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视域下的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历史发展研究

2021-12-29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童迪雅郭鲁倩

内江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生涯职业生涯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童迪雅 郭鲁倩

目前国内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状况有待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仍然在思政课程中作为职业指导的形式存在着,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完善,人们的观念存在偏见,高校之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安排的不够合理等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而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现状出发的横向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纵向分析,通过中美职业生涯教育的历史追溯,我们可以找到两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借鉴吸收相关经验,促进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 职业生涯教育之概念界定

国内关于职业生涯教育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如下:王建虹和何晓丽在《职业生涯教育与管理》一书中将职业生涯教育定义为个体通过一定的学习,能够获得帮助他顺利进入工作并完成工作的一定经验,使个体的人生更加完善和均衡发展的教育;程丽娜在《寻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一书中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定义为,通过系统专业的相关教育,大学生能够具有综合分析自己过去和现在所具有的资源和将来的可能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实现个体的职业生涯的相关计划并安排实施的能力。

国外有代表性的是罗伯特·里尔登,珍妮特·伦茨,等4人在《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A Comprehensive Approach》一书中将career即生涯定义为“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1]。

比较美国和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2]。”

本研究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朝向一定预期发展的,有着用合理可行计划,并且有一定专门施教人才,正规的场所机构,通过相应的方法手段促进个体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的综合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在职业生涯方面的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特征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不是某个阶段的教育,不是在“工作”截止就停止的教育,也不是在某个特定阶段才开始的教育,而是从出生才开始,到生命结束才结束的教育。

2 中美职业生涯教育之历史发展

2.1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历史发展

(1)矛盾中萌芽:美国职业教育的缘起阶段。20世纪初,霍兰德斯尼登和舒伯等人兴起了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这一概念。霍兰德首次将职业兴趣和个体分析联系起来,认为兴趣能大大提升人们的动机。人格,兴趣和职业密切相关,并将人格分成六种类型,形成了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斯尼登倡导为每个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倡导建立独立的职业专门学校,使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史密斯休斯法案”颁布后职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

同一时期的则杜威站在这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育完全分离的对立面。杜威认为这种教育形式对于社会而言容易造成阶级的固化,同时对于个人而言也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将职业教育融合在普通教育之中。随着时间的发展斯尼登的理论逐渐显露出很多弊端,杜威的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

(2)融合中共生: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阶段。20世纪40~50年代,舒伯促进了“职业辅导”向“生涯指导”的转变。他强调职业辅导更应该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拘泥于短期职业的指导,还包括了长期对学生的人生价值,信念等等的影响,后来职业指导逐渐转变为生涯指导。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德,提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他强调生涯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也不只只是为了学生升学而做准备,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通过生涯教育可以更好的服务和加强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而不是等同于职业教育。1974年吉斯伯和摩尔在“全面指导方案模式”手册中拓宽和完善了在生涯教育的含义和概念,认为生涯教育不只是为了学生升学或者就业而提供一种服务,而是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中所承担的各种角色进行指导,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生涯意识,能有意识的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每一次角色选择中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并能合理地制定相应的规划进行实施。同年在美国“生涯教育法案”中提倡,除了职业教育中,普通教育也加入生涯教育的课程,使全部的学生都接受生涯教育,不止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这一法案推动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通过这一法案设立生涯教育署,确立了生涯教育的地位。

(3)创新中成长: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现代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本森和格布拉,提倡“新职业主义”。“新的职业主义”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部方面的,提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不只是在观念上,更多在办学,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上都提出了很多新的方式,使生涯教育和普通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在1984~2006年期间颁布的4则“帕金斯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中,提出将生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融合,并且设立相应教学评价机制,同时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师资力量,增加行政拨款等,这些举措都大大促进了生涯教育的发展,生涯教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2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历史发展

(1)模仿中吸收: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缘起阶段。20世纪初,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流入中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初我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制度体系,最初多以职业生涯指导的形态存在。由于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所以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在教育体系内的职业生涯指导,二是社会上的职业生涯指导。

教育体系内的职业生涯指导代表人物主要是当时的北大校长周寄梅先生,和教务长王文显,当时的职业生涯教育思想对外主要以学习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思想为主,对内主要以宣传职业生涯教育思想为主,以增进人们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促进职业生涯教育思想的传播。1925年曹云祥校长编写了《职业指导实施》一书,总结了清华大学在职业指导中的实践。

社会上的职业指导的代表是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业社,通过了解毕业生的品德能力和兴趣意愿,举办一些讲演活动使毕业生了解社会职业,同时对社会的需求,企业需求进行探究,以此建立毕业生和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毕业生的就业或升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该社同时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思想的传播,推动和发展了职业生涯教育思想。

(2)停滞中蓄势: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这也生涯教育进入了停滞不前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工业发展的需求,人们迫切的需要大量的人才流入市场,于是实行了统包统分制度的实行,学生毕业后有固定的去向,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也就逐渐被人们遗忘,其发展也停滞不前。直到改革开放的实行,人们面对新的就业形式不能适应,职业生涯教育有了用武之地,再次蓄势待发。

(3)革新中重生: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现代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职业生涯教育在适应新时代的步伐中再次繁荣。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的实行,学生毕业自主择业,学生和社会再次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局面,面对诸多选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再次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所以职业生涯教育也再次回归到了历史的舞台。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职业生涯教育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报告中明确要求“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关于做好职业指导的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职业指导课程被纳入了高校的课程体系,职业生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3 中美职业生涯教育之比较分析

3.1 初期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在教育思想发展初期,只有通过必要的法律法规才能稳固职业生涯教育的地位。中美两国都重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的正规化,制度化。美国初期重视相关法规的制定,我国比较缺乏相关法规制定。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每一种主流的教育思想出现时,根据当时的国家基本国情和教育需要,美国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此来确保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思想都处于理论阶段在实施方面缺乏必要的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难以得到发展。

3.2 中期促进职业指导到生涯指导的转变

中美两国在观念上都认为局限于毕业指导的职业指导,应不断向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向转型。认为职业生涯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职业指导,而应该是面对全体人的,全面的,终身的指导。美国已转型成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仍处于转型阶段。通过历史发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始于职业指导,当时只是针对毕业生,或一些急需指导的社会人群,而今已成功转型为职业生涯教育。而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目前仍停留在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升学指导,仍处于转型阶段,观念制度等还需提升。

3.3 后期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中美两国都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加大融合力度,应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都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应逐渐与家庭和社会构建联系,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教育作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在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上都稍落后于美国。首先,在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初期,由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轨,家长们对于职业生涯教育持有怀疑的态度,但如今随着这职业生涯教育的地位提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日益紧密。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仍处于分轨状态,且家长仍然持有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的现象。其次,在与社会衔接上,美国一直强调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设立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机会,比如志愿者活动,实习活动,以及校企合作,校外导师等等。而我国目前只局限于毕业前的定向实习,只在临近毕业时才给学生安排实践机会,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

4 中美职业生涯教育比较之思想启示

4.1 完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地位

目前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大部分还是和高校思政教育没有分开,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所以国家和教育部门,应在政策基金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地位,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蓬勃发展。

4.2 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身涯教育观念

在观念上,应该使人们意识到职业生涯教育,是面对人的一生的,是使每个人全面发展的,从小就应树立生涯教育观念,使人能够灵活的面对生活中所承担的各种角色,职业生涯教育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就业,更应该关注人的生涯发展,在生产力高速发展,职业角色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培养学生应对灵活变化的世界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使职业生涯教育成为相伴始终的教育。

4.3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在家庭层面,学校应努力与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改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观,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实践层面,应该加强以社会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段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应该使学生从入学起就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使学生更多更早的接触社会,更多的了解社会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劣势等,进而安排自己的学业规划。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生涯职业生涯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