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新教师的心理困惑及其自我调适
2021-12-29杨必武
杨必武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6)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实施的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战和教育均衡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缩小城乡差异、推动农村小学提质升级方面效果显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城乡教师的生活境况、工作条件和事业发展空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某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这种差距还十分显著。农村小学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城乡教育和社会环境反差的影响,一般要经历三年左右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心态的摇摆困惑时期。这些心理困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就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农村小学新教师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希望所在,事关农村孩子们的学习乃至人生前途,一刻也耽误不得。因此,研究农村小学新教师的心理困惑,探明根由,引导他们从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等方面化解心理困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新教师心理困惑的具体表现
心理困惑,通常是指个体在工作、学习、交际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遇到的不解和迷惑。心理矛盾、心理冲突、非理性思维,以及郁闷压抑、焦虑不安、犹豫不决等消极情绪,是心理困惑的外在表现。心理困惑有程度轻重的区分。在日常生活中,轻度心理困惑是一种较为常见、普遍的心理现象,只要进行适时、有效的疏导与引导,就不会冲击个体的正常生活。但是,如果任其发展,轻度心理困惑就容易演变为重度心理困惑,甚至恶化成心理障碍,进而导致人的思想认识偏执和行为方式异常,其危害不容忽视。
处于职业生涯起步阶段的农村小学新教师,面对与心理预期有较大反差的现实环境、职业空间,很容易产生不适应感和心理困惑。尽管每一个农村小学新教师的心理困惑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处于新入职阶段,其心理困惑有一些共性,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个人发展方面产生失落感、失重感。有的新教师接受不了眼前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他们从大学时代进入职场之后产生的心理落差,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多年的努力和奋斗近乎付之东流,对工作前景和个人前途失去信心,由意气风发转为心灰意冷。二是工作开展方面的进退维谷。有些农村小学新教师在工作中向同事虚心求教,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寻求改进不足的路径和方法,但是始终难以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效果。于是,他们陷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境地,内心的郁闷与焦虑日积月累,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三是人际适应方面的无奈无助。新教师求学在高校,工作在农村小学,尽管都是在学校这一片天地中拼搏,但是高校与小学的微环境差异、求学与就业的行动性质差异、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差异,都会给新教师的人际交往带来微妙而重大的变化。走上工作岗位之初的新教师在与其他教师、社会人员的交往方面容易出现障碍。他们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容易面临说不上话、帮不上忙、做不成事的境地,心里堵得慌、干着急。四是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孤独寂寞。他们不善于向同事敞开心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寂寞和忧伤情绪在心中积聚和弥漫。
二、农村小学新教师心理困惑滋生的根由
农村小学新教师的心理困惑,是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有研究表明:教龄仅为一年的新教师大多有轻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刚步入新工作环境,不能很好地适应各方面的新情况;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这势必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从而产生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如果新教师在性格特征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如内向、拘谨、易紧张等,便难以避免地出现心理问题[1]。
(一)反差频现催生失落失重心理
社会生活与心理期待的反差越大,带给人们心理上的失落感、失重感就越强烈。入职农村小学的新教师,更能切身感受到各种社会现象与自身心理预期之间的反差。大学时代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与相对封闭落后的乡村环境,看似令人羡慕的职业与头绪复杂的工作内容,志存高远的教育理想追求与需要扎实奋斗却平淡无奇的教育现实,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会催生农村小学新教师的心理落差。面对这些反差现象,新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旦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工作环境,就会手足无措、内心慌乱。生活质量的下降、对工作要求的无所适从、个人上升通道的变窄,让新教师心理难以接受、行为难以适应。
(二)选择受限助长进退维谷心理
工作方式、发展目标等方面的自主选择权,往往受制于个人的专业实力。农村小学新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因为实践经验有限、专业话语底气不足,往往缺乏工作上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这种受制于人、难有自主作为的状况,容易让新教师陷入进不得退不得的两难境地。农村小学新教师选择的被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领导安排的任务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也不管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承担,新教师都不能轻易拒绝,也不能挑三捡四;(2)工作一段时间后,新教师是在当前岗位上继续工作下去还是承担新的教育教学任务,是留下来还是调出去,均由单位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个人愿望只能让位于组织安排,在个人的进退留转方面,新教师的意愿不起任何作用;(3)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新教师喜欢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但如果得不到领导、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其教学创新的热情就会受到抑制;(4)所在单位的地理位置、生活设施、教学硬件、师资水平和文化氛围等,新教师无论喜欢与否都必须置身其中,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无法自主选择。
(三)困难叠加产生无奈无助心理
农村小学新教师常常陷入“屋漏偏逢连阴雨”的尴尬境地:农村小学工作繁重,编制紧缺,而教师工作头绪多,事情没完没了,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或问题,很少有人可以为他们适时释疑解惑;饮食起居方面不尽如人意,例如集体宿舍空间拥挤甚至要自己解决住宿问题,生活设施简陋,饮食不太习惯等;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班级管理等工作任务繁重,缺少交友的机会和平台,个人婚恋问题久拖不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一个时期内同时出现,导致他们产生了无奈无助的心理。
(四)“文化沙漠”催生孤独寂寞心理
农村小学及其所在的地域,通常存在较为突出的精神文化建设短板。业余文化娱乐设施、场所匮乏,或者有名无实;单位间的联谊联欢活动屈指可数;精神文化产品种类少、层次低: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影响了新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由于缺少可以打发时光的高端精神产品,新教师在精神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境况下,很容易滋生孤独寂寞的情绪。
三、农村小学新教师心理困惑的自我调适策略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农村小学新教师化解心理困惑,尽管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持,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一)善于分析调整,直面心理困惑
心理失落和忐忑不安等心理困惑的滋生,通常缘于个人对外部环境的不切实际的期待,缘于个人对自身经验积累、能力素质缺乏清醒的认识,缘于社会对“学生”“教师”两种角色的期待和要求存在本质不同。因此,新教师化解心理困惑、提升个人认识水平是关键。认识水平提高了,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生活历程和工作实践,是新教师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的源泉。工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人际适应方面的荣辱沉浮,会让一个人逐步变得务实和理性。一些新教师往往忍不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历经若干次“好心办坏事”的挫折之后,他们逐渐学会由口无遮拦转向选择性发言。这一把握个人可控因素、不断提升自身认识高度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教师只有不断审视自己的工作实践,注意总结成败得失,个人的思想认识才能达到新高度。
在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方面,农村小学新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严格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晰个人发展的侧重点。“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就是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正确认识自己,是克服骄傲自大、自卑等不良心态,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和前提。”[2]专业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手足无措、无力回天等,是促使个人头脑清醒的催化剂。新教师一旦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知道了成长进步的着力点,在小有成就时不会盲目乐观,在遭遇挫折时也就不会灰心丧气。(2)以包容和欣赏的姿态对待他人,吸收和借鉴他人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农村小学新教师要以学习、谦逊的姿态示人,着重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加以学习借鉴,在人际交往中要多一份包容和谅解,少一些埋怨和责难。有研究者发现,新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可以通过学习、锻炼加以弥补,不容易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转变的是紧张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新教师因为涉世不深,容易“蔑视”领导的权威,对同事的劝导口不应心,长此以往就会滋生并积累对立、偏执和消沉等消极情绪,这对新教师开好头、起好步不利。因此,新教师要做到不说长话、大话、套话和空话;要努力借鉴、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要轻易对人对事品头论足;在参加会议和研讨活动时等要记下重点内容和他人的真知灼见;要服从学校安排或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尽可能为领导、同事排忧解难;注意提炼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努力做到“不二过”。(3)对教师职业特点进行再认识,增强教书育人使命感。教师的职责、角色、作用和劳动性质,不经历较长时间教育教学实践的摸爬滚打,难解其中味。“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可了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职业充满乐趣,充满自信,才能约束自己,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职业的不良刺激。”[3]新教师要认识到,“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热爱这份工作以及这份工作带来的任何副产品”[4]。如果农村小学新教师能够将目光从工作环境、教学硬件等不可控因素上移开,转而寻找自身主观原因,就会顿感自己需要改变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新教师一旦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以坦然接受、主动悦纳的姿态面对反差和挑战,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二)明确专业目标,用奋斗冲淡心理困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教师也不是一名合格教师。既然选择了小学教师职业,新教师就要确立高远的职业奋斗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身成长为优秀教师作为职业追求。部分农村小学新教师心事重重,往往与个人奋斗目标飘忽不定、思想境界不太高远有关。他们内心滋生的无奈无助情绪或孤独寂寞情感,其实都是依赖心理和自我中心意识在作祟。内心强大的人,专注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内心虚弱的人,总感觉他人对自己不公。有鉴于此,农村小学新教师应该致力于追求教学水平的提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事业的成功冲淡心理的困惑。
找准个人发展方向、扎实开展专业发展行动,是新教师走向事业成功、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经之路。首先,新教师要扎根课堂教学,夯实工作基础。新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初,缺乏把控课堂教学进程的经验,可以采取多种办法稳住课堂教学阵脚。比如:备课时要将教学内容准备得尽可能丰富一些,以利于修改和完善,并及时补充奇思妙想;要将教学内容记得滚瓜烂熟,做到信手拈来;要适时开展师生课堂互动活动。其次,新教师要善于借助专业素质比赛活动“走出去”,在比赛与交流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对于富有挑战意义的教育教学大赛,新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甚至要善于创造机会,放手一搏,通过竞赛加强交流、磨练意志、提高水平。再次,新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提高理论认识。教育科研需要长期投入,教师一旦沉浸其中就能切实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综合实践水平。新教师要力争在科研能手的指点下多读书、多记录、多反思和多练笔,在“选准方向,聚焦问题、多方剖析,深度挖掘”的教育科研中,不断爬坡过坎、“小步快跑”、步步提升。“术业有专攻”是教师的生存、发展之本,目标清晰了,路径明确了,新教师接下来要矢志不渝地开展行动。农村小学新教师只要卸下思想包袱,愿意留下来,内心想干事,专注于实战能力的提高,就会发现总有资源可以调度、总有手段可以运用、总有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新教师流淌汗水和泪水的专业发展奋斗历程,终将驱散他们的心理困惑。
(三)聚焦工作实际,以成长驱散心理困惑
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思想认识不断进入新境界,是农村小学新教师驱散心理困惑的治本之策。农村小学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领域站稳脚跟,拥有专业发言权或话语权,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良好成效:(1)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专家领导的好评,指导的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和文化知识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2)班级管理有创新,指导班级和少先队有声有色地开展各项活动,班集体建设有成效、出经验;(3)教育科研不断出成绩,专业理论水平日益提高,时而有研究论文见诸报刊。这三方面的事情做好了,新教师就能在学校乃至更大范围内站稳脚跟,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农村小学新教师要认识到,与其对“歧视”“刁难”“有眼不识泰山”等社会现象愤愤不平,不如练就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妙招和绝招,用较高的专业水平、突出的工作成效和骄人的育人成果应对周围的挑战。果真如此,农村小学新教师的心理困惑就会在步步登高中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