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为例

2021-12-29林雪玲张清高柯志攀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视导教研员教研组

□林雪玲 张清高 柯志攀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 361000)

区域教学视导,是由区域教研部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开展的一项系统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管理活动。它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针对本区域学校内部的教学工作,如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等进行检查、诊断、评估、指导与建议等,再以文本或口头的形式,向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领导以及教师个人客观地反馈视导结果,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视”是看,察看、视察,比较、比照。“导”是传导、开导,引导、疏导,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和正确的引领方向。“导”的形式多样,有调研反馈、典型引路、指导激励等。教学视导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能有效提升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质量,有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整体质量的目标。教学视导具有多重意义:第一,可以提炼学校、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第二,可以与教师共同切磋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共性和突出问题,帮助教师提升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第三,向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师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实现工作意图;第四,为上级研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合理建议,当好参谋。高质量的教学视导,应该是教研部门与学校共同协商,在视导前做好视导需求调研分析,形成视导的常态制度。需求调研分析既是确定视导目标、设计视导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视导效果评估的基础,有利于教研部门知悉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准确判断学校学科教师的主要需求以及教学能力中的弱项问题,以诊断性地开展有效的教学视导。

一、教学视导的职能

教学视导是通过“查、看、听、问、诊”来了解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以及教学各环节等的实施情况。它通过制订和建立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估各种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以此促进区域学校间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教研学术氛围的形成。教研部门对学校开展教学视导主要有以下几种职能。

(一)监督检查职能

教研员对学校教学质量状况和校本教研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教师人才培养进行检查、评价和指导的责任,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与服务、教与学等方面。通过观课评课、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校园巡视等途径,对日常教学进行检査评价;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先进,找出问题,规范学校教学管理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教学工作建议,帮助学校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充当学校职能部门的好参谋。教研员在教学第一线视导,搭建了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能与教学管理层和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

(二)引导激励职能

教研员对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开展调研、检査、督导与指导,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予更多的激励和帮助,以扬长补短,改正缺点。教研员应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引领,鼓励学校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提高办学质量。

(三)信息反馈职能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视导。教研员到教学一线,能较为全面、深入地直接了解较多的教学质量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统计、系统分析和整理,及时地将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反馈给相关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

(四)分析评价职能

教学评价是视导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以此评判学校整体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是不断提高区域教学质量和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五)参谋促进职能

教研员经常深入教学领域,听取并收集多方意见,集思广益,以调研报告或口头反馈的形式向学校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提出思考的建议和改进的意见,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参谋、指导的作用,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二、教学视导的价值

区域教学视导工作的价值体现在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多重关系之中: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价值在于献言献策,当“好参谋”;对学校的价值在于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充当“保护伞”;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价值在于规范和指导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充当“指引者”;对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传、帮、带”发挥教学专长,助力教师成长,当好“引路人”;对学生的价值和对管理人员的价值在于以“观察员”的慧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予以反馈,当好“信息员”。教学视导应把服务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作为教学视导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落实视导的服务行动,强化引导、指导,构建和谐视导关系。在视导过程中,教研员要本着“与人为善”的心态,以“人性化”的思想,确实发挥“服务基层、当好参谋、促进发展”的职能,秉持视导检査是手段、指导帮助是目的的理念,在与每位教师面对面的接触交流中,力求体现“视”是关心、“导”是帮助的原则。

三、教学视导的作用

教研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视导制度,形成教学视导的常态化、制度化,切实保证教学视导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一)诊断评估作用

教研员被赋予一定的学术权力并下到教学第一线,全方位了解学校教学管理、课程实施、教学活动等各个学环节的运转情况,并进行诊断或评价。例如,了解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的时间、时长、主题、内容、形式等,了解教师教学的态度、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等,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法、评价、效果等,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甄别、诊断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威慑性,有助于确保教学管理和各教学环节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

(二)引领指导作用

教研员是学科教师的领头人,他们深耕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相应学科知识的把握、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发展等方面比大多数一般教师更超前。作为区域学科发展的领头人和把关人,教研员能有效地对学校教学管理活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较为系统的指导。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教研员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在视导活动中,教研员要善于捕捉和挖掘教师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以肯定性评价对被视导的教师提出表扬,能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可,有助于他们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咨询参谋作用

教研员通过对教师及其教学的各个环节等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及时发现日常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归纳整理和诊断。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学校教学管理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意见,从而发挥教学视导的参谋作用。

四、教学视导的模式

结合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学视导的实践,笔者总结了区域教学视导的综合视导或常规视导模式、主题或专项视导模式、跟踪或跟进视导模式、随机视导或灵活性视导模式等。

(一)综合或常规视导模式

所谓综合视导或常规视导,即每个月选取区域内的一所学校开展为期1~2周的集中视导。教研员深入教学领域,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基本规范、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研等调研视导,并通过推门听课、参与并观摩教研组教研及备课组集体备课、查阅资料、现场测评、调研访谈等方式开展视导活动。教研员可邀请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科中心组成员或骨干教师等若干人参与视导。视导前一周,教研员要和被视导的学校进行沟通协商,做好视导前的需求调研分析,同时要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视导需求,做好视导前各项工作的筹划。综合视导的内容主要有:(1)集中听取学校和学科有关教学教研工作情况汇报;(2)学科教研员随机或有目的跟踪指导听课;(3)开展分层座谈调研;(4)根据各校需求开展微型培训讲座或送教活动:(5)学科教研员参与教研集体备课活动。视导结束后,视导者采用“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校级管理者”逐级反馈方式进行反馈,为学校、教研组和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以及决策参考。

(二)主题或专项视导模式

主题或专项视导主要针对专项课题或教学环节中的某一项工作、某一侧面问题等进行视导。例如,随机抽查作业、教案、备课计划、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随堂或有重点地进行观课、评课,参与集体备课、教研,以了解学校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情况。它重在帮助各校提炼优秀经验、总结典型案例,重在对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科个性化问题的解决与改进。视导时间可以是半天、一天或若干天。教学视导的反馈以随堂听课即时评课,即时向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管理者反馈为主。

(三)跟踪或跟进视导模式

首先,根据各校视导需求,教研员有目的、有重点地对1~2 所学校进行回访跟进视导。可根据原来视导的情况,做好各校教学常规的随机视导和常规指导,力促各校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其次,根据各学科情况,教研员以“蹲点”的形式,重点跟踪视导1~2个教研组或备课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指导和服务工作。教研员深入学校教研的活动现场,参与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发挥引领、指导、示范作用,并通过开设示范课或培训讲座、开展听课评教活动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其反馈以阶段性反馈为主,重在与教师的当面交流以及过程性的跟进指导。

(四)随机或灵活性视导模式

随机视导或灵活性视导,指的是根据上级领导的布置、当前工作的需要或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等,临时增加的计划外视导,如针对新办学校、民办学校和教改项目建设学校开展教学常规、教改专题的随机视导和常规指导。其反馈以即时向相关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反馈为主。

五、教学视导的评价

视导是对教学过程的诊断指导,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实施教学视导活动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既是开展教学视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视导的任务之一。教学视导的评价要体现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基本理念,目的在于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民主平等、教育商谈的理念,形成“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改革行动方案。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的教学视导,教研员注重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和传递,立足过程,并结合《湖里区中小学教学研训评实施细则》、《湖里区中学教学视导反馈表》(详见表1)、《湖里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开展评价。

表1 湖里区中学教学视导反馈表

教研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等激励每一位教师,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要非常谨慎,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要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要帮助年轻教师建立教学的自信,学会扬长补短。评价不可断章取义,不可以点带面或以偏概全,不可感情用事,而要明确和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准确的观察、精要的记录,资料的收集等,对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全面客观的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并建立完备的视导评价信息库,以此得出恰当的评价结论。尤其是针对突出的问题,教研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主要途径。在评价中,教研员还要善于引导学校、教师开展自我评价,促进他们通过参与、交流乃至自我评价,主动、客观地检查自己的工作,以改进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教研员要坚持和加强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构建长期有效的发展性视导评价体系,由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视导是教研部门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推动学校或区域教学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开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视导工作要加强视导的规范性、精准性、导向性和实效性,要形成系统化、精细化、团队化的视导机制。当然,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研员不断深入研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形成教师协作共同体,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教学视导,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视导教研员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崇仁县教研室下乡开展教学视导工作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