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技术及Bobath 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021-12-29余贡献郑宏玫
余贡献,郑宏玫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浙江 淳安 311700)
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躯干控制、运动功能障碍,引发偏瘫,影响其生活质量[1-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是一种促进机体神经肌肉反应的治疗方式,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躯干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3]。Bobath技术是一种神经发育学疗法,通过抑制异常姿势、恢复肌肉张力,促进患者恢复正常姿势、运动功能及日常运动功能[4]。本研究观察PNF技术与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肢体及日常功能的影响,对比分析2种技术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经头颅CT及MRI初次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表现为单侧肢体瘫痪、生命体征平稳、本研究治疗前未接受过相关专科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年龄超过70岁、意识不清或严重痴呆、传染性疾病者。入组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抽取数字法分为PNF组和Bobath组各37 例,分别接受PNF技术和Bobath技术康复治疗。PNF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6~72岁,平均(56.68±6.21)岁,病程23~75 d,平均(58.24±11.39)d,脑梗死16例、脑出血21例。Bobath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44~70岁、平均(55.79±7.03)岁,病程25~77 d,平均(59.18±13.57)d,脑梗死17例、脑出血2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
1.2.1 Bobath技术 将Bobath组患者脚置于床上,两脚靠近,有节律地向两边运动,稳定患者胸部,下压其胸骨。将重心偏向患侧方,使中心维持在患侧的坐骨结节,后仰,与支持面呈45°夹角,当腹部肌肉力量改善后,再行后仰旋转训练。取坐位,握住其患侧脚趾及脚跟,辅助其踝关节脚趾伸展动作。取俯卧位,使患侧下肢与健侧足跟保持平行,握住患侧肱四头肌,做屈伸运动。使其健侧下肢屈膝,抬高足跟,足间不离开床面,辅助健侧下肢前后运动,辅助健侧下肢踮起脚跟,指导其正常走路节奏。
1.2.2 PNF技术 双侧行坐位躯干伸展,伴颈部屈曲模式。双侧行上肢伸展,伴颈部屈曲模式。双下肢行屈曲伸展,伴屈膝模式。双下肢行伸展运动,伴伸膝模式。躯干双侧行屈曲偏转模式,伴全面的髋部旋转,双下肢局部行一侧屈伸,固定髋部屈曲,抗阻髋部侧向运动,将双膝固定与双足协同抵抗阻髋部旋转。
2组训练30 min/次,2次/d,共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躯干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IS)[6]及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7]评估患者的躯干功能。TIS总分23分,TCT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躯干控制能力越强。
1.3.2 肢体运动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改良 Ashworth量表(MAS)[8]、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9]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MAS总分4分,分值越高则肌张力程度越高;上肢FMA(FMA-UL)评定总分66分,下肢FMA(FMA-LL)评定总分34分,分值越低则肢体运动功能越差。
1.3.3 日常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0]、改良Barthel指数(MBI)[9]评估患者的日常功能。ADL与MBI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躯干功能 治疗前,2组TIS评分及T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IS、TCT评分均增高,且PNF组高于Bobat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躯干功能评分的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runk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2 肢体运动功能 治疗前,2组MAS、FMA-UL、FMA-L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改善,且PNF组优于Bobat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3 日常功能 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ADL评分降低,且PNF技术组日常功能评分改善程度优于Bobath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日常功能评分的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aily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3 讨论
Bobath技术是一种康复治疗模式,该技术需要医师通过评估患者现有的潜力及能力来纠正其异常姿势,促进患者一步一步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进而起到恢复机体运动能力的目的,具有适用范围广、简单易学等优势[4]。PNF技术是一种通过刺激本体感觉系统来激活神经肌肉反应的康复治疗模式,安全性高,该技术需要患者全神贯注配合康复治疗,在医师口令及手势的指导下,经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各方面的感觉系统协同配合来完成动作,需要患者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可一定程度增加康复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其心理状态及认知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
躯干是维持四肢运动及重心调控的基础,脑卒中偏瘫患者存在明显躯干功能障碍,此时躯干已不能够支持肢体的平衡稳定,而患者四肢只能凭借痉挛协同形式进行运动,为了维持代偿丧失的躯干功能,肢体远端的痉挛加剧,影响患者肢体进行准确、精细的运动,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11]。本研究用PNF技术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比观察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各项功能评分均改善,且PNF组改善程度优于Bobath技术组。提示,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PNF技术可有效地将躯干运动与不对称、双侧的四肢及颈部运动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了患者机体的各种感觉系统的刺激,进而增强了躯干功能及躯干与其他肢体配合的协调性,改善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PNF技术较Bobath技术更能有助于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而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