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2-29姜舒影毛维国

南方论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革命农民政治

姜舒影 毛维国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农民问题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如若解决不好,农民就不会拥护革命,而没有农民参加的国民革命注定是失败的。虽然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自身又存在着分散性、保守性、软弱性等先天性缺陷,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因此,克服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发挥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就要对农民阶级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增强农民阶级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使农民真正担负起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由于对工农联盟、工农政权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受苏联城市包围农村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只是把农民看作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缺乏对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没有认识到农民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动力”。毛泽东在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实践活动中,总结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和政策,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民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919 年,李大钊在《晨报》上发表了《青年与农村》一文,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都是从农民阶级演变过来的,农民阶级没有解放,国民全体就得不到解放。农村是中国的政治基础,没有农民群众参与的民主政治,只能是空台楼阁。1921 年他在《告中国农民书》中也指出只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思想觉悟了,进行阶级斗争,中国才会有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希望,共产主义才有十分的可能性。该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比较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农民问题,指明农民是社会革命主要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党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实行社会革命”。[1]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正确估量了社会各阶级的动向与力量,指出“如果贫困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2]中共三大、四大分别通过了《农民问题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明确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要大力发动他们参加运动,使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中的重要成分”。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3]“若无农民从农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 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4]可见,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只有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永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在革命时期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手段,对农民进行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只有彻底撼动其灵魂深处,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才会被激发。缺少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其他工作就会失去指针,迷失方向,这是毛泽东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定位和总结。

毛泽东讲到:“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6]中国的农民一方面长期在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精神上遭受摧残,具有强烈的革命意愿改变现状,获得物质生产的基础土地;另一方面,正是他们愚昧无知的落后思想使他们进行革命的意志摇摆不定,“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7]农民阶级自身存在着分散性、保守性、软弱性等先天性缺陷,虽然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却担负不起领导革命的重担。因此党在进行革命运动时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强化思想意识形态。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革命才能赢得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在农民运动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展各种形式的扫盲教育,对农民进行文化启蒙。在文化启蒙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思想主张,帮助受教育者建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只有对农民进行生动易懂的政治宣传,增强其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其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农民主力军的作用。毛泽东意识到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任务等作了科学的分析,从理论上对农民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党明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及方针策略,进一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

(一)考察、开展农民运动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使农民运动进一步高涨,形成了以两湖地区为中心的全国农村大革命的高潮,特别是1925 年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湖南后,在短短几个月,就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湖南农民运动高潮。毛泽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途径把农民引上革命的道路。利用赵恒锡政府省宪法中的“民主”条文,进行合法斗争,掩护和配合非法斗争。在农村毛泽东自己及身边知识分子通过结婚、丧葬、寿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说明农民遭受的贫困并非命定,是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剥削、压迫的结果,大家要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为了应对湖南军阀赵恒惕的严酷统治,毛泽东秘密组织了农民协会,以普及平民教育为由,创办了多所农民夜校。通过文化启蒙和讲解新潮思想,启发农民阶级的觉悟。韶山初期的农民运动,是毛泽东在农村开展艰苦细致工作的成果,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农民斗争、坚持统一战线中领导权的尝试。

(二)建立中共基层组织

马克思曾指出小农的特性:“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8]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毛泽东,在吸收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增强农民的集体力量。1925 年毛泽东在湖南秘密建立的农民协会,在农会的领导下,广大贫苦农民积极同地主阶级开展不同形式上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民的精神枷锁,权力回归了农民,对农民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正当党领导的广州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之时,“五卅”惨案点燃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怒火,引发了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五卅惨案”后,毛泽东同毛福轩、钟志申等在韶山一带成立了20 多个乡雪耻会,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在领导农民运动的同时,毛泽东十分注重优秀分子的培养,发展党的组织。在韶山开办农民夜校和组织雪耻会过程中,成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韶山党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党在农村开展农民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资源。此后,全国各地的农村党支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强了党在农民中间的威信和榜样力量,有力地推进了农民教育运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三)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有了一日千里的发展,广东等地的农民协会如春雨般成立起来。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急需大批农运干部。1924 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毛泽东因在领导农民运动方面有了初步的实践,又对中国农民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于1925 年9 月中旬奔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农民方面的课程,并担任第六届农讲所的所长。广州农讲所在教学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在理论教学方面,毛泽东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向学员介绍湖南韶山等地农民运动的过程。在专题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基本观点时,他常常采用亲自调查得来的丰富资料,通过通俗形象的讲解,引导学员运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中国农村的阶级状况。通过讲授《中国职工运动》《中国史概要》《各国革命史》《帝国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提高学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认识、分析问题的理论水平。在实践教学方面,农讲所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员认识现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毛泽东将学员分成13 个“农民问题研究会”,引导学员对农村阶级状况、封建剥削方式、农民运动经验、农业生产情况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使学员们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自身实践,学员们具体了解了农村阶级斗争和农民运动的经验,在理论学习和感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组织发起农民的方法,增强了他们从事农民运动的信心和决心。农讲所的举办培养了大批的农村工作人才,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发动组织农民运动,办起地方性农讲所、农训班或农军学校,为党的农民运动培养了更多的领导骨干,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党对农民的思想工作的进展, 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

三、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使国共合作破裂,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斗争,其光辉业绩是永存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反思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党在农村生根开花,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虽然中国的农民阶级人数众多,革命性强,但却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法国的农民讲到:“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分离。”[9]马克思将广大农民群众比喻成“是由一些同名数简单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10]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自私性、散漫性、保守性、狭隘性等弱点。中国共产党要想在农民阶级的汪洋大海中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阶级斗争理论教育和武装农民,调动他们革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政权建设,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对农民采取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中国农村数量众多,各地差异很大,例如,有的村庄阶级矛盾比较突出,有的村庄则因有教堂而矛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思想宣传形式,才会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农村利用办夜校、识字班、讲演、新剧、墙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党在农村地区很快就获得了群众基础。通过争取农民,发动农民,开展农村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占领了广大农村阵地,促进了农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农民的切实需要出发,所提出的宣传口号必须切合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在农民开展政治斗争中,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团结中农,反对大地主,保障贫农和雇农的特殊利益,通过宣传农民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触发农民对革命的认同感,提高其革命的积极性。湖南农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与毛泽东在韶山一带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三)要进行科学的阶级分析,制定正确的阶级路线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有推翻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就不能赢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没有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中国的民主革命就会少很大一部分坚定的革命群众。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到了中国过去的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只有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他们革命的态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与中国革命的目的相对立,是打压的对象;对于中国资产阶级中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性质定义为极端反革命,而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的经济、政治地位,应制定不同的革命战略方针;对于中国农村以中农和贫农为主要群众的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的政治态度认为他们是倾向于革命的,并且指出贫农或其他半无产阶级是我们最可靠的同盟军,工人阶级应与他们结成牢固的同盟,明确提出了党在农民运动中的阶级路线。因此,在革命过程中,进行农村革命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争取富农,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的政策。正是科学的阶级分析和正确的阶级路线,共产党人在开展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

(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群众路线

毛泽东在担任农讲所所长一职期间,一边组织学生赴韶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训练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农民运动的发展情况。一边利用学生对全国各地政治、经济和阶级状况的调查资料,在第九届中华农学会上他明确指出中国80%以上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的根本,只有到田间地头上去亲自指导他们,唤醒他们守旧的劣根性,才能从根本上救治农业,从而把广大农民融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仇视和反抗。不法地主污蔑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减租减息是“惰农运动”,国民党右派也跟着喊“农运足以减少税收”,“阻滞军饷”,“影响北伐”。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内部在农民运动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右倾,为了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各种责难,推进农民革命斗争向新阶段进发,毛泽东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大革命后期对党领导的农民革命的科学总结,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农民斗争的经典文献,他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正确方式是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理念。农村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上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大的力量”,否则“绝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11]他提出的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和政策,为大力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早期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实践。通过明确划分革命的敌友问题,认识到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性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制定了正确的阶级路线和政策,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为农民革命运动开展以及在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中提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猜你喜欢

革命农民政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