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对外合作中的英语翻译策略
2021-12-29党星
党 星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千百年来的农耕发展使我国农产品在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也进入了国际流通的平台。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稳定及出口潜力巨大的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农业技术交流,在农业资源开发、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示范区建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等领域均展开了深入合作[1]。2020 年我国在“一带一路”非金融领域投资额达到177.9 亿美元,比2019 年高出27.4 亿美元。此外,我国承办了“一带一路”精准农业国际合作高端论坛、“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发展论坛及“一带一路”农村发展论坛等高峰对话,更好地推动了农业领域的交流和对外合作[2]。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离不开高效的语言翻译工作,而英语则是世界上的最主要语种之一,其中“一带一路”126个沿线国家中有52 个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因此英语翻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业对外合作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1 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频繁,语言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更好地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国际的农业投资与合作越来越多。1)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合作时,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为非英语官方语言,但国际合作大部分仍采取英语作为媒介工具。英语翻译与我国农业对外合作的有效结合,将帮助我国农业更好地迈入国际贸易行列,迅速与相关国家地区建立合作。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具有不同特色,这对对外合作的英语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需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与农业发展实际,更准确地进行语言翻译[3]。3)农业英语不同于公共英语,其在信息表达、词语专业性等方面有更加具体化的要求,译者还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充分了解学科的特殊性,因此更加频繁的农业对外合作也对农业英语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2 现状
2.1 农业英语专业性强,对翻译人员要求较高
1)农业英语专业术语多,要求译者有更丰富的词汇储备与翻译表达能力。例如,“牛”可以翻译为cattle(牛的总称)、cow(奶牛)、bull 或ox(公牛)、buffalo(水牛)、calf(小牛)及beef(牛肉)等。2)农业英语派生词多。以bio-为前缀的词汇就有100 多个,如biofertilizer(生物化肥)、biocidal(毁灭生命的)、bioconversion(生物转化)及biocide(抗微生物剂)等。3)一些英语单词在不同场景和不同学科中表达的意义不同。例如,“milking”在畜牧语境中表示“产奶”之意,而在种植中则表达“灌浆”的含义。4)我国农业具有自身的区域特色,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水果、农作物及养殖产品,而不同地域的农业劳作也具有不同特点,生产模式多样复杂,译者要首先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做好农业对外推广的英语翻译工作[5]。5)对外合作的不同国家与地区其农业现状也不尽相同。每个国家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种养殖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农业产业也各具特色,因此译者也需要对合作国家的农业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2.2 翻译工具较为单一,翻译软件专业性不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我国5G 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各类翻译软件层出不穷,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翻译软件基本能做到智能识别并准确翻译一个单词或词组,甚至可以较为准确地翻译一段文章,较大地节省了翻译者的工作量,提高翻译效率。但是工具的使用仍然存在弊端:1)一般软件侧重于公共英语,没有专门的农业英语翻译工具,专业性存在不足;2)软件的普及使得译者容易依赖软件工具,不能及时发现软件翻译的错误,造成工作失误[6]。因此,翻译软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译者在农业对外合作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工具,在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翻译的准确性。
2.3 翻译人员农业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许多英语单词在不同的领域表达的含义不同。农业专业术语较多,而部分农业英语翻译相关词汇表达的含义与公共英语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如“stress”通常表达“压力”或“负担”,但在农业环境中却表示“应激”之意。因此,农业对外合作的翻译工作者需要比一般翻译人员掌握更加丰富的词汇量,以便准确传递农业交流的信息。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农业翻译工作的人员数量有限,不足以应对频繁的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同时大部分译者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背景,对农业行业与领域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对外合作。
3 策略
3.1 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结构
高质量、高效率的翻译工作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语言掌握基础之上的。在农业对外合作的英语翻译工作中,译者需要具备高超的英语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精通英语语言结构特征,同时在翻译时根据不同国家与地区客户在英语使用方面的不同偏好进行针对性的交流,最大限度地消除由语言造成的合作壁垒。例如,一些翻译工作者和翻译软件将“普洱茶”译为“black tea”,而实际上“Pu’er Tea”才是更加准确的译法。
3.2 注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直译与意译是英语翻译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有效利用直译和意译的不同特征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传递需要翻译的信息,还能使翻译工作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译者如果只是直接对特色农产品的名称进行翻译,外国客户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农产品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特色,而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将农产品的相关典故、产地的人文知识表达出来,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介绍产品的外观、用途、口味和营养成分等信息,则会给外国客户留下更加深刻与立体的印象,让对方更好记住产品的名称与特色。因此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来充分表达原意的内涵,促进双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让农产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更好地走出国门[7]。
3.3 强化农业英语翻译理论体系建设
农业英语翻译虽然实用性强,但仍然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在农业英语翻译亟待进一步提升质效的背景下,只有加强理论体系建设,才能实现翻译工作的提升。1)充分研究农业英语的实质与特征,构建系统化的农业英语理论体系与知识库,不断丰富理论基础知识;2)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助推农业英语翻译实现质的飞跃,可以借鉴其他语言之间的翻译技巧,结合农业英语的自身特色做好“信、达、雅”工作,帮助国外客户更立体地了解我国的农业及产品。
3.4 利用现代化工具提升翻译质效
充分利用翻译软件、App 及互联网的资料库辅助翻译工作,提高翻译质效。一些软件不仅能辅助做好笔译工作,还能实现语音的实时翻译,极大地提高翻译工作效率;而有道词典、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信息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译者可以借助这类平台及时更新翻译资料,掌握最新词汇信息,建立个人语料库,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补充个人语料库数据[8]。语言永远处在动态变化中,农业对外合作的翻译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沟通平台,及时分享在农业翻译中发现的盲区和掌握的技巧,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对外合作。
4 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必将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我国农业对外合作英语翻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需要从事我国农业对外合作工作的管理者高度重视,在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努力,提高翻译水平,使翻译工作真正服务于我国农业的对外合作,将我国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更加精准地宣传出去,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我国农业以促进未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