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推进路径
2021-12-28罗亮黄京萍
罗亮 黄京萍
摘 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网信事业作为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应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之中,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与网络强国战略之间的内在邏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协调发展要诀,明确绿色发展目标,围绕开放发展要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网络强国;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1)12-0001-09
收稿日期:2021-09-17
作者简介:罗亮,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政治;黄京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及其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DJYB001。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因此,要深化对新发展阶段的认识,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今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来指导网信事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1]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与发展着力点,也是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网络强国建设的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经历了从产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的历程,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根植于技术与产业的创新。新时代,应将创新作为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动力引擎,积极应对发展环境的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技术和产业优势,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造活力。
(一)技术动能——发展核心技术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2]自16世纪以来,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力量的格局。当下,互联网正引领着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网络空间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以创新发展为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是国家竞争与发展的最大“命门”,没有核心技术必将受制于人,因此“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3]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巩固网络强国建设的根基。针对创新领域的短板,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核心技术研发的力度,发挥集众智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具体而言,一是深化网络技术体制改革,消除技术创新的思想和体制障碍,提高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保持决心、恒心与重心,倡导与众不同。二是遵循技术发展规律,有目标有方向分类施策。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提高我国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同时优化体系化技术布局,重点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三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健全互联网技术产学研用机制,巩固基础技术研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通过创新平台和政策支持来构建企业、市场和研究多领域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将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成果与国家、人民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真正尊重创新,实现创新的价值。
(二)产业动能——加快产业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4]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必要条件,但技术创新及其成果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必须“身体力行”,才能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人民的福祉。因此,要努力将我国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通过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技术创新推动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将互联网活力注入传统产业中,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网络强国建设的新动能。作为创新创业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给产业创新带来了机遇。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把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产业发展。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型动力,实现从技术强到产业强、到国家强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发挥市场对信息技术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推动企业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力培育信息产业,引导企业之间形成产业联盟,让互联网紧跟市场和企业的步伐前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应用”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促进信息与资源、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成落后产业转型,营造强强联合的新局面。
(三)环境动能——营造创新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环境对个人性格、家风国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好的环境能够促进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网络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和新挑战,明确提出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积极营造网信事业健康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营造创新环境必须尊重创新规律并与地方竞争相结合,以地方竞争的活力推动形成具有吸引力与影响力的创新氛围。[5]在国内,要加大对互联网企业和产业的财政投入与扶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与规范;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形成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信息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网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捍卫知识产权、知法守法的合格网民。在国际,要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既要学习西方网络治理概念与理论,更要深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撑,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治理理论,确立中国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推进中国民间智库建设与发展,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不断发出中国声音,不断创新网络治理理论,坚持原则,砥砺前行,为世界提供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方案。
二、掌握协调发展要诀,营造网络强国建设的新环境
“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6]是网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在处理发展中重大重点问题的同时兼顾各方面各领域的局部问题。网络空间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搭建的虚拟平台,而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从一开始便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从国际层面看,全球网络基础设施的建立、资源管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等许多领域都存在不平衡现象。发达国家占据着网络技术优势和规则话语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不断拉大。从国内层面看,城乡、区域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技术人才、网络普及和运用等尚存不小差距。新时代,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要掌握协调发展要诀,处理好“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安全”的关系,缩小网信事业“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坚持发展与安全相协调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7]互联网在给世界带来便捷与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威胁和风险。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逐步向其他领域传导渗透。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互联网治理格局中的实力不平衡和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因而,在鼓励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一直与发展问题同在的安全问题。保持网络空间安全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在网络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防御盾”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方面,各部门网络安全职责要充分融合,以网络安全治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为目标,构建中央决策统一、各部门分工明确的管理架构。积极推广新技术与新设备,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安全装备水平。健全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情报共享与研判处置机制,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预案。在稳定网络空间国际秩序方面,要倡导“网络主权论”,坚决捍卫我国网络主权,尊重其他国家网络主权及其采取的网络治理方式。积极完善自身网络空间建设,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制定,推动各主权国家平等参与网络空间治理。推进国际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网络恐怖主义等网络安全问题。
(二)坚持城乡和区域相协调
“十四五”开局之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受地理环境、地方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多年的“顽瘴痼疾”,特别是城市和乡村之间、中西部和沿海地区之间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技术发展、网络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8]新时代,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必须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拓展城乡和区域相协调的建设路径。自2017年起,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四年印发实施年度网络扶贫工作要点,逐步推动相对落后地区的互联网建设以及“网络扶贫”“网络扶智”行动。为巩固“十三五”网络扶贫扶智成效,进一步化解互联网在我国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城乡层面,要增加对农村地区网络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解决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将农村互联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规划当地发展蓝图,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服务普及。在区域层面,持续加强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掘互联网在促进区域协调中的潜力,如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新的软件园区或将沿海等地区发展成熟的、成功的软件园区迁往中西部地区,以带动中西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
三、明确绿色发展目标,开创网络强国建设的新空间
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网络空间以现实空间为基础,是现实环境在网络世界的映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建立了软件园区。坚实的电信业基础设施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公共辩论和问题传播,自媒体及其他新媒体打破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常态,舆论引导与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尊重网络空间规则的前提下,走绿色发展道路,“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9]通过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网络正能量,优化网络治理手段以保持网络生态平衡。
(一)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网络正能量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网络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讯息并发表观点,别有用心者也往往借助新媒体等载体左右互联网的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10]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结合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创新工作方式和传播手段,不断提升主流意識形态的引领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用培育健康向善的网络文化滋养网络空间,用充沛的正能量浇灌网络舆论场。要破除互联网“危机”,让主流思想与价值观得以广泛宣传并深入人心。一是加强互联网理论武装,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互联网治理的融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正确导向,引导网络社会热点并及时化解冲突,疏导负面情绪。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治理理论。二是强化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功能,通过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及时发现问题,疏导网络舆论,加固网络舆情预警与技术监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网络空间集聚并凝成强大的网络正能量。三是建立健全网络法制,推进网络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体系。引导网民树立守法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价值原则,合理表达真实意见与看法,正确评论是与非。
(二)优化网络治理手段,维持网络生态平衡
“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11]网络空间的秩序与和谐是网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网络强国建设依赖于有序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现阶段,网络空间治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清除网络不良信息、全面保障网络安全、有效保护网络私人空间以及严厉打击互联网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治理是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统治的过程。[12]要加快构建网络空间法律体系,贯彻落实网络领域部门法。目前,我国在网络领域的立法体系、立法结构还不完善,对于国家信息、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尚显不足。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维护,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相关监控部门应及时查处清除,对于互联网违法犯罪应做好预防与整治。法律的完善与执行和网络社会治理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信息技术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追踪网络违法信息、建设网络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系统升级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加强信息部门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创新信息监管技术,提高部门的执行力。不断开发互联网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务电子化、高效化,配合信息部门共同建设健康和谐、服务大众的网络空间。大力宣传网络空间制度与规范,引导网民正确行使网络空间言论自由权,积极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共同建设健康和谐、服务大众的网络空间。
四、围绕开放发展要求,打造网络强国建设的新格局
人类的历史就是开放的历史,“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3]如今全球化早已不可逆转。互联网更是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14]开放,亦是网信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树立人才优先意识,培养网络空间人才队伍
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取决于人才,人才是国家振兴与人民富裕的基础,是发展的源泉。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我国网信事业进步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坚持网信事业开放发展理念,要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充分运用人才的创造力。“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15]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复杂性日益增加,网络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从技术维护的角度看,既要有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开发和维护人员,也要有在各个领域具备一定网络安全技能和素养的非专业人才。从政策保障的角度看,既要有专业的从事网络安全政策研究和管理人才,也要有一大批具备网络安全知识和是非意识的非专业性人才。因此,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汇聚网络建设人才,建构科学合理的网络空间人才队伍体系。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应对复杂的网络空间带来的新挑戰,党的全面领导是首要原则,网络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牢固的政治意识指导下,根据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才特点,采取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二是拓宽选拔视野,完善用人机制。要在加大本国网络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吸纳国外优秀的技术人才。结合网络人才特点,制定人才分类管理、优胜劣汰制度,创新选拔方式和考核办法,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拓宽选拔视野,不唯学历、身份与资历论,大力推行公开选拔、自由申报、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等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质完成科研成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二)秉持开放兼容原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放早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互联网的自由性与无边界性也给网络治理带来诸多了挑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出关于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积极发出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中国声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16]互联网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7]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更是达到11.64亿。[18]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大国,中国需要联合世界各国共同促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在促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中发挥作用,主动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构建。一方面,继续呼吁世界各国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管理模式的权利;呼吁各国树立开放兼容的发展理念,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共同研究并参与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倡导各国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促成各国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上达成共识并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汇集民智,鼓励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等智库资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理论。
五、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开启网络强国建设的新阶段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9]建设网络强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需要汇聚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发动各行各业参与到网络强国建设之中。建设网络强国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造福人民群众,让网信事业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故此,网络强国建设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其中,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期待,“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搭载互联网实现各领域各行业的转型升级,共商共建共享网络发展红利,开启网络强国建设的新阶段。
(一)“共商共建”,行业共享网络发展成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万物互联”的时代开始到来。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已然形成以消费流通、生活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为主,各行业应用协同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数字化生活形态。网络强国建设也不再由政府单一主导,而是各行各业“共商”“共建”“共享”。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各行各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共同商议网络时代行业发展目标,明确行业发展途径,勾画行业发展美好前景,共同建设网络空间,在与互联网因素的融合中实现行业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产业信息化,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让互联网发展惠及各行各业,通过互联网分享新的发展机会,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惠民强业的作用,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二)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共享网络发展红利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21]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互联网发展也需要互联网发展成果的激励。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期待,是互联网创新、绿色、协调和开放发展的最终归属。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把握网络信息化发展规律,立足互联网全球化的新态势和我国具体国情,不断以创造性的理论和战略举措推动我国网络信息化的繁荣发展,积极践行网络为民的价值理念,让百姓共享互联网发展红利。一是保证互联网发展红利共享覆盖全民。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互联网覆盖全区域,城市乡村家家户户上得了网,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二是在网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各方面共享建设成果。网络空间虽是建立在数字与代码基础上的虚拟空间,但同时也是实体生活和空间的延伸,同样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要素构成,共享发展红利也要实现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建设、人人可享有,全面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充分促进民主,广泛收集人民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的力量。三是力求网络发展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共享网络发展红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基本原则,全民、全面、共建,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稳步前进。
总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分别就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发展立场、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国际互联网治理方案等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加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明确了中国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新发展理念。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是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创新之举,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尝试,是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权、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是确立国际互联网话语权、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行动指南,是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命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网信事业的方方面面,推动我国网信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管网治网用网之路,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8-04-23.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
[4]习近平.在二○二○年中國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20-09-05.
[5]吴敬琏,厉以宁,郑永年等著.读懂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6]习近平.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1-19.
[7]习近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必须统一谋划[EB/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4-02/28/c_126205866.htm.
[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9]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1-25.
[1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
[12](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强调: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4-11-20.
[15]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16]习近平.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的贺信[N].人民日报,2020-11-23.
[17]金羊网评:让网络强国建设在新时代行稳致远[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sh/2021/08-30/9554483.shtml.
[18]中國移动互联网2021半年大报告[EB/OL].Quest Mobile研究院,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164.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20.
[2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1-11.
Promotion Path of Building a Network Power in the New Era
——Thinking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Luo Liang,Huang Jingping
Abstract: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y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A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rough network,the cau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hould take the first step in practic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In the vision and framework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accurately grasping the internal logic betwee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network power strategy,adhering to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mastering the key t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clarify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goal,and implementing the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 around the requirements of open development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twork power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etwork power;new development concept;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cyberspace;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