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行为安全意识的认知探究

2021-12-29林燕荣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问卷规则

林燕荣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507)

学校体育肩负着学生健康安全教育的重任,随着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校园体育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有研究指出,在学生受到的严重伤害事故中,因体育运动而致伤的比例超过50%[1]。有学者[2]认为,大学生具有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等特征;其运动损伤特点为: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校园体育安全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状态和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影响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美国运动医学会(1993)认为,50%的青少年体育安全事故可以预防[3]。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安全认知的调查,分析校园体育安全的潜在影响因素,以避免或减少校园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校园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的1120名学生(男生756人,占67.5%;女生364人,占32.5%)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有关学校体育安全、运动损伤、体育伤害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围绕运动损伤、体育伤害等事故产生的原因罗列出10项问题并准备好提纲,采用直接访谈的方式对体育教师、校医以及2017—2018年在体育运动中有过受伤经历的个别大学生进行访谈,并在征得被访者的同意后,做好谈话录音。访谈对象共36人。

3.问卷法

绘制“校园体育安全”“体育行为安全认知”“运动损伤”等问卷表,问卷问题编辑按5-1级的五级维度(5是非常重要、4是重要、3是一般、2是不重要、1是非常不重要)。问卷内容设置是根据一线体育教师和专家对问卷内容的筛选、修改评定,保留认同率大于75%的内容进行编辑,再实施调查。体育教师和专家的问卷使用邮件和纸质版的形式调查;学生问卷于2018年10月通过“问卷星”软件在微信上推送调查,共推送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0份。

4.统计法

问卷调查所有数据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安全认知

王岩(2011)通过对1242名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受伤的前三项原因是粗心大意、准备活动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4]。石岩认为,体育运动的熟悉性和安全风险认知水平成反比,即熟悉性水平越高,风险认知水平越低[5]。91.5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的安全意识差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6]。调查发现,79.8%的大学男生和67.3%的大学女生认为运动时的专注度高、注意力集中是减少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运动强度较大和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大学生思想安全认知不高、麻痹大意,主要体现在对运动项目的困难、突发情况准备不足;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运动装备以及运动保护装备的使用随意性大、不重视、不认真。在2017—2018年,有62.4%的大学生在运动中因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度不够而受伤。男生主要受伤是扭伤、撞伤、擦伤或被球砸伤;女生主要受伤是被球砸伤、擦伤或扭伤。思想安全意识不足、麻痹大意是导致学生受伤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有60.3%的大学生从来都不认真做准备活动,或者动作不到位、随意应付;女生对运动装备的要求比男生低,有38.6%的女生经常穿牛仔裤或者休闲鞋参加体育运动。由此看来,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安全行为的宣传教育存在不广泛、不重视的问题。

机能状态包括身体状态和体能状态。古维秋研究显示,25%的体育事故是由学生身体疾病引起的[7]。大学生在身体状态不良、过度疲劳,或者有疾病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比赛时,可能发生运动损伤和运动事故。调查发现,有90.3%的学生认为体育安全很重要,他们在身体不适时会选择休息。体能是参加体育运动的保障,是技术动作规范表现、战术执行配合的有力基础,特别是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项目,体能状态能直接影响体育安全。体能下降会造成动作变形,从而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黄晓灵[8]认为,可以借鉴“提升学生体适能中程计划”,加强学生体能训练,杜绝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技术动作安全认知

聂钒(2007)指出,54.5%的学生常常在事故发生后才意识到安全问题。在既无法识别不安全因素又未充分掌握技术动作方法与技术动作要领的前提下去做一些自身根本无法完成的动作,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极大[9]。网球训练中的网球肘、足球射门时造成的扭伤及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等都是因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引发的。对技术动作安全的认知包括动作规范性、训练方法和保护技术。技术动作合理规范、训练方法科学、保护技术到位都能够大大减少运动损伤和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规范协调的技术动作既能避免受伤,还能更好地完成比赛。大学生因技术动作不规范、不协调而导致运动损伤主要体现在用力过猛或者外力的影响和干扰。调查发现,有36.3%的大学生因技术动作不合理而引发受伤,由此可见,规范协调的技术动作是提高运动能力、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

(三)规则知识安全认知

在身体接触性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动作粗暴、不服从裁判、不遵守竞赛规则是造成运动伤害和冲突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81.4%的学生认为严格执行竞赛规则、服从裁判员的判罚是避免冲突和减少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有66.8%的大学生有良好的规则安全认知,但有21.6%的大学生在竞赛中规则安全认知较差,这部分学生在比赛训练中会存在安全隐患。遵守竞赛规则与团队纪律是避免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10]。学校应加强大学生规则安全认知的宣传、培训和引导,以保障校园体育安全。调查发现,88.2%的大学生认为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与康复知识对运动损伤处理有非常大的帮助,并且能够避免二次受伤;同时,及时正确地处理运动损伤部位,有利于机体康复。

(四)场地设施安全认知

安全的运动环境是保障运动安全的物质条件,也是遏制体育伤害事故的重要方面[11]。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体育蓬勃发展,但运动场地有限,造成了运动时相互干扰,存在安全隐患[12]。大学生体育运动场地应平整、干净、宽敞、明亮,器材设备应定期维护、及时修理,这是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要求。有95.9%的大学生认为场地设施安全很重要。

(五)环境气候安全认知

天气对室外运动项目的开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恶劣天气容易导致运动安全事故。在“雷雨天”“回南天”“三伏天”开展体育活动存在电击、摔伤、中暑等安全隐患。调查发现,84.3%的学生认为天气对校园体育安全非常重要;有30.4%的大学生由于天气原因而造成运动损伤。个别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造成运动受伤,如雨中踢球、雨中跑步等。

(六)竞赛组织安全认知

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是比较常见的,有班级、学院、体育社团等比赛,也有校际间的邀请赛。一些比赛组织不严谨,对比赛的场外安全因素考虑不全面,加上裁判员执法和控制能力有限等因素易引发安全事故。在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中,医务监督往往不到位,在比赛竞赛中运动损伤处理不及时、不专业,容易引发二次伤害事件。调查发现,只有8.2%的大学生在组织体育竞赛时会准备基本的外用药物;有38.3%的大学生认为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安全保护措施不够严谨,难以保证安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校园安全事故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安全认知密不可分。大学生校园体育行为安全认知包括思想安全认知、技术动作安全认知、规则知识安全认知、场地设施安全认知、环境气候安全认知、竞赛组织安全认知等。

大学生思想安全认知不高,主要体现在对运动项目的各项运动前准备,以及对运动中的困难、突发情况准备不足,有60.3%的大学生从来都不认真做准备活动或者动作不到位。另外,大学生的竞赛组织安全认知、技术动作安全认知、规则安全认知薄弱,有21.6%的大学生在竞赛中存在规则安全认知问题,在比赛训练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建议

1.加强校园体育安全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校园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等,普及体育安全常识,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安全认知。

2.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损伤处理及急救技能

体育运动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关节扭伤、内脏损伤、脑震荡、骨折、肌肉痉挛、关节脱位、出血、休克等,对运动损伤救护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从而减少事故危害[13]。学校不定期聘请有经验的保健医生来讲解各种运动损伤的现场护理和救护技能,如包扎、止血、骨折固定、脱臼复位、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等基本的急救技能。

3.加强体育竞赛规则意识的培育

俗话说,规则是公共的,规则意识是个人的。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政府部门制定了怎样的规则体系,而且也体现在社会成员具有怎样的规则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竞赛规则意识,不仅能减少运动损伤,而且能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4.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校园体育安全的重点人群做好医务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跟踪。比如,对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实行“运动处方—行为干预—医务监督”管理;对在运动竞赛中容易冲动而引发冲突的大学生,实行“思想教育—行为干预”管理;对亚健康人群需要采用“运动处方—自我行为—医务监督”管理等。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问卷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体育运动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呆呆和朵朵(13)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