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2021-12-29康亚兰
康亚兰
(兰州市安宁区幼儿园 甘肃兰州 730000)
一、建构游戏的意义
建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或砂、土等),来进行建筑和构造物体的一种活动[1]。建构游戏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审美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构游戏开展频率与材料投放
(一)开展频率
安宁区幼儿园的建构游戏主要分为户外大型建构和室内建构两种,这两种建构游戏在开展时间和频率上也分别不一样,像户外大型建构每月能玩1-2次左右,开展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室内的建构游戏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展开,基本上每周能玩2-3次,是按照每周的周计划进行的,开展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
户外的建构游戏和室内的建构游戏在开展频率上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而室内的建构游戏都在教室的区域内展开,基本上被纳入到了教学活动,教师能够自主进行展开,所以开展的频次相对来说会比较高一点。
(二)材料投放
户外的大型建构游戏材料主要以大型木梯、沙水建构为主,木梯体型较庞大,种类比较单一,沙水建构的建构材料多为中型,基础构建单元数量较多。室内的建构游戏主要以积塑材料为主,每个班配备了大概4-5种的积塑材料。但是每一种相对来说数量较少,会出现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材料不够或者是积塑材料不能够充分地让每个幼儿玩到的情况。
三、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的问题
1.材料不够丰富,数量不够
建构游戏开展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材料丰富。在本园,建构区的材料相对来说不够丰富,有些班级的幼儿三年下来都没有机会玩积木游戏。室内的建构游戏以积塑材料为主,每个班大概有4-5种,但是每一种的材料很少能够供全班使用。
孩子们在使用拼接玩具,老师要求要用这些材料拼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来,小芮这一组的小朋友商量说我们来拼车吧,于是他们小组四个人商量着在拼车,拼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小汽车,他们想继续拼一个更漂亮的汽车出来,可是拼到一半就发现他们的材料不够了,他们举手告诉了老师,老师这边也没有多余的材料,她只能从另一组小朋友那里再拿一点他们要的材料,可是这组的小朋友又不够用了。
可见建构材料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开展,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建构什么,很少会有计划性,而材料的不够丰富就会出现建构到一半材料不够用的情况。
2.材料缺少变化
幼儿园的大型建构材料是很少进行更换的,而室内的建构材料一年是随着搬教室才会更换一次,形式上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过低的更换频率使得幼儿对建构游戏没有什么大的兴趣。
老师在开展活动前让幼儿来玩雪花片,老师在活动前说了活动要求让幼儿来建构,可是才过了几分钟,孩子们就变得很浮躁,手上虽然在操作,但是也没有拼出比较有形状的物体。
因为高频次的玩同一种材料,幼儿对开展的建构活动表现得毫无兴趣,使得开展的活动毫无效果。
3.存在安全问题
在建构活动中,像户外的木梯建构,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经常会出现搬运材料的过程当中磕到碰到或者在玩的过程当中不小心受伤的问题。
游戏过后,因为是大班孩子,老师便组织幼儿去收纳所玩的木梯材料,孩子们也很开心能够帮老师的忙,但还是在搬运梯子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额头,额头有点青肿,也有在玩木梯建构的过程中,把脚扭到,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对幼儿园老师来说,往往最害怕的便是出现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教师减少户外建构游戏的游戏次数。
(二)教师指导问题
1.教师过度干预指导
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尤其是大型建构,需要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由于区域活动的时间不够或者有大型活动,教师不敢放手让幼儿亲手去操作,所以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往往会以自己的意见来干预幼儿的想法,有时候教师会直接介入,没有引导或者是启发幼儿,而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
终于等了好长时间轮到某个大班幼儿来玩沙水建构,孩子们很兴奋,跃跃欲试,在看了示意图之后,他们和老师商量要搭“激流勇进”。老师同意了他们的提议,但是“激流勇进”有点难,而且活动的时间也有限,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师在搭建,孩子们在旁边递材料。
像以上这种情况不是特例,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就会直接动手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最后作品搭建出来了,但是事实上却不是幼儿真正的水平,而且下一次幼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依然不会,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且这会使幼儿产生依赖他人的心理,遇到问题很难自己去解决。
2.教师参与程度低
教师往往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对游戏的开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在室内建构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忙于填表等其他事物中,基本上游离于游戏活动之外。而教师游离于活动之外会导致幼儿玩闹、创作程度低等现象发生,使建构游戏失去了它的价值,活动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评价过程缺失
在建构活动完成之后,由于时间关系,基本上来不及评价,就会收拾整理材料,这就使得最后的评价环节缺失了。
下午的区域时间马上快结束了,教师在旁边催促道:“赶快收拾整理玩具”,小朋友们听到赶快拆分自己建好的物品,期间还会有小朋友小声地念叨“老师让收啦,老师让收啦”,孩子们慢慢地将材料收拾到了材料框里面。
区域游戏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会要求幼儿进行收纳整理,而幼儿在这个时候也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拆分自己的建筑物品以及归放上。在游戏结束后教师甚少组织交流点评环节,这会使幼儿失去了分享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提升游戏水平的机会。
四、教师在提升大班建构游戏中指导策略的建议
建构游戏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据上文提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一)培养教师科学的建构游戏观念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在建构游戏中,除了要有丰富的材料,还要有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只有教师了解了建构游戏的意义与内涵,掌握建构游戏的特点,充分认识建构游戏对于幼儿、教师的价值,这样才能正确解读幼儿的作品,才能灵活运用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2]。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灵活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在游戏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不同的建构主题和活动情况,教师的角色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在游戏的初始阶段,当幼儿不知道如何开展游戏时,教师是幼儿的启发者;在游戏活动的中途,幼儿不知如何下手,思路出现短暂的空白时,教师就是幼儿的引导者;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又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出现不遵守游戏规则、哄抢材料的状况时,教师变成了纪律和规则的维护者;当游戏活动已经结束,教师开始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就是幼儿作品的评价者。教师的身份可以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也可以是其他任何需要的角色,但不论建构区活动进行到哪一步,教师始终要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建构区活动的作用与优势。
(三)保证评价地位
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指导策略,它对教师和幼儿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评价的另一作用是导向,教师作为幼儿心中最高的权威人物,他对幼儿作品及建构行为的评价,会在幼儿心中形成一种标准。教师认为好的东西,其他幼儿会争相效仿,教师认为有问题的方面幼儿也会小心避免,这对于幼儿的活动无疑起着榜样的导向作用。不难看出,教师对于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问题,评价环节的大量缺失导致幼儿作品得不到反馈,优秀的作品得不到认可,不足的作品不知道该如何进步,这会让之前的指导大打折扣。教师只有合理安排时间,让评价环节留有余地,才可以保证评价环节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提高对评价的认识,摆正评价环节的位置,让评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合理投放建构材料
在室内的建构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材料数量缺失,导致幼儿无法完成建构作品的情况。幼儿作品无法顺利完成,不仅会阻碍幼儿设计的顺利实现,影响幼儿能力的正常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幼儿建构的积极性。所以,有必要提高建构积塑材料的区分度,并增加该区域材料的数量。室内建构材料投放往往存在着材料不够丰富的问题,这就导致幼儿搭建的作品大量相似,玩的时间过久之后,会对这些材料失去兴趣,因此幼儿园投放材料时需要考虑丰富的材料以及需要定时更换。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建构游戏对于孩子的能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材料影响着建构区的活动顺利开展,老师的指导对于游戏的开展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