期间的图书馆服务”等专题页面,读者点击页面链接便可一站获取疫情期间图书馆是否开放、开放时间、分阶段开放安排、在线资源、在线咨询、大事记等内容。

(二)提供多元化的在线服务支持

美国各高校图书馆综合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实时聊天、视频咨询、在线会议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形式多样、反应迅捷的在线信息服务,既包括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也涵盖一对多的服务支持,如网络研讨会、班级培训、在线教程等。从各高校图书馆公布的数据来看,疫情期间,实时聊天服务是美国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次数最多的在线服务形式。据耶鲁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数据显示,耶鲁大学每周提供90小时以上的实时聊天服务。此外,美国各高校图书馆在脸书、推特、Youtube等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和自媒体上发布服务信息、课程指南视频等。

三、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线服务内容

(一)疫情相关信息服务

美国各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疫情相关信息服务,这是疫情期间美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内容方面区别于中国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方面。

1.提供权威、可靠的疫情信息资源

除塔夫斯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3家图书馆之外,其余98家高校图书馆都通过创建疫情信息专栏、疫情资源指南、提供相关机构链接等方式提供疫情信息服务。疫情信息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是政府机构发布的疫情信息。如美国各州、市、县政府及其职能机构如教育局等网站发布的防控政策、紧急命令、疫情数据、预防指南、疫苗接种、志愿服务等相关信息。

二是非政府组织发布的相关信息。包括公共卫生组织如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发布的公共卫生信息、心理健康资源、疫情防控信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新冠疫情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报告等。

三是新闻媒体报道。《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各大报纸关于新冠疫情的报道等。

四是疫情相关学术资源。包括专业数据库、出版社、期刊信息等,AAMC冠状病毒临床指南资料库、SIAM流行病学资料库、泰勒和弗朗西斯冠状病毒资源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关于新冠疫情的最新学术文章。

五是其他特色资源。叶史瓦大学图书馆创建了一个专门的病毒资料页面,其中包括有关COVID-19病毒的错误信息;叶史瓦大学、华盛顿大学、佩珀代因大学等高校图书馆聚合了心理健康资源为读者提供心理支持;宾克汉姆大学图书馆组织了“反亚洲种族主义和新冠病毒”在线资源,“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后出现的反亚洲种族主义”[5]。

2.收集资料记录疫情故事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具有记录历史与传承人类文明的双重功能[6]。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94年启动的“美国记忆”项目,正是“将一定专题的历史资源进行系统化展示,以原生资源诉说历史”[7]的过程。对于美国社会来说,新冠疫情大流行可谓影响生活的重大事件。为了记录这一段特殊历史,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凯斯西储大学、佐治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孙分校、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克里姆森大学等11所大学图书馆开展了“记录新冠肺炎疫情”或“分享您的疫情故事”活动,旨在丰富大学图书馆在特殊时期的馆藏资料。活动主要方式为,邀请师生员工和校友通过电子邮箱或在线表格提交照片、素描、日记、诗歌、社交媒体发帖、视频和音频记录等多元化形式,记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直接观察、思考、反应、应对和经验,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学习、工作和交流方式的变化;远程工作或远程教学、远程学习的经验和体验;关于新冠疫情研究的进展;被迫离开住所或工作场所的经历;保持社交距离和进行自我隔离的影响;失业、家庭教育和育儿挑战等。麻省理工学院计划于近期举行一次“记录您的新冠疫情故事”在线展览。

(二)临时免费资源

新冠疫情期间,众多美国高校图书馆都扩充或增补了数量空前的临时免费资源,包括在线教科书、电子书、期刊、流媒体视频、多媒体产品、标准、课程、软件资源等。其中一部分为出版商和信息供应商主动提供的在线数字资源的临时或增强访问,这些免费使用资源设有一定期限,当超出时限则仍需付费访问。此外,还有一部分是高校图书馆付费购买并免费提供给读者的数字资源,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4个免费资源库资源。

一是临时数字图书馆项目。例如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国家紧急图书馆(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ACM数字图书馆、互联网档案馆等项目。

二是出版社、研究所、协会、组织等提供的免费资源。例如,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等提供的免费教科书、电子期刊等资源;美国地球科学研究所、美国医院协会、美国化学学会等提供的免费学术资源;柏林爱乐乐团疫情期间开放其数字音乐厅的免费使用权。

三是各类数据库资源。例如文摘、书目、题录、全文、事实、图片、视频等各类数据库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专题数据库,还有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bsco、SAGE等高校图书馆常用数据库的扩展访问内容。

四是开放获取资源。例如百奥数据库、史密森尼开放存取、《可视化实验杂志》等。各大学图书馆根据自己的优势领域、专业特色或师生需求等增补了特色在线资源。哈佛大学为满足其商学院师生研究需要,开通试用了EMIS新兴市场数据库。卡耐基梅隆大学为了支持音乐教学和研究,签约了法国BabelScores数据库和布卢姆斯伯里流行音乐数据库的临时访问权,并订阅了在线乐谱、曲目、流行音乐等数据库。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资源,如亚马逊儿童视频、有声故事、Google艺术与文化的博物馆藏品、卡诺皮电影、经典歌剧视频等。杜兰大学提供了斯旺克电影公司提供的免费电影资料。

(三)在线课程储备服务

所谓在线课程储备,是指教师在其课程中需要使用的特定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包括教科书、推荐读物、学术文章和视频等。使用课程储备服务的方法和步骤是,教师通过“课程储备申请表”填写其所需要的相关课程资料的详细信息,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到申请后在一定时间内查找现有数字资料的链接或扫描实体馆藏的文章和书籍章节,然后将数字内容发布到画布(Canvas)、黑板(Blackboard)等相关软件上,供教师和学生查阅使用,这本质上是根据用户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的一种服务。

据文献显示,自2008年起,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维克森林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大学图书馆已开始提供课程储备服务,包括实体化和数字化课程储备两种方式。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之后,在师生获取纸质或实体课程资料受到极大限制的特殊情况下,在线课程储备服务几乎成为美国各高校图书馆的必备服务内容。被调查的这些大学图书馆都开通了在线课程储备服务,并通过该方式深度参与课程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同时,图书馆将课程储备资料进行著录、描述、组织、主题揭示等有效管理,让课程资源得以开放共享,使之成为机构数据库重要资源,并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依据[8]。

(四)研究指南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按照学科或者主题编制研究指南,对图书馆馆藏中涉及该学科或主题的背景资料、电子书、期刊、数据库、网页等资源予以聚合呈现。读者可按主题、类型、图书馆员进行搜索查询。按照类型来分,研究指南又分为基础指南、学科指南、课程指南和主题指南。其中,基础指南包括书目管理工具、信息素养工具包、APA文档样式等研究基础知识。如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馆员、教师、学生共同设计并发布的WI+RE基础研究和写作教程。学科指南、课程指南、主题指南则按照学科类别、课程名称、研究主题来划分,在外延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新冠疫情期间,部分美国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体量巨大的研究指南,如麻省理工学院115条,卡耐基大学364条,密歇根大学图书馆453条。

(五)在线培训

为提高图书馆的在线服务效能,美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各类在线培训。其内容涵盖方法、工具、技术等,包括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数据管理、教学软件及工具使用、在线授课中的技术问题、信息素养教育、引文管理等科研素养教育、版权信息保护等。在线培训形式包括PDF文档下载、在线视频、在线讲习班或在线会议、小组讨论学习等。

猜你喜欢

指南新冠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新冠疫苗怎么打?
《大学》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