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021-12-29笙婷婷
笙婷婷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当前阶段,为有效平衡城乡发展关系,缩短城乡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国家针对农村发展的局限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技术推广、民生建设等相关政策,聚焦“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农村建设战略。为有效发挥农村现代化发展政策的引导、规范、协调作用,农业管理部门应深入、全面了解地方农业产业实际发展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经管制度,为地方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指明方向。
在低碳生产、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等现代农业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发挥农经管理在农村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实行与调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为农村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深加工与供应链建设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并基于因地制宜的农经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找准现代化的生产经营路径,针对性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群体增收、创收发展提供保障。
1 指导作用
1.1 有助于加快现代农村经管体系的优化建设
现代经济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农业市场的经管形势、竞争机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健全农村经管体系,成为保障农民生产效益的关键所在。从农业经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流程,来不断健全农村经济发展体制。不同地区的经济产业,其生产模式、技术应用、资源优势、管理规划机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统一区域内的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经营产业链,需要政府部门深入调查、分析农经发展实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管理机制,加强农业相关产业现代化经营发展的指导,为地方农业经管体系的优化建设提供支持[1]。
1.2 助推农村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
目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远程通讯等现代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农业生产的方式得到了创新技术的支持,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灌溉等生产设施不断升级,播种、翻耕、收割等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质效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时间与成本。在科学的农业经管战略指导下,以农村区域农业经济阶段性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确定具体的技术、设备、引进项目,使农村地区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布局更合理。同时,相关技术指导人员通过合理宣传、引导,还能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高新农业生产设备的推广,对于提升农村地区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有积极作用。在农业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若遇到发展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的指导方式进行解决,促进农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3 能够有效平衡区域发展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新型城镇化整体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城镇产业规划布局形式不断被调整,城市居住环境的管理更严格。为有效控制城镇污染问题,一些工业发展的基地逐渐转移,把工厂建在了农村地区,对周边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部分地区农业相关生产、加工企业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管理工作存在矛盾,难以落实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目标。应基于科学发展观、绿色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的理念,制定经济管理规划,可以在政策的宣传引导下,深化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规范农业企业的经营与建设方式。例如对工业用地的开发与管理形式进行合理调整、集中处理农业生产垃圾、禁止垃圾不规范填埋与焚烧行为等,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为绿色农业模式的广泛实行奠定基础[2]。
1.4 提高了区域农业资源整合的效率
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因地制宜的经管战略对地方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对于促进农业原有生产结构的转型有着重要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产业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粗放经营模式为主,对于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效率相对较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贯彻农村现代化发展计划,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从整体规划、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经管制度,集中地方发展优势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找准农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管理决策,加强深加工产品、附加产品等高效益产品的研发,全面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创造水平。2)现代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影响下,在乡村资源开发方面,除了原有的农业生产资源,还可以对当地的生态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农村地区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3]。
2 有效路径
2.1 基于科学发展观,制定因地制宜的经管规划
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战略的实行,为农村新时期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方针与路线。不同地区在落实农村现代发展与建设战略时,应在科学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高效、可靠的改革路径。为此,当地农业部门应在加强地区各项经济产业布局、农民差异化发展诉求、地方发展资源优势等条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有效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为农业发展提供专业的知识理论。在经济管理指导规划的实行过程中,注重市场形式、生产技术、农产品供应、区域经济产业转型等方面情况的动态变化,在保证发展规划有序、全面落实的同时,结合规划实行的反馈成果,对与实际情况存在矛盾的规范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充分发挥科学经管规划的指导、规范作用。
2.2 优化经管队伍的培育与引进机制,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在经管战略政策的具体实行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团队的综合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最终成效,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在业务水平上的培养是经管战略目标贯彻落实的重要基础。在农村地区经管队伍的培育与引进管理工作中,需要当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1)应加强在职队伍的专业培训,注重高素质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在不断夯实经管职员专业基础的同时,拓宽管理人员参与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知识的途径,组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管理团队。2)在人才的招聘与引进方面,对原有的招聘准则、人才引进方式进行改革,合理调整岗位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归农村参与经济建设。3)建立健全工作监督与保障机制,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工作考评方式,将经济管理与建设的整体目标进行细化,引导工作人员在常规工作中落实建设任务[4]。
2.3 搭建集中化、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
随着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深入应用,在农经管理实践工作中,搭建集中化、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民创收能力、规范农业市场的重要路径。1)在农业生产领域,应进一步加强先进种植模式、生产技术的引进,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例如在以往的农业种植中若要进行大面积的种子播种,需要农民在田地里花费很长时间进行播种,在引进智能监测设备、自动化播种机械后,可以有效缩减人工种植的成本,进行大规模的机械种植。2)政府部门应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强化对区域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起数据高效共享、交互的农业市场服务平台,对农业市场需求情况、产品数据、当地农业种植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进行市场预测,制定经管方案,对农业产业阶段性的发展规划进行指导[5]。
2.4 政府主导,深化与农业组织的合作
现阶段,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形势的不断转变,使农业产业的经营模式出现了变化,企业融资、投资环境更复杂,在拓宽了农业企业、个人筹资渠道的同时,也使农业生产与经营面临的风险更加多变。针对该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在经管制度与战略的指导下,深化农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农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合作,明确农业组织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此外,政府部门还应牵头制定相关标准,执行总引导作用,加强与农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继而充分发挥农业组织的具体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经管部门还应做好资源配置与规划工作,持续加强特色资源开发,着力扶持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朝阳产业,平衡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经济体系,加快农业产业转型的步伐。
3 结语
现代经济多元化、复杂性的发展格局下,农业产业的生产与经营形式不断变化,为更好地控制区域经济体系改革带来的风险问题,地方农业经济建设相关部门应从统筹全局、优势互补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新时期的农业经管创新发展路径,结合不同农村区域的经济产业优化建设需求,对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技术、经营模式等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管机制在制度保障、认识转变、技术推广、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助推作用,通过强化经管科学认识的宣传引导、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加快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做好惠农政策引导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高效落实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