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拓展路径

2021-12-29

关键词:网络空间大学生信息

赵 琼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江苏苏州 215131)

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育与巩固增添了新活力。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4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深深渗透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核。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乎民族繁荣复兴和社会进步发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十分重要。然而,受认知水平和心理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分析、判断某些社会问题时极易受到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容易出现知行不一、价值取向偏差等现象。为了牢牢掌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高校必须立足于长远,加强引导,突出实效,积极拓展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践价值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凝聚社会多方力量和智慧,形成强大合力,才能真正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一旦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就不仅能在思想上产生归属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能坚定人生信仰,从而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既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扩大了受众范围,又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

(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

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宽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场域。一方面,有关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内容不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 等形式多样的社交媒体进行灵活迅捷地传递,而且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动态的、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教师可以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和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素养,增强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借助便捷的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搜寻相关学习内容,全方位提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而且可以在主题网站自由表达见解,或者与师友展开讨论、交流思想。新媒体介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学习活动,既能增添他们的学习乐趣,又能拉近他们彼此间的距离,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得到了强劲释放。这为大学生深化对党和国家的挚爱之情,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而勤奋学习、无私奉献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顺利实施

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教育形式也相对简单。相比之下,新媒体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优势,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教育手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内容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不仅丰富和充实了教育资源,拓宽了大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而且能有效激发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热情,增强他们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思想进步和学习实践的自觉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借助新媒体的强交互性优势,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面临的冲击

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既受外在环境制约,又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纷繁芜杂的非主流社会思潮挤占了网络空间,很容易扰乱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削弱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一)传播途径的泛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

在开放、多元的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单向度传播的优势被打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受到了较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实现了传播方式由单向向双向乃至多向的转变,身处新媒体环境中的个体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种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从而对基于传统信息输送方式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形式新颖、功能丰富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吸引了大学生,使得他们不自觉地沉浸在终端媒体或应用APP 传输的海量信息中,从而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严重削弱其权威性。另外,各类公众号和客户端发布的形形色色信息,掺杂着大量的虚假言论和其他不实成分,一旦裹挟着不良社会思潮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就会左右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不自觉地疏离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干扰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信息呈现核爆式增长,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这种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态势,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占绝对优势的格局。西方媒体发布虚假信息,散布不实之词,大肆传播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竭尽所能地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甚至明目张胆地怂恿大学生非理性地反权威、反政府,企图颠覆大学生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长期教育下养成的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理想目标。大学生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具备了依据自身信奉的价值标准进行甄别和选择的能力,但是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时期,他们的自我判断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蕴含着各类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他们难以客观地从国情、社情出发理性看待转型期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很容易在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下迷失方向,盲目迷信或追捧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吹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

(三)教育模式的僵化削弱了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这种教育途径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而且一度成效显著,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由于教育方式过于僵化,严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成效。一方面,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严重脱离大学生的需求实际和学习特点,手段落后,形式呆板,空洞乏味,难以激发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内容未能与时俱进,严重脱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生搬硬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不能利用科学理论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无法解答他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这一切使得大学生难以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入心入脑,更不容易激发他们的思想认同,无形中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效果。此外,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信息面窄、信息量少,信息呈现方式相对单一乏味,缺乏时效性和趣味性,往往不为大学生所欢迎和接受,从而给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恰切之路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媒体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激烈碰撞和交锋的战场。这一战场上的胜负不仅将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主体意识发展的走向,而且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和话语权。因此,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高校必须强化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管控力度,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途径,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一)强化媒体管控,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管控措施尚不完善,对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管理还不到位,给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其他负面社会思潮提供了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空隙和可能。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相关部门和高校必须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控,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进行治理。一方面,网络监管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网络空间信息进行检测,通过对意识形态信息的识别、筛查和分析,及时删除或屏蔽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内容,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据网络空间主阵地。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完善网络治理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学工处、思政部、学生会的职能作用,实时分析和监测大学生的舆情动态,在第一时间处理各类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信息,保证校园网络空间的纯净与安全,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2]主流媒体肩负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是主导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重要阵地,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主流媒体的转型与升级,充分挖掘主流媒体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其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发新媒体应用平台,着力建设好各类主题宣传网站,适时推送弘扬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化大餐,促使大学生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秉持人文亲和,激发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自觉

新媒体时代,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多元的、开放的。高校要想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让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接受和认可核心价值取向。为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力,高校必须以人文亲和的姿态,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向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其他各类不良社会思潮。高校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思想内核,营造适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时回应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最终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认同。高校要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准确与偏差并存、现实与虚拟并存的特点,既要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在复杂网络空间中甄别海量化、碎片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屏蔽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的庸俗内容,坚定选择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又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自觉内化,促进他们理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保证他们不会在非主流意识形态肆意横行的网络空间里迷失自我。

(三)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实效

新媒体时代,高校只有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实现多种媒体融合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得更加广泛和深远,才能使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主流意识形态高度认同。首先,高校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伊格尔顿认为,意识形态只有是快乐的、直觉的并且是自我认可的,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3]30。教育手段与方式的丰富多样,不仅能使大学生乐于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表达观点、提出疑惑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他们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高校要想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学的吸引力,就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视听传播优势,通过声像、图文、音频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来。其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切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生活实际[4],要让抽象的意识形态理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5]。高校要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把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现实问题纳入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大学生溯本清源、消除困惑,增强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化水平。最后,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坚定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促使他们在知行合一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新媒体时代多元的信息传播方式,既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的需求,又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挑战。在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的多元信息传播容易造成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错乱。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方便快捷的优势,探索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路径,不断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效。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大学生信息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