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妈妈”
2021-12-29陈海波
○陈海波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
教育的路上,无数的妈妈们太难了,养娃简直就像是升级打怪。孩子越长大,各种问题越层出不穷,满满的心力交瘁感和无助感,身边虽然似乎有无数个“导航”,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循着你的心思真正教给你一个妙招,让你一张嘴、一挥手,孩子就立即服从、变优秀,所有的问题瞬间化为乌有。
于是,就出现了一类稀有物种——“别人家的孩子”!
这“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完美无缺,永远有无限多的优点和长处,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好,可以供天下每一个挠头的妈妈,拿来挤兑自己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每个妈妈(如我)却很少反思:这“别人家的孩子”的“妈妈”长什么样?人家是如何培养出我们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呢?!
今天就描摹描摹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背后的妈妈们的精神长相。
首先,“别人家的妈妈”大都温柔和善,懂得给孩子充足的爱和尊重。
一个妈妈的温柔与和善,是来自心底对孩子的最真实的无条件的爱,这爱让她的言语行动充满着温暖,我爱的和尊重的是孩子本身,与孩子的优秀与否无关。尽管孩子有时做错了事,考砸了试,也会在言语上小心翼翼地给孩子尊重,在行动上给孩子指引。总之,尽一切可能呵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坚定不移地打败各种问题,带着孩子尽可能地朝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不得不说,一个沐浴在爱中(不是溺爱)长大的孩子,他的眼也更容易看到爱,他的心也更容易感受到爱,往往更容易看到世间的美好。
相反,一个在指责抱怨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中也许更容易滋生出指责和抱怨。久而久之,他似乎也看不到成长的美好和未来了。
每个妈妈都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和榜样,你呈给孩子怎样的方式,也许以后孩子就会还你以怎样的方式。
就像那个大家熟知的故事:一个妈妈很早就把孩子送进了全寄宿学校,只偶尔才去看一次。有一次去,她发现孩子并不快乐,心里滋生一点内疚:孩子,原谅妈妈,妈妈都是因为想挣更多的钱,将来好把你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啊。
孩子答:妈妈,不怪你,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可以挣更多的钱,把你送进最好的养老院。
其实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大概率基本相似的共同点,那就是缺少阳光普照的温暖,缺少来自心灵的尊重和关爱。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城镇住房产权改革和演进,最大成就是推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民生。但是,也带来了房价高、负担重、购房难、住房难等问题。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住房产权改革的过度私有化已经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新时代城镇住房产权改革的理念应当继续发挥城镇住房产权改革的积极成果,同时抵制城镇住房产权过度私有化倾向,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住房产权制度。
一个幸福的孩子是怎样的状态呢?作家张晓风的文字最有感染力,她说:
在一个落雨的下午,我回家很晚,独自一个人吃“午餐”,小女儿早已吃过了,但她看见妈妈回来了,便快乐地偎依在我身边,要夹一块豆腐。
我就夹了一块给她。“啊!”女儿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世人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宴席,赞美足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小女孩,却会对一双简单的筷子的温度表示这样由衷的愉快!
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对周围的一切报以纯真和汹涌的爱意。
也只有那些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才会在记忆里闪闪发出光来。
所以,一个和善懂爱的妈妈是何其重要啊!
其次,“别人家的妈妈”大多都懂陪伴,更懂在陪伴中培养生命的品质。
从心理学上讲,幼年时,如果妈妈与孩子长时间不在一起,往往会导致亲子关系的“中断”,容易在孩子的性格中埋下自卑、敏感和不信任的种子。而且,这颗种子随着成长的不断推进,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以致影响生命的健康成长,更影响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最好的教育。
纵观那些优秀的孩子,大多都是妈妈舍得花时间陪伴的孩子,不仅舍得花时间陪伴,更舍得花大量的精力关注孩子良好品格的养成。
比如:引导孩子读书、认真写字,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度、思考力和责任心,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每一种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习”,“习”就是指反复地去做,靠时间的磨炼,靠人为地去约束,不断去做。每一种好习惯的养成,无不靠一个勤字,外加一个恒字,不日进,就会日退。
在所有美好的生命品质里,自驱力尤为重要,也最难生成。自驱力是什么?
是欧洲开明的专制君主第一人腓特烈大帝,每天强迫自己凌晨四点起床,并命令他的仆人,如果他哪天不愿意起床时,一定要扔一条冷毛巾砸他的脸。
是巨星科比那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天赋或才能,而是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的苦练。
自驱力是一个人不需要外界推动,而自己却发自内心地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能力。
所以,“别人家的妈妈”往往具有这种高级智慧——在最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去慢慢开启孩子的自我觉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然后渐渐地成为一个有自驱力的人。
我们太多焦虑的妈妈们,恰恰忽略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过多地盯着考试的分数,以致不仅分数不满意,还把孩子该养成的诸多良好习惯、该拥有的一些热爱给扼杀了。殊不知,一个有着良好习惯和热爱的孩子,作为副产品的分数也一定不会差。
这一点,妈妈们可以学习池莉的教育观:
“我的孩子和我是一体的,我们共同成长!共同生活!”
“家里的生活方式,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真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爱的人儿尽着力气爱好,把你喜欢吃的东西尽着热情吃好,把你讨厌的人事尽着宽容躲好。”
没有焦虑,没有竞争,没有压制,没有鸡飞狗跳。这样的教育观不正是前段时间“网红校长”唐江澎的话吗?
“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
或者,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教育上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然后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
所以,即便乌泱泱的学校和人们都在急吼吼地奔着分去,妈妈们也要擦亮眼睛,放下焦虑。不同的花儿花期不同,给成长一点时间,学习“别人家的妈妈”,尽可能把孩子的当下幸福与生命良好品格的培养作为成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须知,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正是因为它,我们才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