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23在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1-12-29陈华忠李红梅
陈华忠,李红梅
(1.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浙江 杭州 311600;2.红安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湖北 黄冈 438400)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女[1]。据报道,我国多发性子宫肌瘤在子宫肌瘤中所占比例较高[2]。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是由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包括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等[3]。miRNA是近年发现的一类内源性小RNA[4],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等过程,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5]。最近有研究报道,miRNA-23参与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女性特发性肿瘤的发生发展[6]。然而,迄今国内有关miRNA-23与子宫肌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miRNA-23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是否参与调控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161例,包括多发性子宫肌瘤93例(多发组)、单发性子宫肌瘤68例(单发组)。多发组年龄30~53岁,平均(41.93±10.07)岁;单发组年龄29~52岁,平均(41.76±9.82)岁。纳入标准:经超声或MRI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单发或多发性子宫肌瘤,无其他妇科疾病,首次接受肌瘤切除术,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免疫系统疾病者及合并其他良、恶性肿瘤者。另纳入同期到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8~53岁,平均(41.59±8.66)岁,3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样本收集 收集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及对照组体检当日外周静脉血4~5 mL,室温静置30 min,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将血清转移至无RNA酶的EP管中,-80℃保存待测,同时收集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新鲜子宫肌瘤组织作为待测组织样本,将样本立即置入液氮冷冻处理,于-80℃保存待测。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miRNA-23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总RNA提取试剂盒、逆转录酶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Nanodrop核酸检测仪购自Thermo Fisher 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购自ABI公司。
1.4 实时逆转录PCR检测 (1)提取血清及经超声匀浆后的组织样本中总RNA,DEPC水溶解,应用Nanodrop核酸检测仪检测总RNA的纯度及浓度,并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RNA的完整性。(2)将miRNA-23逆转录为cDNA,反应体系:1 μmol/L逆转录特异性引物2 μL、总RNA 1 μL、100 mmol/L dNTPs 0.15 μL、10×RT buffer 2 μL、50 U/μL MultiScribeTM逆转录酶1.0 μL、20 U/μL RNA酶抑制剂0.2 μL,加DEPC水补至20 μL;反应条件为42℃ 30 min,逆转录产物cDNA于4℃保存。(3)扩增miRNA-23 cDNA。(4)采用2-ΔΔCt法计算miRNA-23表达水平,以β-actin为内参,取三个复孔均值作为各样本的平均Ct 值,先计算ΔΔCt=ΔCt(miRNA-23)-ΔCt(β-actin),再计算2-ΔΔCt值,即为miRNA-23相对表达量。
2 结果
2.1 血清中miRNA-23表达水平比较 多发组患者血清中miRNA-23的相对表达量(0.82±0.19)低于其他2组,单发组 (1.07±0.35)低于对照组(2.44±0.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 组织中miRNA-23表达水平比较 多发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中miRNA-23的相对表达量(0.76±0.24)低于单发组 (0.9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3 miRNA-23 水平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比较不同临床资料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miRNA-23 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及是否绝经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miRNA-2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肌瘤数量、肌瘤体积、最大肌瘤直径的患者血清及组织中miRNA-2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及组织中miRNA-23 水平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Tabl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iRNA-23 in serum and tissues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uterine leiomyoma
3 讨论
多发性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 35~50岁[7]。研究显示,我国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病呈逐年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8]。以往的研究显示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形成和生长有关[9-10],此外,子宫肌瘤的发病还可能与妊娠史、流产史、遗传因素等有关[11-12]。然而,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发性子宫肌瘤发生的确切病因。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小RNA,在细胞内外环境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及组织来源特异性[13-14],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往往异常表达,可能发挥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15]。近年随着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对miRNA与肌瘤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16]。史凡黎等[17]研究结果表明miRNA-23为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失调的 microRNA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肌瘤组织中miRNA-2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表明miRNA-23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结果与刘烜等[18]报道的miRNA-23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相类似,而且,该研究还发现低表达的miRNA-23可能通过促进孕激素受体 A蛋白的表达而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尽管该研究未涉及多发性子宫肌瘤。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肌瘤数量、肌瘤体积、最大肌瘤直径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miRNA-23表达水平差异显著,表明子宫肌瘤数量越多、体积越大,则其血清及子宫肌瘤组织中miRNA-23的表达水平越低,这进一步提示miRNA-23低表达可能参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而且我们还发现miRNA-23的表达不易受个体因素或其他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miRNA-23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肌瘤数量、体积及最大直径密切相关,表明miRNA-23低表达可能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今后,研究者会扩大病例的收集量,对miRNA-23在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