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破解校内课后服务困境
2021-12-29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史玲玲焦觅华
■邢台市郭守敬小学 史玲玲 焦觅华
今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校内课后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今年秋季学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落实“双减”政策,离不开校内课后服务。校内课后服务“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学校作为课后育人的主体,应该强化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以优质的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需求。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挖掘、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建构了精彩纷呈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开发特色课程,满足学生课后需求
学生是校内课后服务的对象,家长对校内课后服务的成效抱有很大期望,如何确保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另外,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需求多种多样。因此,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项目要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对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学校积极发动教师,采用课程招募、学生走班、教学研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增加校内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促进校内课后服务向深处、向广处延伸。开学前,学校课程中心编制了校内课后服务的各项实施方案、相关管理制度和评价量化明细表格,同时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特色课程招募令(教师)》和分年级的《特色课程招募单(学生)》。开学后,学校鼓励教师勇于突破自己的专业局限,结合个人特长,开发出特色课程,使校内课后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完善服务体系。现在学校拥有球类、体操类、传统艺术类、创意美术类、器乐类、舞蹈类、棋类、人工智能类及合唱、朗诵、游戏化课程等数十门特色课程,从科技特色课程、德育实践活动、文体艺术社团等不同角度有效实施课后育人活动,丰富了校内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涵,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发挥社会资源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邢台启民义工协会成立时间长,管理机制成熟,拥有庞大的义工队伍和优质的师资力量。学校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把义工志愿者引进学校课堂,充实校内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在全校开设了街舞、围棋、口才、播音、创意手工等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为“三点半”后的校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开办家长议事厅,助力课后服务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创新做法,引导学生自愿参加校内课后服务,回归学校教育,最终达到“双减”的真正目的。我校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以家长议事厅为切口,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学校首先筛选了一批政治理论素养高、文化水平高的家长成立了家长议事厅,召开了“家长议事厅·‘双减’大家谈”线上交流会,宣传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以此带动班级内的其他家长。学校通过家长自身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了全校3000余个家庭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学校还通过家长议事厅将家长资源引入课堂,让有专长且符合条件的家长,如医生、律师、法官、舞蹈演员、主持人等家长群体参与到课后服务中,丰富了学校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
实行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学校是育人主阵地,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力军,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参与的状态直接影响课后服务工作的质量。课后服务不是简单地“看护”学生,需要教师提前精心设计,充分准备。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
合理调配时间,提高教研效果。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其他事务性工作以外,还要兼顾2小时的课后服务,这使得教师无法像以前一样在课后进行备课、教研和批改作业。为此,我校根据教师任教学科的不同,积极调整课程表,统一协调上课时间,把校本教研安排在正常课程表中。比如,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不再安排语文课,语文教师利用这个时间集中教研。每周四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全部由小学科教师采用特色课程超市的方式进行,而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利用这个时间,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内教师梳理上周问题、检验本周作业、计划下周教学任务等。这样既提高了语文和数学两大主科的教研质量,又不影响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
试行弹性离校卡,缓解教师家庭困难。课后服务的开展,延长了教师工作时间,给教师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影响。为此,我校实施了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当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均享有当天晚来或中午早走1小时的权利。教师在教务中心申请,开具临时离校卡;如果没有临时事件,也可以积攒权利,每个月可以集中调休2天,处理家庭事务,让每一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缺失家庭责任。
合理分配绩效补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我校在课后服务补助发放中体现优计优酬,多劳多得,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课程处每日巡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以及作业辅导质量,对教师的工作量记入考核量化。对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工作积极、业绩突出、教学效果卓著的教师给予在评奖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的权利。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双减”背景下,“5+2”的课后服务模式并非只是孤立的每天放学后的2小时,而是向前贯通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向后延伸至家庭教育。我校把课后服务的学习内容纳入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学校的课程改革而言是一次深化和突破。校内课后服务固然是为“三点半”问题而生,但其意义却不止于放学后的安全看护,利用课后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才是最应着重探究之处。理想的校内课后服务应当具有公平性、育人性、社会性,确保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双减”这一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不断探索,长期实践,方能助力学生拥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