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举措
2021-12-29李彦红
李彦红
(山东省莘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聊城 2524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农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工作中,应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增加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工作中,需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动力,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建设,落实收储政策,并加强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招商,建设好美丽乡村,改善农村教育与医疗条件,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1 激发内动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1 切实做好确权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良好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出农村土地的价值,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土地创效[1]。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将农民手中土地经营权集中在一起,由企业、社会资本进行土地的市场化运营,借助这些组织手中的资金、技术打造多样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以此来挖掘土地资源的价值。因此,需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并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建设,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秩序,以实现土地流转在农业经济中的深度推广。
1.2 搞活集体产权
优化配置农村集体产权,激活闲置土地资源,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制,为村民配置相应的股份,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1)要稳定原有的土地承包权,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土地经营权实行市场化运作,在完成确权颁证后,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搞活土地市场经济。3)明确农民的集体所有权,借助集体产权创造经济价值。
1.3 做好保障机制
农村土地改革涉及到农民的经济收益,应在供给侧改革工作中做好用地保障机制建设,包括完善评估体系建设[2],对土地价值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构建担保机制,确保土地流转的安全性,实行风险补偿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基础保障,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还需建立用地保障机制,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在土地开发利用中,留一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加工厂、物流仓库等,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并采取农业用地管理措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无需执行用地审批程序。
1.4 落实收储政策
粮食安全事关重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需要严格落实收储政策,激发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其经济收益的稳定增长。1)要为种粮户提供优质的收购服务,在收购工作开始之前,应确保仓容可完全满足收储的要求。2)粮油收购中要确保价格的合理性,粮油价格要符合当下的市场行情,避免发生卖粮难的问题。3)粮油企业要做好转型升级工作[3],构建粮油产业园区,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5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建设
农村金融体系本身建设滞后,为了促进金融行业加大农业经济方面的资金投入,需做好以下4 点工作。1)应积极构建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解除金融行业的后顾之忧。2)地方政府应鼓励金融行业实施抵押融资业务[4],并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的保险产品,实现农业保险在农业种植中的全面覆盖。3)在农业保险完善建设中,还应完善畜牧类保险、水产类保险,以此来为农业经济发展托底,一旦种植与养殖出现问题,则由保险赔偿农民的经济损失。4)农业保险还需覆盖到特色农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具等方面,真正实现保险的全面覆盖,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
1.6 贯彻落实保护政策
我国针对农业经济出台了“三项补贴”制度,地方政府需要严格落实该制度,激发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以保证粮食市场的稳定运行。加快林权制度的落实,明确林权的归属,以激活林业经济,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持续深化水管体制,明确农业水利的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作用,保证区域内灌溉用水的安全。积极开展供销合作社经营模式,由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包括了农业机具、教育培训等,并依托于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的运作,形成对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保护作用。
2 扎实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
2.1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加固除险,维持水利工程的功能性,为农业种植的防洪抗旱提供基础保障。2)在灌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并做好河长制工作,保护好农业耕地,保持水土,以确保农业土地的资源效益。3)加强农村道路建设。道路是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命脉,无论是农村内部道路,还是农村公路,都需要完善建设,将农产品运出去,将农业生产资源拉进来,实现农村与乡镇、城市之间良好的贸易往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4)深化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为农业种植机械化、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撑。
2.2 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
农村环境质量较差一直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环境下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落实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构建农村良好的宜居环境。1)对农村水系进行治理,做好清淤疏浚,打造生态水系,维持水系周边的生态平衡,并加强农村道路、农村住宅区域的卫生管理工作,保持农村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2)做好农村厕所改革及给排水工作,对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农民的饮水安全。3)提升农村软实力,注重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增强乡村的文化底蕴,打造文明乡村、现代化乡村,以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2.3 加强农业招商工作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应将外部资金、技术引进来,通过加强农业招商解决发展农业经济的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将引资引智工作与供给侧改革相关联,增强改革效果的同时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充足的资源。因此,应以农业经济效益提升为目标,打造农业科技园区,树立农业经济示范区,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特色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深加工项目,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2.4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在政策支撑方面,应执行好农机补贴政策,帮助农民购置先进的农业机具,大力发展农业多功能复合式作业机械,提高农业种植的自动化水平。在经营主体方面,应加强培育工作,积极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运作,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并融入农艺与农信工作,重新构建农机服务市场秩序,规范化市场行为,为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保驾护航。智慧农业是农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应构建信息化农机服务平台,对农机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在保证农机作业安全的同时,保障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效能。
2.5 改善农村教育与医疗条件
在办学条件上,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较为陈旧,并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育环境较差,应秉持教育公平理论,平衡城乡教育资源,改善农村的教学质量,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扎实教育基础。在医疗卫生方面,应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力度,尽可能缩短城乡医疗保险上的差距,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环境,关心与关爱留守老人、儿童,切实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各项问题,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
2.6 强化组织领导力度
“三农”工作应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并将其作为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要在“三农”工作中,做好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工作,统一规划部署各项工作,确保资金与人员安排到位[6],为“三农”的有效实施做好基础保障。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出带头和指导的作用,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做好基础保障,加大重点项目的关注度,切实维护村集体的经济利益。
3 结语
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可以缩小城乡的差距,实现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达5.6 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可实现农民的增收,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正确开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举措,如做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搞活集体产权;做好保障机制,扎实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