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究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2021-12-29金兰英

智慧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存活出院心肌梗死

金兰英

(青岛颐德康复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9)

0 引言

心肌梗死较为常见,中老年人群为该疾病的好发人群[1]。在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中,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并发心力衰竭[2]。有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心肌梗死患者高[3]。目前临床在关于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AHF)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其短期的预后情况,而关于该疾病的远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4]。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在AMI 并发AHF 的远期预后情况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就收治的AMI 并发症AHF 患者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临床基线特征进行收集,通过电话或门诊等方式定期随访入选患者,并对患者的出院后的预后情况、日常用药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女性87例,男性113例,而死亡组年龄为52~86岁,平均(71.19±2.91)岁,存活组年龄为46~72岁,平均(61.55±2.0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4.17±5.67)kg/m2。对患者的入院信息进行统计,患者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i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43.96±12.89)%,平均心率为(98.12±31.46)次/min。心肌梗死类型主要为非ST 段抬高型,共计134例,占比67.00%,有106例梗死部位发生于左心室前壁,占比53.00%。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均存在明显升高的情况,所有患者白细胞平均计数均高于正常水平。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住院期间接受灌注治疗的患者共计76例,占比38.00%。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使用率为22.00%~76.00%。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5年时间的随访,对患者的用药情况、预后情况等收集整理。

1.3 观察标准

统计患者的5年全因死亡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两组,收集患者的出院后日常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5]。

1.4 统计学方法

对比数据用SPSS 23.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首先筛选出单因素模型中P<0.05 的变量,再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的变量。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对200例患者进行5年时间的随访,有117例患者死亡,占比58.50%,为死亡组。其余83例患者存活,占比41.50%,为存活组。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情况,发现死亡组的年龄更高,且慢性肾脏病、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患者占比明显比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的Killip 心功能分级明显比对照组差(P<0.05);死亡组并发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死亡组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及BNP 明显高于存活组,血白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死亡组再灌注治疗率明显比存活组低(P<0.05)。在患者出院后的用药情况中,显示死亡组使用他汀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使用率明显比存活组低(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5年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显示心功能分级4 级、并发心房颤动、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既往慢性肾脏病、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时心率、BNP 为独立危险因素。接受再灌注治疗、出院后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物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在过去有相关学者进行了关于AMI 并发AHF 的相关研究,过去研究提示AMI 与AHF 间互为危险因素[6]。有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14%~36%[7]。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因素与是否有心肌梗死后机械并发症、既往心肌受损情况、梗死时间及范围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也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性因素之一[8]。随着如今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再灌注及药物治疗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如今AMI 并发AHF 的风险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9]。但在就诊时就合并AMI 与AHF 的患者依然具有高危险的预后不良情况,在临床还应当给予重点关注[10]。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患者入院时的心率、心功能分级4 级、并发心房颤动、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既往慢性肾脏病、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BNP 为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院在发现这些高危因素时,应给予充分重视。据研究发现,再灌注治疗、出院后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物为其独立保护因素。医院可通过积极开展规范性治疗,加强随访,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规范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而减少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

综上所述,对AMI 合并AHF 的预后产生的因素较多,死亡率较高,临床可通过加强院内再灌注治疗,加强患者出院后的用药指导,规范患者的用药情况,以期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猜你喜欢

存活出院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脱水神功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