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新建交30年的回顾与展望

2021-12-29吴汪世琦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两国新加坡

吴汪世琦

在中国与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7月14日致电在新一届大选中胜出的人民行动党领袖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习近平在通话中表示:“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两国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同新方一道努力,排除干扰,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平稳定。”①《习近平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通电话》,新华网,2020年7月1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7/14/c_1126237677.htm。

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国,却凭借其领导人出色的外交“艺术”与治国之道,从一个脏乱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活跃的角色。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之滨,极具地缘战略价值,同时还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是中国“特殊而重要的邻邦”,①李圣依:《新媒:新加坡是中国的“特殊而重要的邻邦”》,环球网,2013年10月25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CPJu。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具有“独特”地位。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新两国秉持着求同存异、务实创新的合作精神,积极推动双边关系的提质升级。当前,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即将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对中新过去30年的交往经历进行总结反思,发扬长处、补齐短板,将有助于未来30年中新关系的行稳致远。

一、中新建交30年取得的成就

在新加坡独立与中新建交之间25年的岁月中,中新之间的往来大多都集中于经贸领域。在中新建交后的30年间,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等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互动。

在政治领域,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奠定了中新关系的基调。在领导人层面上,中国的杨尚昆主席、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朱镕基总理、胡锦涛主席、李岚清副总理、温家宝总理、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出访过新加坡。新加坡的黄金辉总统、吴作栋总理、王鼎昌总统、纳丹总统、李显龙总理、陈庆炎总统都访问过中国,②《中新关系简况》,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官网,http://www.chinaembassy.org.sg/chn/zxgx/zxgxgk/。有着新加坡“国父”之称的李光耀更是访华30余次。李光耀被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并获得“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政治家”称号。③《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名单》,新华网,2018年12月1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2/18/c_1123868782.htm。除了领导人层面,中新部长级别的互访以及新加坡政府官员与中国地方官员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密切的政治往来令中新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前列。

在经贸领域,双方的合作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中新关系向前迈进的强劲“引擎”。中新两国于2008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这不仅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还为之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中新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旨在进一步推动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进程。①《中国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一带一路网,2018年11月13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hwxw/71429.htm。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新加坡于2009年正式开启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②《浦发银行完成新加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新浪财经网,2009年7月9日,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ywycp/20090709/16186462447.shtml。并逐步成为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为中新经贸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此外,中新两国还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以及8个省级的经贸理事会,用于协调促进双方经贸合作。③《中新多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和地方省市经贸理事会新方负责部长调整》,中国商务新闻网,2019年8月27日,http://www.comnews.cn/article/international/201908/20190800015592.shtml。2019年,中新双边贸易额达100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④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历年发布的《国别贸易报告》与《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可见双方经贸相互依赖程度之深。

在人文领域,中新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中新两国于1999年、2006年先后签署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与《文化合作协定》,以推动双方教育、文化合作的深入开展。⑤《新加坡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中国外交部官网,1999年6月23日,http://infogate.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tyfg_674913/t6016.s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外交部官网,2006年8月25日,http://treaty.mfa.gov.cn/tykfiles/20180718/1531876904628.pdf。2015年,中国在海外设立最大规模的文化中心——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开了中新人文交流的新篇章。⑥《中心简介》,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官网,http://www.cccsingapore.org/index.php?s=/home/index/jieshao.html。文化中心举办了包括“中国旅游文化周”“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唐卡精品展”“中新儿童艺术节”“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在内的几百项人文交流活动,⑦资料来源: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呈现了一场又一场文明交融的盛宴。

在安全领域,双方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提升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中新两国于2008年举行了首届防务政策对话,并签署了《防务交流和安全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国军事交流与互访的正式化。⑧《中新签署防务合作协议》,中国网,2008年1月8日,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01/08/content_9497799.htm。2009年,新加坡军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桂林开展了第一次反恐演习。⑨《中新各派一个连演练反恐处置“核脏弹”袭击》,新浪军事网,2009年6月24日,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4/1206556431.html。2015年,双方首次海上军事演习“中新合作—2015”在马来半岛以东的海域举行。①《“中新合作—2015”海上演习正式开始》,人民日报海外网,2015年5月24日,http://m.haiwainet.cn/middle/232591/2015/0524/content_28766767_1.html。2019年,双方对《防务协议》进行了升级,增强版的《防务协议》扩展了双方的合作领域。中新还开展了海陆空军种的交往,签署了中新相互后勤支援协定,定期举办中新国防部长对话,开展军事院校与智库间的交流。②《新媒:新中防务合作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网,2019年10月21日,http://yn.people.com.cn/n2/2019/1021/c372459-33454715.html。

二、中新30年的交往经验

在过去的30年间,中新关系稳步发展,主要归功于双方在交往时长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创造大国与小国相处之“楷模”

虽然《联合国宪章》主张大国小国一律平等,但在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国际政治中,由于综合国力的不对等,大国与小国之间很难做到平等相待,即便两者之间是“伙伴关系”。例如,美国与其盟友之间就存在着鲜明的等级体系,美国会采取各种手段令其盟友“服从”自己的战略需要。③刘丰:《美国的联盟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外交评论》,2014年第6期,第94页。不同于美国“霸权至上”的“大国小国相处模式”,中国在与新加坡交往时强调“以礼相待,以德服人”,深谙《道德经》中“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之道。

其一,两国之间建立了高级别的平级会晤机制,保证了双方在处理两国之间各项事务时得以做到“共商、共建”。对于新加坡而言,这些机制可谓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为新加坡的领导人、部长、政府官员、商界大亨与中国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基础。④Zheng Yongnian,Lye Liang Fook,Singapore-China Relations (50 Years),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2015,pp17.

其二,两国在开展合作时讲究循序渐进,充分地保证了各方的舒适度。中国充分理解新加坡作为小国在国际政治中的脆弱性,因此在开展合作时,选择从经济、文化等低敏感领域入手,尽量避免新加坡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陷入进退维谷的情势。中新在军事安全这类高敏感性议题领域的合作一直到双方建交的18年后才开始涉及,而且双方在该议题下的合作也是从敏感性较低的非传统安全领域逐步向高敏感性的传统安全领域扩展。

其三,两国充分尊重对方的国家内政。在中新建交初期,中国正因“六四风波”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公开反对对中国的制裁,并批评西方国家用所谓“民主”和“人权”问题干预中国内政的做法。①侯松岭:《冷战后中国与新加坡关系的发展》,《当代亚太》,2000年第7期,第25页。新加坡自身也由于国内奉行的“威权主义”政治而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诟病,但中国却对这种“新加坡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国还时常派遣政府官员前往新加坡交流治国理政之道。

(二)与时俱进,效益优先,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回望中新两国的合作历程,“与时俱进”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引领双方合作不断提质升级。中新关系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双方始终能够将互利合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不断开拓务实,精心打造合作旗舰项目。从苏州工业园到天津生态园,再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国标志性的政府间合作项目先后聚焦工业化建设、城市规划、生态环保以及互联互通,顺应了两国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994年,两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正式启动。苏州工业园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希望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来推动中国的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齐头并进。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官网,2020年5月28日,http://www.sipac.gov.cn/zjyq/zxhz/201904/t20190409_1013754.htm。为此,新加坡专门提出了“软件转移”的概念,即将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移植到苏州工业园,中新双方开展了密切的人才培训与交流。③SHEE Poon Kim,“Singapore-China Special Economic Relations:In Search of Business Opportunities”,Ritsumeikan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5,p.165.苏州工业园以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为蓝本,注重核心产业的选择与产业链的搭建,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创新密集型产业的华丽转型。在中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工业园先后获得了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首个“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称号。④《荣誉成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官网,2020年4月28日,http://www.sipac.gov.cn/zjyq/rycj/202004/t20200428_1114846.htm。

2007年,两国签署了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协议》。建设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重大战略部署。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环境问题成为中国国内的热点问题,天津生态城项目顺应了当时中国提出的和谐发展、共建生态文明的理念。中新生态城旨在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循环经济、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生态城市,并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①《中新天津生态城简介》,中新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官网,https://www.eco-city.gov.cn/yxstc/。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中新生态城已然成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并朝着“生态+智慧”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

2015年,两国签署了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重庆为营运中心的中新战略性互通示范项目。中新战略性互通项目恰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加坡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再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该项目不仅是中新两国深化“与时俱进的全方位伙伴关系”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新华网,2015年11月7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11/07/c_1117071914.htm。的重要合作平台,同时还是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亮点。中新战略性互通项目旨在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重点领域展开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合作。

除了上述三大标志性政府间合作项目之外,中新还先后落成了杭州科技园、广州知识城、吉林食品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南宁物流园、南京生态科技岛等项目。

(三)文明互鉴,促进认同,创造人文交流新典范

中国与新加坡有着天然的血缘纽带,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自建国以来,新加坡的华人人口长期占据总人口的70%以上。③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Singapore Residents by Age Group,Ethnic Group and Sex”,https://www.tablebuilder.singstat.gov.sg/publicfacing/createDataTable.action?refId=14911.然而,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民族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新加坡都有意回避对于中国同为“华族”的民族认同。李光耀再三强调要将中华文明与中国相区分,新加坡所依从的是前者,而非后者。④陈纳慧:《国与族:文明认同、身份认知与中新关系》,《外交评论》,2017年第2期,第52页。1956年在新加坡时局最为动荡之时,“英校生”对时局的漠不关心与“华校生”视国家前途为己任的鲜明对比,让李光耀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之根”才是新加坡进取的思想源泉。⑤Lee Kuan Yew,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Singapore:Straits Times Press,2011,p.248.为此,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西方教育的同时,也大力推广儒家文化,以至于西方将他视为是儒家文化的捍卫者。新加坡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为中新建交后开展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新建交后,中国也放弃了以往对于新加坡追求“一厢情愿”的“民族认同”。如李光耀所言,中国曾对新加坡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①Lee Kuan Yew,My Lifelong Challenge Singapore’s Bilingual Journey,Singapore:Straits Times Press,2012,p.209.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开始通过加强与新加坡之间的人文交流,来提升两国之间的文化认同,巩固中华文化作为维系两国情感纽带的重要地位。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国家,新加坡对于中华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这不仅令中新两国在文明互鉴之时更容易产生共鸣,还让中新两国在协调一些事务时往往能做到心领神会。同时,这也造就了两国人文交流频率高、规模广、层次深的独有特征,创造了人文交流的典范。

三、中新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然,中新两国关系也并非从未出现过嫌隙。回顾中新建交的30年,双方关系的发展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新加坡“失衡”的大国平衡战略

新加坡深刻地意识到,东南亚地区的命运并非只掌握在地区国家手中,更多的还是由域外的几个大国决定。李光耀曾经说过,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东南亚国家都没有潜力在长期的未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等规模大国。②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页。因此,实行基于“权力均势”理论的“大国平衡战略”,成为新加坡实现其“小国大外交”的重要手段。中新建交恰逢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终结之际,新加坡支持在东南亚地区以“美日中小三角”取代“美苏中大三角”。对大国进攻性意图的认知是影响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关键因素。③陈丽芬:《冷战后美国在新加坡外交中的作用》,《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年第3期,第98页。在新加坡眼中,美国是一个“温和的霸权国”,没有占领别国领土的意图;日本作为美国的附庸,军事能力有限,在地区的“野心”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层面;中国作为崛起的新兴国家,奉行“韬光养晦”,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在中新建交后的将近20年间,新加坡都在精心经营它的“大国平衡战略”,令其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收获颇丰。但自从美国宣布“重返亚太”开始,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也逐步走向了失衡。

在21世纪的前10年中,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日臻密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的崛起对新加坡而言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新加坡乐于搭乘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另一方面,中国日益提升的地区影响力也破坏了新加坡“苦心经营”的地区“势力均衡”。为此,新加坡开始积极呼吁并促成美国“重返亚太”。美国政府于2009年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并于2012年正式出台“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是该战略的核心。在接踵而至的TPP谈判中,新加坡扮演着一个“深谋远虑”的“鼓动者”的角色。①李杨、黄宁:《东盟四国加入TPP的动因及中国的策略选择》,《当代亚太》,2013年第1期,第104页。正如美国一些官员所述,“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某些东南亚国家”的迫切要求所激发的。②Simon Sheldon,“U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Military Commitments and Human Rights Concerns”,Comparative Connections,2013,p.55.TPP作为一个排他性的协议,其根本目的便是要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新加坡的这般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对中新关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若不是特朗普政府的上台令TPP谈判“无疾而终”,中新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二)源自新加坡邻国的压力

新加坡国土狭小,没有腹地,缺乏战略纵深,因此生存一直是它最为关切的问题。正如李光耀所说:“我们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非常渺茫。我们把新加坡从英国手中继承过来,却没有腹地,就像心脏少了躯干一样。”③李光耀著:《经济腾飞之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一方面,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深陷马来人的“包围”之中,有着“东南亚的以色列”的称号。新加坡的两个邻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曾一度怀疑新加坡是中国的“代理人”以及马来人世界的“特洛伊木马”。另一方面,新加坡资源贫乏,对外经济依赖性极强,这使得其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与邻国的友好合作。因此,保持同“两个邻国”的良好关系成为新加坡外交政策的七大支柱之一。④许通美著,门洪华译:《探究世界秩序——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观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例如,中新两国的关系其实在1990年之前就已经达到了建交的标准,但为了防止邻国的猜忌,新加坡一直等到1989年印尼与中国复交后才选择与中国建交。在中新建交后,新加坡也时常充当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协调国”。在2016年“南海仲裁案”之后,新加坡基于这种地缘政治环境,不自觉地卷入到“南海仲裁案”之后的地区政治博弈之中,给中新两国关系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2016年,由菲律宾和其幕后指使者美国所主导的针对中国的“南海仲裁案”成为地区热点问题。面对这场“政治闹剧”,东盟国家的态度并不一致。马来西亚没有明确表示对“仲裁”本身持任何立场,但实际上对仲裁结果非常在意。在仲裁结果宣布前夕,马来西亚向仲裁庭提交了一份声明,表示仲裁庭必须确保仲裁结果不对马来西亚的权益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仲裁结果出来之后,马来西亚外交部在针对仲裁的声明中则暗示了对仲裁结果的认可。①杨光海:《东盟国家及组织对南海仲裁案的反应及政策走向》,《和平与发展》,2016年第5期,第13页。印尼当时的情况也与马来西亚类似。基于两大邻国的“真实态度”以及新加坡自身利益的考量,新加坡公开表示支持“南海仲裁案”,反复强调各方应当严格遵守国际法。这种行为对于担任“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的新加坡而言可谓是非常不妥,不仅严重伤害了中新两国的关系,也违背了新加坡一直强调的“中立”立场。对此,中国外交部曾多次公开“提醒”新加坡作为“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应“谨言慎行”。②《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有关言论答记者问》,中国外交部官网,2016年8月5日,https://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t1387362.shtml。新加坡在“南海仲裁案”中的立场以及在美国“重返亚太”中的所作所为导致中新关系在2016年至2018年跌至了双方建交后的最低水平。

(三)中国地方政府“官僚主义”问题及双方的商业文化差异

自中新建交以来,新加坡前往中国进行投资拓展业务的人数显著增加。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庞大的市场、多样化的产品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对新加坡新一代企业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各类企业投资无疑给新加坡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但这些投资也伴随着风险,并未产生许多新加坡企业家“意想中”的丰厚利润。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及中新两国商业文化的差异令许多缺乏经验的来自新加坡的投资者陷入困境。从微观经济的视角来分析,他们发现中国的市场很难进入。例如,新加坡在中国投资的“苏州工业园”项目。

作为中新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项目在启动之初曾遇到过一些困境。李光耀曾指出:“在苏州的五年教会了我们中国‘错综复杂’的多层级管理与‘灵活’的企业文化。”③Lee Kuan Yew,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The Singapore Story :1965~2000,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0,pp.722~724.但之后,李光耀用外交智慧解决了两国的不愉快经历。

除了苏州工业园之外,许多新加坡的私人企业也无法适应中国地方政府将经济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家族商业文化,这与他们所接受的以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世俗主义为特征的西方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大相径庭。他们意识到,在中国以“新加坡的方式”经商可能会陷入不信任的商业关系的混乱局面。④Heidi Dahles,“On (Mis-)Conceptions of Culture as a Vehicle of Business Success:Singapore Chinese Investment Strategies after Failing in China”,East Asia: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2007,p.192.

四、后疫情时代中新关系发展前景

中新建交30年来,双方关系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虽然其间也有嫌隙,但整体向好,前景广阔。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在2020年7月14日习近平主席与李显龙总理的通话中,团结抗疫、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做好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两国领导人通话的关键词。①《习近平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通电话》,新华网,2020年7月1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7/14/c_1126237677.htm。在后疫情时代,中新两国将紧扣当下的发展诉求,重点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开展合作。

(一)勠力同心,协作抗疫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几个月内,中新两国互施援手,守望相助,印证了双方牢固的友谊。2020年2月,在中国疫情形势严峻之时,新加坡政府拨款100万新元(该笔资金是新加坡历史上金额最高的赈灾援助款项)助力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并号召民间对华捐款。数日后,14位新加坡小学生向武汉妇女儿童医院捐赠了防护物资,承载着双方纯洁的友谊。②《新加坡中小学生向武汉捐赠医疗物资 中新患难见真情》,科学中国网,2020年2月25日,http://science.china.com.cn/2020-02/25/content_41069983.htm。两个多月后,在新加坡疫情日趋严峻之时,中国重庆向新加坡捐赠了首批抗疫物资,总计15万只医用口罩。③《重庆向新加坡捐赠一批抗疫医疗物资》,重庆日报网,2020年4月27日,https://www.cqrb.cn/content/2020-04/27/content_245150.htm。数日后,中国政府与中国红十字会再次向新加坡捐赠医疗物资。④《中国政府向新加坡捐赠抗疫口罩》,新华网,2020年5月5日,http://www.xinhuanet.com/2020-05/05/c_1125944812.htm。当前,中国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新加坡也度过了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但双方依旧要做好疫情防控的持久合作。未来,双方的抗疫合作将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开展疫苗研发和药物方面的合作。当前,全球疫情依旧严峻,而中新两国对外贸依赖度较高,存在着较高的疫情境外输入风险。因此,疫苗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21世纪以来,政府出台的生物医药科学激励计划令新加坡的生物医药科学技术在全球医药价值链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为双方疫苗研发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中药在中国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⑤《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网,2020年3月24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324/c419242-31645273.html。中医在新加坡国内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和运用度。早在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就成立了“新加坡全国中医最高理事会”,用于统筹国内中医药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双方未来的“中药抗疫”合作将大有作为。

二是继续用好“快捷通道”,稳步恢复两国的人员往来。2020年6月,中新率先启动了“快捷通道”,以便利两国必要的商务和公务往来。根据协议,双方有需要的商务、公务人员在申请签证时,无须提供核酸检测报告、机票、酒店订单,同时也无须完成此前要求的14天隔离。①《中新“快捷通道”常见问题》,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官网,2020年6月14日,https://www.fmprc.gov.cn/ce/cesg/chn/lsfwdt/t1788674.htm。“快捷通道”的开通是中新两国恢复商务往来的积极开端,促进了双方人员往来与供应链畅通。目前,“快捷通道”仅适用于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未来,中新将把“快捷通道”的适用地域和领域进一步扩展,以便全面推进双方人员往来的正常化。

三是分享抗疫经验,助力复工复产。中新两国长期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社会治理合作。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表现出巨大的制度优势和社会治理能力,新加坡的抗疫政策也颇具成效。未来,中新两国可通过开展公务人员的培训,积极推动双方抗疫治理模式的经验分享,发扬互学互鉴的优良传统,保证两国早日实现全面的复工复产。

(二)以数字经济合作力促国家经济复苏

新加坡作为一个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国家,在疫情中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现了技术性衰退的迹象。据新加坡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新加坡GDP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萎缩,第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3.2%;国家失业率高达2.9%,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②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National Accounts”,https://www.singstat.gov.sg/find-data/searchby-theme/economy/national-accounts/latest-data;Ministry of Manpower.“Labour Market Advance Release Second Quarter 2020”,July 29,2020,https://www.mom.gov.sg/newsroom/press-releases/2020/0729-labour-marketadvance-release-second-quarter-2020.当前,多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导致全球需求持续不振,令新加坡的经济复苏之路充满了困难。在传统经济动力凸显疲软之际,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新加坡经济复苏的一道曙光。中国同样在疫情中遭受巨大损失,亟需通过发展多元化的经济使国民经济回归正轨。未来,中新将以“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年”为契机,在数字经济的多个领域开展并深化合作,来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

一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相较于传统商务,电子商务可令消费者与商家在“零接触”的情况下实现交易,可以极大地降低疫情传播风险。2020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了新加坡安盛大厦(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的总部所在地)50%的股权,旨在将新加坡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在东南亚业务的中心。①《阿里巴巴16.8亿新元收购新加坡安盛保险大厦50%股权》,新浪财经网,2020年5月6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estate/sd/2020-05-06/doc-iircuyvi1611752.shtml。未来,中新两国将继续完善跨境支付、物流体系和电商平台建设,为双方跨境电商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开展智慧城市合作。疫情之下,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成为中新两国合作的新亮点。2020年6月,两国在“新加坡—深圳智慧城市合作”框架下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涉及数字互联互通、科技人才培养、创业创新等多个领域。②《中国与新加坡不断深化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网,2020年8月10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hwxw/142001.htm。未来,双方智慧城市合作的深入,不仅能为两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将为两国带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三是开展VR旅游合作。作为“花园城市”,旅游业长期以来都为新加坡带来可观的收入。由于疫情之下跨境人员往来受限,新加坡的旅游业陷入萎缩状态,并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全球国际游客入境人数到2023年都无法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③The Economist,“South-east Asia prepares to reboot domestic tourism”,July 10,2020,http://country.eiu.com/article.aspx?articleid=169866600&Country=Indonesia&topic=Economy&subtopic=Regional+developments&subsubtopic=Economic+growth#.因此,VR旅游无疑成为实体旅游的最佳替代品。将VR技术与传统旅游业相结合,VR旅游令游客无须亲临现场,只需借助专门的信息传输设备,就可以对一旅游景点进行“身临其境”的观赏与游览。未来,中新双方可通过VR旅游合作为新加坡旅游业的复苏注入新动力。

(三)将新加坡打造成“一带一路”的超级中转站

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国的项目都处于停摆状态。据《经济学人》情报部预计,受东南亚疫情后复苏前景的提振,“一带一路”的重心将逐步转向东南亚地区。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同比增加了53.1%,这些流动大多集中新加坡、印尼、老挝等国。④The Economist,“Belt and Road Quarterly:Q2 2020”,August 17,2020,http://country.eiu.com/article.aspx?articleid=1360024919&Country=Singapore&topic=Economy.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在倡议提出伊始,新加坡就积极参与其中,旨在成为“一带一路”沿途“不可替代之地”。虽然新加坡本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不多,但可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中新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继续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当前,中新两国的“陆海新通道”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疫情的冲击,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有效贸易通道,加强了沿途双边、多边贸易供应链的韧性。未来,双方将继续保证该项目的稳步推进,旨在将其打造成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走廊。

二是深化金融合作。目前,新加坡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投资资金有四分之一流经新加坡。①《30年中新合作多领域拓宽 金融领域或成未来新亮点》,一带一路网,2020年7月6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hwxw/135571.htm。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以及全球金融科技枢纽的优势,继续深化两国在贸易金融、债券投资、项目融资等领域的合作,并积极探索更加优化的金融制度,以降低“一带一路”的金融风险。

三是合力建设仲裁机制。目前,“一带一路”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合作项目多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商业纠纷难以避免。为了避免将跨国商业纠纷“政治化”,建立一个中立的仲裁机制实属必要。未来,中新两国可合力在新加坡设立一个由多国参与的“一带一路”商业法庭,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四是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合作形式,指的是两国合作开发第三国市场。第三方市场合作可将两国的优势要素与东道国的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中新两国在2019年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备忘录》,旨在鼓励两国企业发挥互补优势,实现互利共赢。②《国家发改委和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签署关于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实施框架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发改委官网,2019年4月30日,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zy/lddt/201904/t20190430_1167090.html。中国与新加坡开展的一系列政府间合作项目使得两国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为两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中新两国将充分发挥新方在金融、法律服务、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并结合中方的强大产能,共同拓宽“一带一路”的合作市场。

猜你喜欢

两国新加坡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两国”证券何以拔得券商合并头筹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上)
阿巴斯:没有“两国”就没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