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程-师资-孵化-比赛”四位一体模式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21-12-29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刘燕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刘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创新型人才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于国家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创新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而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是青少年,职业院校学生正是这支队伍的重要力量。那么,作为重要力量,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如何具备创新精神,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创业的成功,以实现适应经济发展的目标。
1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是顺应时代发展,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教育职责。创新是时代潮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核心与关键,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形式,同样担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职责。
第二,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随着高校、高职院校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2018年为820万人,2019年上升到834万人。我国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增长数量远远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数量,使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第三,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激发创新创业潜能,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人生价值。
2 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成熟。通过调研,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创新创业平台课程进行了规定,包括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创新创业类项目。必修课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专业选修课根据职业岗位开设;任选课为统一安排平台选修课;创新创业类项目包括讲座、比赛、社团活动等。课程设置体系较完善,但实际运行过程中显得不够成熟,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问及学生是否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33.75%的学生表示有。除了包括以上课程外,还有心理学,经济政治与社会,会计实训,演讲与口才,社会调查方法,办公自动化等课程;35.4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还有30.83%的学生表示没有。这说明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有所了解,并认真学习;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不够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保障。创新创业导师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创业知识包括:财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要求较高,较少有专业教师能够达到此水平。
创新创业不能纸上谈兵,需要用实践指导理论知识,需要不断试错,需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飞跃,因此好的创新创业项目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和培育[2]。然而,高职院校目前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力量薄弱,创新项目均依托于班主任、辅导员及部分兼职教师,虽然这些教师有创新创业理念,但却缺乏创新创业实战经验。
通过近三年的创新创业比赛工作了解到,项目指导教师均为相关专业教师,仅仅是外出参加过相关比赛及创新创业活动,均未进行过系统培训,没有创新创业经历;邀请校外有经验教师、成功企业家、政府人士担任导师则较少。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训练孵化体系不健全。一个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落地,产生价值。在实现真正转化的过程中,孵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院校大多数借鉴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为在校学生、应届毕业生、毕业未满5的毕业生提供场地租金补贴,并给予优惠政策指导。而通过调研,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内入住大部分为传统项目,包括广告设计工作室、美发工作室、园林设计工作室、精品店等,配有相关指导教师但随着后期的发展,部分项目由于创业者缺乏经验而暂停,只有部分传统项目存活。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学生表示创新创业相关组织有哪些时,58.79%的学生表示有学生协会为主的创业团队,只有14.25%的学生表示有其他组织包括孵化园,甚至有10.52%的学生表示没有相关创新创业组织。由此说明创新创业训练孵化体系不健全,没有真正发挥创新创业训练孵化作用。
3 构建“课程-师资-孵化-比赛”四位一体模式
(1)以课程为基础,搭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平台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学习专业课基础程度,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设置,低年级注重理论课程的教授及学习,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必修课;高年级则注重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能力提升方面的课程。在内容方面,可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及相关实践课程,如企业管理、法律课程等,并制订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在教学形式方面,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进行,同时鼓励项目有发展空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3]。
(2)以师资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培养与选拔,通过组建一支既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从院校制度政策着手,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下企业锻炼,积极参与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水平;积极探索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校企深度融合,邀请校外有经验教师、成功企业家、政府人士、企业专家到校担任创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3)以孵化为平台,助力学生创业茁壮成长。完善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真正实现构建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可采取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众创空间模式,学校负责场地安排、简单设备配置,为大学生提供构想项目进行实战经营的场地,同时提供兼职导师;企业负责挖掘创新创业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在众创空间中讨论创意及创业项目,并提供指导。企业与学校可定期通过比赛或创业计划等形式进行项目选拔,选拔出有提升空间及发展优势的项目,配备创业导师,进入众创空间进行孵化,并由众创空间统一进行全程监督跟踪,定期总结纠偏。
(4)以比赛为契机,有效激发创新创业热情。通过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组织了解到,规模较大的创新创业比赛有教育部、团中央等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还会有一些学会、地方政府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比赛的举办增加了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度,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热情。
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主持双创项目并参与教师课题。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让学生体验项目构思、孵化、提升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同时通过这个复杂过程,让学生体验创新、挑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