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结合西药对寻常性痤疮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1-12-29高祁芳
文 /高祁芳
寻常性痤疮属于常见疾病之一,青年发病率相对较高,一般会在患者的前额以及面颊等出现[1]。初级阶段发病通常会看见患者毛囊口位置有丘疹,用手可接触到淡黄色脂栓,也称为粉刺。若是毛囊口属于开放状态,脂栓因氧化或是粉尘所染而呈黑色也称黑头粉刺[2]。本疾病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结果,与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皮脂多、遗传等有较大关系,由于寻常性痤疮会影响患者生活,应实施有效治疗[3]。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即穴位埋线以及西药治疗结合,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已收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自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西药治疗+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男女16例、14例;年龄18岁~39岁,平均(25.62±2.96)岁;病程4-45个月,平均病程(21.32±3.19)个月;观察组男女17例、13例;年龄17~40岁,平均(26.36±2.14)岁,病程3-46个月,平均病程(22.26±2.58)个月。
纳入标准:签订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者;合并脑血管以及心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用到维胺酯胶囊,25mg/次,3次/d。
观察组—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内容与对照组相同。穴位埋线流程:将确定的穴位分三组:
(1)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 、肺俞穴、脾俞穴、大肠俞穴(均双 )。
(2)滑肉门穴、外陵穴、水分穴、阴交穴、膈俞穴 、关元俞穴(均双 )。
(3)大横穴、建里穴、气海穴、肝俞穴、肾俞穴、膀胱俞穴(均双 )。
穴位确定后,常规消毒,依据穴位深浅程度选择肠线,依据操作规范将其修剪,并在乙醇中浸泡。还需用到7号注射针针头,在亳针作用下将羊肠线直接推入穴位,腹部穴位直刺,到达肌层注入羊肠线,背部穴位斜刺达肌层,羊肠线禁止在皮肤表面露出,出针之后针孔用干棉球消毒压盖。将以上穴位分为三组,交替进行,一组穴位7d,一个疗程是4次。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是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临床疗效是痊愈(皮损消退超过95%)、显效(皮损消退60-95%)以及有效(皮损消退30-59%)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临床效果、复发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以及复发率(n,%)
3 讨论
寻常性痤疮初起体现为粉刺,有黑头粉刺以及白头粉刺区别,其中含有角质素以及皮脂。可发展为脓疱、结节以及囊肿,对患者皮肤造成较大损伤[4]。本研究对患者实施西药以及穴位埋线治疗。研究可知,观察组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降低。从中可知,维胺酯是一种常见维A酸类药物,化学名乙氧碳基维A酰胺[5]。可对上皮细胞正常生长以及分化实现有效调节,能促进细胞免疫以及游离巨噬细胞功能增强,降低皮脂分泌,还可对角质细胞角化有一定抑制效果,保障寻常性痤疮得到科学治疗,但纯粹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于临床效果一般,且复发率较高[6]。而西药联合中医上穴位埋线治疗对疾病治疗效果优良,可发挥彼此优势,降低复发率。 穴位埋线一般是依据针灸学理论,以药线以及针具为基础,对穴位刺激,实现平衡阴阳以及调和气血效果。穴位埋线目前在临床上已被用于对寻常性痤疮治疗中,获得较多认可。由于寻常性痤疮多是在面部,因此穴位埋线治疗应注重遵循操作规范,保障治疗安全。穴位埋线应用于寻常性痤疮治疗可将内分泌代谢异常改善,将性激素失衡调整,加速血液循环,保障疾病得到有效治疗[7]。另外,穴位埋线中的羊肠线可在吸收期间产生刺激作用,时间越长强度会增加,临床效果会随之持久且稳定提升。而毫针的物理刺激以及线分解吸收作用,使得针刺对穴位有持久、柔和作用,将患者调节机制极大程度激发,是保障机体紊乱得到有效调整的关键。
综上所述,寻常性痤疮患者实施穴位埋线结合西药对治疗,可减少复发次数,并促进整体有效率提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