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荣共赢:从新型冠状肺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1-12-29刘镛琳齐放
刘镛琳 齐放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545006)
一、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己亥岁末,庚子之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发不可收拾的蔓延,疫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顽强战斗。党不忘初心,不计代价,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战“疫”第一位,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但是疫情带来的沉痛损失是不可轻视的,在付出不可估量代价的同时,我们有必要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病毒星球》书中指出,人类社会史也可以看成是一部与病毒不断斗争的作战史。在与病毒不断斗争的历史中,我们一次次取得胜利,然而新的病毒也会不断演变出现。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不免使人们回忆起2003 年非典的惨痛教训。历经十来年,病毒变得更强了,死亡和确诊人数大大超过了当年的非典人数。更可怕的是,这次疫情仍然与人们餐桌上的野味息息相关。这次疫情看似横空出世,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人们不文明的生活与饮食方式势在必行。尽管对病毒来源众说纷纭,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否认人与自然的关系遭到了过多的人为干扰,人们非法售卖、贪吃野味无疑是疫情爆发的加速器和放大镜(扩散器),疫情的爆发与野生动物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华南海鲜市场内长期存在的野味店就是最明显的证据。有的人是为了牟取暴利,有的人是为了尝鲜、贪吃,更甚者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地位,不顾自然规律,对野生动物大肆杀戮,一步步地入侵野生动物生存空间,使得它们与人类之间出现了本不会有的异常的多余接触,打破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了亟待被世人重视的议题。
地球是有生命的,人与动植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宝贵的生命体,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生物多样性本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恶化、生存家园被侵占、生物进化等原因在不断减少,亟需人们保护。现在人类不但没有尽到保护的责任,反而把手中的屠刀对准了野生动物,甚至包括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需要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其无视法律法规,更缺少基本的恻隐仁爱之心。《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1]此断言在今天再次被检验为是完全正确的。每一帧血淋淋的捕杀画面,都在诉说着有些人何其残忍,何其可恨,现在处于疫情中的我们何其可悲。这次的疫情就是大自然在向人类发出警告:滥捕滥食野生动物危害多、风险大,而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减少野生动物带来的病毒风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敬畏自然,不分动物、植物还是人类,对每一个生命常怀仁爱之心,不起不该有的贪念,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旦人与自然界的平衡遭到了破坏,违背自然规律,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出现就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是人与自然被破坏后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惩罚。
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明晰完善的,究竟人与自然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随着关乎全人类生命安全的生态危机不断严峻及其引发的各种灾难的加剧,迫使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在内的全人类不得不去反思这一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友善相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在人与自然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整个历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生产力及生产工具的发展经过依附自然、过渡到利用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共赢。相应人类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也经历了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再到友好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现代化以来,人与自然应是一种共生共荣共赢关系正日益成为一种共识,认识到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其实是伤害人类自身,这是自然界始终不变的客观规律,我们最终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更好长远的发展。习近平的生态思想也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基础上运用产生、创新、发展的。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依靠自然。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断发生质的飞跃,逐渐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但无论是自在自然还是人化自然,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都客观存在着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花一世界,花鸟虫鱼、日月星辰和人类世界一样都是庞大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谁主宰谁,更不可以说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者。《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复杂生物系统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扬弃”前人基础上总结得来的,它突破了以往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绝对对立起来的观念,也超越了人要征服或一切服从自然带有明显时代局限性的错误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联系、发展的方式分析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理解自然界,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而非对立的关系,人不是简单地适应自然,而是可以通过实践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人可以在科学认识和正确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可以通过自觉的活动认识、掌握并利用规律不断从自然界中获取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3],但要牢记自然界有着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内在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必须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回溯人类社会历程,黑死病、天花、埃博拉、SARS 到现在的新型冠状肺炎等各种疫情都无情地危害人类社会,因此从病毒漫长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违背自然界客观规律人类会感染病毒,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也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律。
三、推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赢发展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发生使人们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友善关系,势必会加速生态环境保护的步伐。中国古代社会就提倡天人合一思想,党的十九大更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营造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发展对自然界的依赖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秉承的首要态度是尊重自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人因自然而生,人类的一切所需都来源于自然,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其次,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就是要求人的利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友善相处。此外,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要求,在我们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发挥人的能动性,保护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把人类的活动约束在一定合理范围内,给自然界留下充足的休养生息空间,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建设,防止出现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不可控制的巨大伤害。习近平总书记劝诫我们“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4]。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发展方式
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为了不断改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全面化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但发展的方式与理念是多样的。近代工业化社会以来,我们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经历了由“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再到“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发展阶段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人类的现在、未来长远福祉;也意识到为了寻求经济发展毁坏生态环境是在饮鸩止渴,只有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走得更稳,只有把握好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友好共荣发展才能行得更远。坚持“两山论”发展理念,变革旧的发展方式与发展观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的最理想状态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共赢发展。人与自然在双方相互制衡的状态下,人类能从自然界中获取源源不断的需求,而自然界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能得到相应的补给与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互动发展。疫情的爆发与防控关乎全人类的命运,没有哪个人、哪个国家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疫情表明,目前我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对人与自然的共赢关系并未形成全面深刻透彻的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赢道路任重而道远。实践与历史证明不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哪个维度看,人在自然界中生存,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天然补给库,人的吃穿用行,生产生活交往都存在于人与自然界的交换过程中,只有自然生态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才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实现共赢发展。改善环境就等于改善民生,大自然对人类最普惠的赠给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发展道路不只是为了防范病毒带给我们的伤害,更是为了保障每个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天蓝、地绿、花香、水清美好家园的权利,推动人与自然关系朝着和谐、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