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非预设性生成的应对策略举隅

2021-12-29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破坏性脚掌木块

□ 崔 祥

由于课堂存在未知性和变化性,加上学生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体育课堂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非预设性生成。一般而言,小学体育课堂的非预设性生成可分为破坏性生成、错误性生成、提前性生成、超常性生成四种。作为课堂的驾驭者,教师应冷静应对这些意外,寻求合理的解决策略,将这些意外转化成惊喜。

一、破坏性生成——巧妙化解

破坏性生成是指体育课堂上发生的突然事件破坏了教师课前预设好的既定教学流程。通常情况下,破坏性生成会使流畅的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破坏性生成,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混乱。面对破坏性生成,教师要做到临危不惧,采用策略巧妙化解危机,使课堂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以一次区级观摩课为例,该课的授课内容是《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正确的篮球技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投篮练习。就在学生认真练习的时候,一个学生抱怨道:“老师,这样无聊的练习有什么用呀?有本事来比一比谁的投篮准。”其他学生听了这一发言顿时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附和着。见此情景,教师笑着对学生说:“老师为这位同学的勇敢和挑战精神点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师和他来一场比赛,你们做裁判怎么样?”学生的激情顿时被调动起来,纷纷围过来观战。因为水平存在的差距,最终该学生败下阵来。教师顺势引导:“只有勤奋和不懈的练习,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最终收获成功。”观摩教师被授课教师机智的处理方法折服,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该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之后的课堂上,该学生练习十分刻苦,其篮球技术也获得了进步。

一堂课无论课前设计得多么充分,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或突发事件。上述案例中的生成,是教师始料未及的。面对这种破坏性生成,教师如果不理不睬,视而不见,那么教师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其他学生也会在课上效仿。教师如果简单粗暴地处理此事,就可能伤害这名学生的自尊心,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中止教学,善待学生的质疑,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案例中的教师面对问题沉着冷静,巧妙处理,不仅化解了一次教学危机,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让全体学生领会到“踏实勤奋的练习是掌握篮球技术的基础”这一道理,可谓一举多得。

二、错误性生成——将错就错

错误性生成,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上出现的不正确的课堂生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行为受到年龄、经验、思维方式等限制。面对错误的生成,教师可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在错误的体验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四年级《跑:50 米快速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着地,体验并思考“用脚的哪个部位着地跑步速度最快”。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前脚掌着地跑得最快。就在教师按照课前预设继续教学时,一名学生提出质疑:“老师,我觉得用全脚掌跑速度更快。”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我刚才尝试过,用全脚掌跑步时跑得最快。”他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教师。

对于这个错误的生成,教师采用了“将错就错”的方法:首先肯定了该同学的质疑精神,并引导他用全脚掌跑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赛。开始,由于跑动的距离较短,该学生和其他学生的跑步速度差不多。随着跑动距离的增长,这名同学渐渐地被其他同学超过,差距越来越大。并且,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该学生也不自觉地采用前脚掌着地的方式跑步。通过观察、体验,该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利用前脚掌着地跑步速度更快。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该案例中,学生出现的认知错误是源于自身的体验和思维惯性。对于这样的错误生成,教师如果机械地否定学生,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无法有效扭转学生的错误概念。

当错误性生成出现时,教师不能粗暴地指责学生,而应保护学生的思维,采用“将错就错”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修正、总结,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式不仅较好地利用了错误生成的价值,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体验。

三、提前性生成——顺水推舟

提前性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前呈现出教师尚未教授的知识或技能,或教师的课前预设提前发生。当下,学校和家庭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再加上很多学生参加体育兴趣班,因此课堂预设提前发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处理好这一问题,极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以四年级《“8”字跳长绳》一课为例,教师按照既定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无绳跑动练习,使学生熟悉跳绳的路线和方法。在学生熟练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8”字长绳的完整练习。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地做出“8”字跳长绳动作。经过询问得知,该班级不少学生参加了学校的跳绳队,平时班主任对该项目也较为重视,经常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有些心不在焉。此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分组对传统的“8”字跳长绳进行改编,创造出多种趣味玩法。如通过增加跳绳人数、改变绳子的摇动方向、增大跑动距离等多种方式,增大“8”字跳长绳的难度和趣味性。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显著。

此案例中出现的情况就是提前性生成。如果教师继续坚持原来的教学流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面对这种提前性生成,教师可以顺水推舟,通过设置更高一级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更高的技能,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时刻把握学情,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发展。并且,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很多教师敷衍备课甚至不备课,在面对这样的提前性生成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只有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用心地备课,才能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

四、超常性生成——借力发挥

超常性生成是指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或表现超出教师的预设,甚至超出该年龄段学生的平均认知范围。随着家长对学生体育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学生自身知识面的不断拓展,超常生成在课堂上屡见不鲜,且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以一堂校内研讨课为例,该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前滚翻》。为了让学生明白团身在前滚翻技能中的重要性,教师通过问题“球形和方形在地面上哪个易于滚动”进行导入。一位学生突然提出:如果给木块施加一定的推力而不给球施加力,结果会怎么样呢?

教师首先表扬了这名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随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有的认为如果木块受力而球不受力,那么木块运动而球原地不动;有的认为球的重量大而木块重量小,说不定木块运动得更快……最后,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梳理与归纳,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在受力相同的条件下,球比木块易于滚动;二是在前滚翻的练习中,除了含胸、团身之外,还要推手、蹬地,给身体施加一定的推力,这样更容易使身体滚动。

该案例中呈现的生成超出了四年级学生的平均知识范畴。如果教师利用得好,不仅可以化解课堂的尴尬,还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提升课堂魅力;如果教师敷衍处理,或缺乏适当处理的能力,就会带来消极影响。事实上,超常性生成十分考验体育教师的能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在平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唯有如此,当超常生成出现时,教师才能坦然面对,顺利化解课堂危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意外”,教师应灵活应对,因势利导。许多时候,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成为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猜你喜欢

破坏性脚掌木块
雪球上的红脚掌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创业新闻:新闻人才培养的“破坏性”创新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大脚掌的小鸭子
学习调查要“四会”
俄罗斯政府抵御危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政策措施
错在哪里
新型健身、康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