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夕阳红 银发增添正能量
2021-12-29赵湘云
□赵湘云
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老干部大学于2013年11月报请中共芙蓉区委同意,成立了校临时党委会。多年来,学校临时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主旨,充分发挥党员学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诠释了“苍松岁久色愈新”的内涵,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鲜红旗帜,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思想建设,督促党员“离岗不离党”
学校临时党委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创新组织方式、开展特色活动、广泛联系老同志,切实发挥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一是通过组织延伸,聚拢老党员“树旗帜”。本着有利于开展活动、加强管理、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班级党员基本情况档案,实行分班级管理,确保离退休党员都被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范围,过上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二是通过教育活动,引导老党员“亮身份”。以各类教育主题活动为契机,以班级支部为单位,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辅导、发放学习资料、走访慰问、参观考察等形式,以及通过校园临时党委宣传栏、校报、班级QQ群及微信群等宣传阵地,第一时间宣讲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传达上级部门要求,多方位、多形式、多内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离退休老同志把思想认识、行动准则、智慧力量统一到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三是通过深入联系,带动老党员“作表率”。支部积极开展“学校为我搭平台,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号召党员学员骨干在自己所在社区建阵地、搭平台、组队伍,依托自身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亲情优势、专业优势、艺术优势、技能优势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创新工作举措,凝聚党员“退休不退学”
一是狠抓学习教育,锤炼党性。近年来,学校临时党委以老干部局“老干部党校”“银发大课堂”和学校“临时党委党课”为平台,在老干部大学临时党委的统筹安排下,坚持运用报告会、学习讨论会、政治理论研讨、抽题测试、征文等形式,组织老同志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形势政策等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如,在老干部大学举办的“点赞新长沙、喜迎十九大”微课宣讲比赛中,学员们踊跃畅谈,讲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畅谈长沙城乡面貌变化,构想星城历史文化发展前景及建设新期盼……深情表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美,对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热情歌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二是组织开展活动,修养身心。充分利用老同志的兴趣和特长,以开展活动为载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引导老同志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多年来,学校临时党委和班级各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到韶山毛泽东故居、湘潭彭德怀故居、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等地举行红色主题活动;围绕主题,组织全校学员开展诗歌、散文、书法、摄影等创作活动,学员们放开歌喉、舒展舞姿、拨动琴弦、按动快门、挥毫泼墨、笔耕不辍……用自己的作品展现、歌颂最美祖国、欢乐潇湘、品质长沙、幸福芙蓉。经常性的文体活动陶冶了老同志们情操,提升了生活品位,倡导了健康生活方式。三是强化组织建设,激发正能量。临时党委成立后,进一步理顺组织关系,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党支部,并及时选配好支部班子,让那些党性强、威信高、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干部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同时,以完善“组织设置、学习培训、服务管理、教育引导”等四项制度为抓手,切实加强临时党委组织建设,开始了探索“支部推动班级、班级活跃支部”的双推双促长效机制,把组织党员学习活动、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老干部大学临时党委建设成团结凝聚老干部思想共识的战斗堡垒。通过一系列创新工作,老干部大学现有22门课程,共吸引了近4000人参与学习,党支部由原来40个扩大到64个,编班党员1400余名。形成以“党委抓支部、支部抓骨干、骨干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链式工作架构,保障支部工作高效开展。
搭建奉献平台,引导党员“退岗不退责”
党支部积极创建载体,加强组织引导,切实把老党员的智慧与才干引领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让党员学员成为党的政策宣传员、先进文化传播员和自觉奉献的服务员。一是围绕社会活动做贡献。发挥好老干部作用是临时党委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区里组织成立了“五老”讲师团,开展“送党课下基层”活动,这些“五老”讲师们经常下基层给广大党员干部谈理想信念、讲革命传统、传优良作风,更好地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学校临时党委每个学期组织书法、绘画、手工艺、摄影班等支部师生到学校、社区、敬老院、农村开展送字、送画、送春联、送手工艺品、免费摄影、结对爱心帮扶等活动。学校还和育才二小联手共建德育教育基地,不但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帮助育才二小发展社团,同时也为老年朋友带来广阔的“作为”天地。临时党委开展的这些活动,不仅让老年朋友体味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更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激发了办学活力。二是围绕教育教学搞服务。在芙蓉区老干部大学,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过花甲,却乐于奉献,发挥余热,身体力行,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了一曲壮美的志愿者之歌,他们就是区老干部大学学委会、党支委、班委会和志愿者服务队(下简称“三委一队”)的委(队)员们。芙蓉区老干部大学“三委一队”是根据校领导提出的“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觉奉献”的管理原则,通过学员选举和自愿申请等多种方式组建起来的。在学校和临时党委的鼓励支持下,“三委一队”的委(队)员们主动参与、筹划校内活动60余次,在各种活动中弘扬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三是围绕校园文化创和谐。为推进老干部大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临时党委和党支部积极搭建平台,引导老党员围绕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服务学员等方面献计献策、奉献余热。学校的宣传橱窗、校刊和班刊成为党员们最好的展示平台。从这里,可以看到好学不倦的求学足迹、体会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感受老有所为的充实快乐……篇篇美文,帧帧照片,展现着老年大学师生的动人风采,令人感动、催人奋进。优秀的校园文化正以无穷的魅力引领广大师生追求高质量的人生,为建设和谐校园添砖加瓦。
芙蓉区老干部大学的党员们在临时党委的带领下,为学校的建设和持续发展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绘就了壮美的发展蓝图,使校园内外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学校临时党委因此也荣获了长沙市“‘五好’离退休临时党委”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