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维审视

2021-12-29李春峰

南方论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理念

李春峰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实际,着眼于世界新形势,旨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逐渐形成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践行,充分展现了大国领袖的责任与担当。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发展态势日益严峻,亟需全世界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除此之外,世界还存在着很多其它形势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亟待解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了世界上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大事。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挖掘其理论根源,掌握其基本特征,领会其现实意义,对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解决人类共有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根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十八大以来全球治理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实践,其生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文化底蕴,并且继承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外交思想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三者融会贯通,集为一体,形成了科学的理论架构。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合理分析世界发展趋势并努力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共同体思想,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石,更是指引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联合体”目标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各民族要经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才能冲破“虚假共同体”的阻碍,到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的联合体,即“真正的共同体”。同时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深入考察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形成了世界历史理论,要求用世界视野看待问题。除此之外,列宁针对如何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长期并存的问题,提出必须坚持和运用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些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都是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运用世界视野看待全球性问题,倡导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旨在维护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共创人类自由发展的美好未来,充分体现了对这些蕴含丰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观点的创造性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充分展现。

(二)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尤为重视,他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2]。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和践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内涵深厚,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这表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现在“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表现在“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还表现在“和为贵”“协和万邦”等同样内涵深厚、意义深远的优秀“和合”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发扬了这些 “和合”思想,形成了根植于优秀文化土壤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推动构建生命共同体;强调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一起创造美好世界;强调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全球文化多样性。这是对“天人合一”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既奠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使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

(三)经验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外交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国际形势,高瞻远瞩,结合各自的时代特点对我国的外交工作进行了科学指导,提出了一系列以和平为主题的外交政策,形成了深刻结合中国实际、展现中国风格的和平外交思想,理论意义重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所必需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毛泽东立足新中国实际,深入分析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一边倒”等充分蕴含创造性的和平外交政策,后来又相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等对世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外交政策,开辟了中国以和平为主题,以独立自主为精髓的外交思想的先河。邓小平在对时代发展趋势做出深入分析和研究后,对时代主题进行了科学的判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践行。江泽民结合新问题、回应新挑战,在继承前人外交思想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的外交政策,比如文化交流层面提出要尊重文明多样性,国家关系层面提出建立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等,开创了外交新局面。胡锦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外交实际,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倡导世界各国和谐发展,实现了和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发展。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和平外交的理论见解颠扑不破、一脉相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等多种外交理念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其宝贵的经验继承与借鉴财富。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特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内涵丰富,理论根源深厚,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展现了“以人为本、不负人民”的人民性,凸显了“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的创新性,体现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利性,彰显了“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包容性,突出了“敬畏自然、珍爱地球”的可持续性。

(一)展现了“以人为本、不负人民”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思想,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刻践行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承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情怀,旨在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运用唯物史观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热烈关切世界人民的重要表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本色和大国风范。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各国要始终以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为根本,携手应对,共克时艰。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民心互通,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使世界经济由世界人民共享,加强减贫发展合作,进而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这些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使命所在,是其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充分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为本,不负人民”的人民性。

(二)凸显了“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的创新性

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理论发展、工作实践等方面都始终坚持和运用的重要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科学态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各方面重要发展的重要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也是在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是科学运用与时俱进重要方法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变局,以全球视野观察时代形势,以大国担当回应时代要求,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外交工作的创新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秉持平等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在全球治理理念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要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国际安全层面实现重大发展;要求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方面实现重大创新。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继承前人科学外交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各方面的重大创新,凸显了“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的创新性。

(三)体现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利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共创美好未来世界为价值旨归。要想顺利实现这种价值旨归,必须充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友好协商、平等相待的科学态度,采取紧密合作、相互支持的战略方式,建立起紧密、可靠的伙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想实现共同发展,必须“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寻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3]。由此可见,只顾一味追求本国自身利益、只注重本国自身发展,不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无法实现共创美好未来世界的价值目标,同时必将无法保障本国自身利益的长远发展。这在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世界各国必须坚持紧密合作、联防联控,才能共同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侵袭,才能及时有序地控制住疫情蔓延形势,才能达到互惠互利的共赢结果。这从理论指导和具体实践两个层面,深刻体现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利性。

(四)彰显了“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包容性

“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始终秉持的文化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深刻结合时代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了“和而不同”观念的历史价值,有着鲜明的包容性特质。这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倡导跨国界、跨种族的文明交流,始终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只有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借鉴,才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的深入发展,始终认为各民族文化和各国家文明价值独特、地位平等,要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意贬低,既要尊重本国文明,也要尊重他国文明;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尊重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不同的发展向度,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原则,学习借鉴别国优秀的发展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不能互相踩脚,甚至相互抵消。”[4]可见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创造文化多样的未来,是我国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刻彰显了其“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包容性。

(五)突出了“敬畏自然、珍爱地球”的可持续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世界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等问题,秉持大局观念,着眼未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逐渐形成的有关于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注重世界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当前的蝇头小利,具有十分突出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5]新冠病毒肺炎在全世界的蔓延和侵袭,让我们深刻见识到了自然界的威力,更让我们努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伟大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在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创新模式,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共生的可持续道路,建立起生命共同体。这为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指导方针,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敬畏自然、珍爱地球”的可持续性。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迈入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世界也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既立足于实现中国梦,助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内背景,也彰显于实现世界梦,助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背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供正确的行动指南,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带领中华各民族人民攻坚克难、乘风破浪,努力实现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促进国家富强;努力实现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促进文明振兴;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这描绘了一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美好画卷,是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在这样的奋斗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高度,顺应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连接得出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应以开放、平等的理念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应兼顾世界利益,并且承诺中国会始终身体力行,秉持一种平等、包容、互惠互利的周边外交理念,自觉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做世界发展的贡献者。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向往和平、开放包容、负责担当的大国形象,是对“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言论的有力回应,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南。

(二)有利于贡献科学的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经济、文明、生态等众多层面的丰富思想,为世界各国在不同层面的发展问题上,提供了不同的中国方案,提供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经验借鉴与发展范式。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倡导世界各国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深度开展经济技术的合作,同时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层面创新了经济发展合作模式,增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活力;文明交流方面,我国坚持“和而不同”,积极倡导不同国家的文明交流、文化借鉴,同时我国也将其深刻的运用在实践行动中,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保持和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生态建设方面,我国倡导世界各国要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对发展的作用,做到爱护和尊重自然,走绿色和平的发展道路,同时我国也在实践层面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深刻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行动,实现了沙漠到绿洲的伟大转变,为世界增添了绿色,改善了全球环境。这些理念和实际行动,是在不同层面应对不同问题的科学的中国方案,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担当。

(三)有利于应对严峻的全球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国,比如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极具威胁性和蔓延性的传染病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平衡的贫富差距问题等,使得全球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给世界各国的正常发展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便是充分结合当前时代特征,针对这些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影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提出的一种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全球治理方案,有利于应对这些严峻的全球挑战,共创美好世界。这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分证明,比如我国积极与世界上其他受贫困问题困扰的国家分享我国贫困治理的经验,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为其它国家发展创造条件,为世界各国减贫工作贡献中国力量,做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积极解决贫困问题。再比如,我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与治疗经验,倡导团结合作、联防联控、共克时艰,与世界各国一起应对重大的传染病问题。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创造美好的世界。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理论基础深厚,同时有着鲜明的基本特征及深远的现实意义,是展现中国责任与担当的中国方案,我们要在理论上发展它,在实践上运用它,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命运的更迭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